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王飞腾
  • 服务冬奥、支撑发展:冰冻圈科学的延拓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冰冻圈科学作为一门自然和人文深度交叉的新兴学科,其目的是认识自然规律,服务人类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冰冻圈研究实现了从传统基础研究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跨越,这标志着学科的日臻成熟。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早在 2016 年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初,当意识到国际顶级赛事对雪冰特殊需求“近在眼前”后,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即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三期)和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咨询项目为依托,率先在河北张家口滑雪场开展了观测研究。过去5年来,冬奥雪务需求牵引着我国冰冻圈科学团队在雪冰物理关键技术环节上集中攻关,推动了学科向应用领域的延拓,取得了预期成果。文章总结研究团队研发的冬奥雪务保障关键技术,展望我国冰雪产业发展路径,从战略思维、科学积淀及实践创新的角度阐述冰冻圈科学的应用及拓展,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

  • 长期冰川学观测引领大陆性和干旱区冰川变化与影响研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9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中国是中纬度山地冰川大国,冰川科学研究十分重要。冰川还是我国西部干旱区重要的水资源——我国及周边国家大江大河的源头,由冰川变化引发的水文、水资源变化对于我国西北干旱区山盆地理结构的生态系统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天山冰川站”)建立于中国冰川学开创之初的1959年,围绕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的研究,对中国冰川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亦是对国际冰川学的重要发展和贡献。以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综合观测试验为基础的水文学研究,奠定了我国内陆河流域水文研究基础。60年来,作为中国冰川学观测、试验、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对外开放交流的平台,天山冰川站在冰川物理学、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冰川水文、雪冰物理化学过程、第四纪冰川、冰缘植被与生态等研究方向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为中国的冰川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世界冰川监测服务中心(WGMS)将1号冰川列为全球10条重点观测研究的参照冰川之一,即作为中国和中亚干旱区的参照冰川,其长期、系统的观测研究成为许多国家冰川学研究的参照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