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冬奥、支撑发展:冰冻圈科学的延拓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冰冻圈科学作为一门自然和人文深度交叉的新兴学科,其目的是认识自然规律,服务人类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冰冻圈研究实现了从传统基础研究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跨越,这标志着学科的日臻成熟。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早在 2016 年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初,当意识到国际顶级赛事对雪冰特殊需求“近在眼前”后,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即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三期)和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咨询项目为依托,率先在河北张家口滑雪场开展了观测研究。过去5年来,冬奥雪务需求牵引着我国冰冻圈科学团队在雪冰物理关键技术环节上集中攻关,推动了学科向应用领域的延拓,取得了预期成果。文章总结研究团队研发的冬奥雪务保障关键技术,展望我国冰雪产业发展路径,从战略思维、科学积淀及实践创新的角度阐述冰冻圈科学的应用及拓展,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

  • 冰冻圈人文社会学的重要视角:功能与服务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冰冻圈与人类社会(人类圈)息息相关,随着全球变暖和冰冻圈普遍退缩,冰冻圈对人类社会的致利和致灾效应均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冰冻圈灾害以频发的极端事件加剧呈现;另一方面,冰冻圈服务能力整体将不断减弱乃至丧失。文章在介绍冰冻圈核心区及其主要影响区域的人文社会特征基础上,对冰冻圈功能与服务及其价值理论进行论述,并以全球高山“水塔”的重要性和极地系统变化为例阐述冰冻圈功能和服务变化及其影响,最后进一步讨论了提升冰冻圈影响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路径。

  • 1960-2017年呼伦贝尔草原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8-11-08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基于1960-2017年呼伦贝尔草原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计算与区域水旱寒热密切相关的13个表征气候变化的指数,利用线性拟合法、Mann-Kendall 检验、Sen’s斜率估计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呼伦贝尔草原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趋势与时空格局。结果表明:①表征极端高温指数的夏日日数、暖夜日数、暖昼日数、暖持续日数分别以3.53 d•(10a)-1、4.09 d•(10a)-1、3.1 d•(10a)-1、2.67 d•(10a)-1的速率显著上升(P<0.01);而表征极端低温事件的指数霜日日数、冷夜日数分别以3.22 d•(10a)-1、2.9 d•(10a)-1的速率显著下降(P<0.05)。②极端温度的突变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变暖速率最快的区域位于研究区的东北部,在近58a的时间尺度上各项极端气温指数显著周期集中于2~9 a。 ③研究区内5d最大降水量、持续湿润指数分别以5 mm•(10a)-1,0.2 d•(10a)-1的速率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P<0.01),持续干燥指数呈现微弱上升,年总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呈现下降趋势,但并不显著。④表征极端降水事件的指数(普通日降水强度、年湿期降水总量、干燥指数、5 d最大降水量)在南北方向上以研究区的中轴线为界,东部地区干燥指数下降,年总降水量显著上升,具有变湿的趋势;西部地区持续干燥指数增加,持续湿润指数显著减少,呈现出变干的趋势。降雨指数突变点分布并未发现统一规律,显著周期集中于2~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