• 种植密度对川中丘陵夏玉米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以玉米品种‘正红505’为材料, 设置4.50 万株·hm2、5.25 万株·hm2、6.00 万株·hm2、6.75 万株·hm2、7.50 万株·hm2 5 个密度处理, 研究种植密度对川中丘陵夏玉米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种植密度的增加, 株高、穗位高、节间长、茎节长粗比逐渐增加, 茎粗、茎粗系数、节间干重、单位茎长干物质重、茎秆压碎强度和外皮穿刺强度逐渐减小, 除穗位高外, 其余各性状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其中, 当种植密度增加到7.50 万株·hm2 时, 第1、3、5 茎节的外皮穿刺强度分别较4.50 万株·hm2 显著降低27.10%、22.78%和30.80%。在本试验设置的密度范围内, 玉米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先增后减, 在6.00 万株·hm2 处获得最大值, 与4.50 万株·hm2 相比, 6.00 万株·hm2 显著增产12.02%。随种植密度增加, 玉米穗长、穗粗、成穗率、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 有效穗数和秃尖长显著增加。相关分析表明, 茎秆压碎强度与外皮穿刺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且茎秆压碎强度和外皮穿刺强度分别与茎粗、茎粗系数、节间粗、节间干重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而与株高、节间长和茎节长粗比呈负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其中, 茎秆农艺性状与茎秆压碎强度的相关性更好。单株产量与茎粗、茎粗系数、节间粗、节间干重、单位茎长干物质重、茎秆压碎强度和外皮穿刺强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与节间长和茎节长粗比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茎粗系数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重对茎秆压碎强度的影响最大。综上所述, 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茎秆性状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显著增加玉米群体产量, 茎粗系数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重可以作为评价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重要农艺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