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李新荣
  • 柴达木盆地盐渍化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2-1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探讨柴达木盆地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特征,沿察尔汗盐湖至昆仑山方向依次选择5个样 点,分析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特征及其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除土壤全钾外,土壤盐渍化程度、土壤深度及其两 者交互作用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盐渍化程度较低的土壤,养分有效 性(速效钾除外)和酶活性较高,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以有机碳和蔗糖酶为例,在盐渍化程度最低的S5样 地中含量为13.83 g·kg-1 和21.01 mg·g-1·d-1(0~5 cm)、12.85 g·kg-1 和19.29 mg·g-1·d-1(5~10 cm)、9.83 g·kg-1 和 12.19 mg·g-1·d-1(10~20 cm),显著高于盐渍化程度最高S1中的8.56 g·kg-1 和1.41 mg·g-1·d-1(0~5 cm)、8.40 g·kg-1 和 1.30 mg·g-1·d-1(5~10 cm)、8.33 g·kg-1 和1.26 mg·g-1·d-1(10~20 cm)。相关性分析表明,在盐渍化程度较低样地,土 壤酶活性与大多数土壤养分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性(P<0.05)。因此,柴达木盆地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养分 和酶活性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土壤盐渍化会降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抑制土壤酶的活性,降低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 解速率。

  • 中国北方沙区水量平衡自动模拟监测系统(沙坡头蒸渗仪群)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水量平衡始终是我国北方沙区植被建设所面临的核心科学问题,决定着植被-土壤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蒸发渗漏仪(以下简称“蒸渗仪”)是研究水量平衡的最可靠手段,但其目前存在研究站点单一、系统不匹配、精度不一致等问题,从而制约了沙区生态水文学研究的理论创新。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于 2019 年建成了目前规模最大的中国北方沙区水量平衡自动模拟监测系统——沙坡头蒸渗仪群。该平台以 36 台大型称重式蒸渗仪为主体,集成了降水和地下水模拟、根系动态测量和土壤溶液提取等系统,配置了不同生物气候带沙区的土壤和典型固沙灌木,开发了数据管理信息系统。该平台可模拟降水和地下水,连续精确监测土壤水动态、蒸散发、植物生长等过程,实现不同生物气候带沙区水量平衡的自动监测-模拟-量化-集成研究,是科学认知、客观解析沙区植被-土壤系统生态水文互馈机制,探索植物固沙模式及沙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理论的重要研究平台。该平台显著提升了我国野外站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的能力。

  • 咸海生态危机:荒漠化趋势与生态恢复防控对策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中国政府提出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亚的生态环境保护融于一体,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推动“绿色丝绸之路”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咸海生态危机引发水体大幅缩减,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土地盐渍化、沙化、盐尘等已成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在中亚遇到的重大环境问题。文章在梳理咸海生态危机引发的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了近 30 年来咸海地区沙化和盐渍化土地发展的趋势,探讨了阿姆河流域-咸海地区植被稳定性和承载力的空间分异性,提出基于多学科融合的沙化和盐渍化土地生态恢复的思路和防控对策。助力解决咸海生态危机及荒漠化问题是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焦点之一,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践行生态文明全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