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张洁梅
  • 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入渗、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探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剖面结构、水分入渗过程等的作用机理, 采集田间长期定位耕作措施(常规耕作、免耕、深松)试验中的原状土柱(0~100 cm)及0~10 cm、10~20 cm、…、90~100 cm 环刀样、原状土及混合土样,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进行了0~100 cm 土层土壤入渗过程和饱和导水率的测定, 分析了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结构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从土柱顶部开始供水(恒定水头)到水分全部入渗到土柱底部的时间为: 常规耕作>免耕>深松; 土柱土壤入渗速率和累积入渗量为: 深松>免耕>常规耕作; 土柱累积蒸发量为: 常规耕作>免耕>深松。土壤的饱和导水率表现为: 0~10 cm 和50~60 cm 土层, 免耕>深松>常规耕作;20~50 cm 和60~100 cm 土层, 深松>免耕>常规耕作。随土层的加深, >0.25 mm 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10~20 cm)再降低的趋势。在0~40 cm 土层和80~100cm 土层, 均以深松处理>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高。在60 cm 以上土层, 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 免耕>深松>常规耕作, 而60 cm 土层以下土壤有机碳显著降低, 均低于4 g·kg1, 且在70 cm 以下土层, 常规耕作>免耕>深松。综上, 耕作措施能够改变土壤有机碳含量, 改善土壤结构, 促进土壤蓄水保墒; 深松更利于水分就地入渗, 而免耕则更利于有机碳的提升和水分的储存, 其作用深度在0~60 cm 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