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刘 茂
  • 利用杂交水稻开花比例鉴定耐高温性的方法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10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选用水稻开花期耐高温能力强的品种, 是缓解极端自然高温导致大幅减产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改进水稻品种耐高温性的鉴定技术, 2013 年和2014 年以4 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 用钵栽方法, 分别在开花前后不同时间将钵栽水稻移至人工气候室38.0 ℃高温下处理5 h, 以室外常温(穗层日最高气温31.2~32.8 ℃)处理为对照, 研究极端高温时段对结实率的影响。2015 年和2016 年以40 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进行5 个分期播种试验, 于水稻穗层温度达35 ℃以上时期, 从5 个播种期中选择20 个同期开始抽穗、生长整齐的稻穗挂牌标记,观察不同时段开花比例, 以研究品种间开花期耐高温能力与不同时间开花比例关系。结果表明, 杂交水稻开花期高温下11:30 前的开花比例、常温下12:00 前开花比例分别与耐高温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耐高温品种主要通过提高高温下的结实率而间接增强其耐高温指数, 而高温下的结实率则直接影响耐高温指数。高温下开花早的品种在常温下开花也早, 杂交水稻开花时间主要集中在9:30—12:30, 品种间在不同时刻开花的比例各异。开花后2 h 遇高温对结实率影响不明显; 穗层气温34 ℃、35 ℃且频率达80%以上的最早出现时间分别在13:30 和15:30, 选择日最高温度≥34 ℃或35 ℃出现前2 h 开花比例高的品种, 能有效地避开高温伤害。基于以上分析分别建立了利用开花期高温下11:30 前开花比例、常温下12:00 前开花比例和高温下结实率3 个指标预测鉴定耐高温指数回归模型, 准确率(预测值/实测值)高达92.29%~102.73%。为水稻品种开花期耐高温性鉴定提供了科学适用的新方法。

  • 南方稻区杂交中籼稻高产品种的库源结构及其优化调控规律研究进展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探明水稻高产品种的库源结构, 对指导育种实践具有普遍意义。在大面积水稻生产中, 利用品种自身的库源特征及种植地的生态和土壤肥力关键指标及其与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性, 确定品种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模式, 不仅可节省因种栽培所需的人力、财力, 还可加快新品种示范、推广进程。本文根据已报道资料, 结合笔者20 余年的研究结果, 综合分析了杂交水稻高产品种的库源特征及其因种优化调控规律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 (1)水稻高产品种的穗粒数以160~220 粒为佳, 这类品种在协调了“库”与“源”矛盾的同时, 还较好地利用了基部绿叶的光合生产能力; 大穗型品则应通过适当增施粒肥, 充分发挥下部叶片的光合功能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2)采用扩“库”增“源”的高产栽培策略, 增施氮肥以补充光合源, 从而保证在高粒叶比情况下有较好的籽粒充实度。旱育秧比当地湿润育秧的增产量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当地湿润育秧的产量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 水稻高产高效氮肥施用量与地理位置和土壤肥力呈极显著线性关系。氮后移的增产效果与稻田地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并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而增产。建立了以齐穗期剑叶SPAD 值(X)预测粒肥高效施用量(Y)的简便适用新方法, Y=30.798X+1 340.9, r=0.954 7**。形成了水稻高产与蓄水相结合的水分管理技术。(3)水稻高产栽插密度分别与施氮量和不同品种之间的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每穗粒数偏少的品种更适宜强化栽培, 生产上以选择传统栽培条件下的穗粒数不超过170 粒的中小穗型品种为宜。前氮后移增产量(Y)与杂交组合穗粒数(X)的关系可表述为: Y=2 607.911.02X (R2=0.630 8), 穗粒数≤237 粒可作为采用前氮后移施肥法的杂交品种的选择指标。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适应机插、机收的杂交水稻品种“库”“源”结构, 杂交水稻前期苗情诊断与高产高效施肥技术, 杂交水稻倒伏的早期监测与预防技术,和杂交水稻减氮增产高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