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王文斌
  • 旱地土壤硝态氮的产生、淋洗迁移及调控措施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如何在保证作物高产的前提下, 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研究课题。硝态氮淋洗是旱地土壤氮素损失去向的重要途径之一, 是导致区域性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重要原因, 已成为全球集约农区重大农业和生态环境问题。明确不同农作系统土壤硝态氮的产生、淋洗过程及影响因素, 并进一步提出阻控措施, 具有重要的农学和环境意义。在这一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长期、大量的研究, 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本文综述了旱地土壤硝化作用的微生物驱动过程, 比较了当前最为常用的田间原位监测硝态氮淋洗方法的优缺点, 分析了影响硝态氮累积和淋洗的各种因素, 总结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加强旱地土壤硝化作用的关键微生物过程、机理以及相关驱动因子调控作用的研究, 有助于增加对土壤氮素循环的认识, 而这些认识是旱地农作系统进行氮素优化管理和制定硝态氮淋洗阻控技术的重要基础; 继续寻找和建立一种扰动更少、维护简单、样品污染更低、尤其适合长期监测的田间原位研究方法, 对于准确地揭示旱地土壤硝态氮的淋洗规律和实时通量尤为重要; 系统地开展不同旱地农作系统硝态氮淋洗的综合性研究, 阐明影响硝态氮累积和淋洗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针对性的阻控措施, 更符合田间实际, 对于降低区域硝态氮淋洗风险意义重大。

  • 中低纬地区电离层对CIR和CME响应的统计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空间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6-05-04

    摘要: 本文利用中低纬日本地区(131°E, 35°N)GPS-TEC格点化数据,分析了2001—2009年间109个共转相互作用区(CIR)事件、45个日冕物质抛射 (CME)事件引起的地磁扰动期间电离层的响应.结果表明,电离层暴的类型随太阳活动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变化,CIR事件引发的电离层正相暴、正负双相暴多发生在太阳活动下降年,负相暴多发生在高年,负正双相暴多发生在低年;CME事件引发的电离层正相暴和负相暴多发生在高年.CIR和CME引发的不同类型的电离层暴的季节性差异不大,在夏季多发生正负双相暴.电离层暴发生时间相对地磁暴的时延大部分在-6~6 h之间,但CIR引发的电离层暴时延范围更广,在-12~24 h之间,而CME引发的电离层暴时延主要在-6~6 h之间.中低纬的电离层暴多发生在主相阶段,其中CIR引发的双相暴也会发生在初相阶段.电离层负暴多发生在AE最大值为800~1200 nT之间.CIR引起的电离层扰动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1~6天左右,而CME引起的电离层扰动持续时间一般在1~4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