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杨晶晶
  • 媒体融合新常态下传统媒体舆论引导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面临着媒体融合的新常态,传统媒体要想获得新的发展,必须打破当下舆论引导面临的困境,才能够寻找出新的出路。本文主要围绕媒体融合新常态下传统媒体舆论引导面临的困境与出路展开分析和论述,首先介绍媒体融合新常态下传统媒体进行舆论引导所面临的困境,然后提出提升传统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有效出路。

  • 毛乌素沙地人工固沙植被的土壤养分效应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1-25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探索毛乌素沙地不同人工固沙植被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规律,选取毛乌素沙地6种典型人工固沙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计算0~100 cm土壤的理化性质和6种不同人工固沙植被林的土壤养分指数(SNI),研究结果表明:6种人工固沙植被的土壤容重无显著差异,呈现弱变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含量(TN)均表现出表层大于底层,全钾(TK)含量无显著差异,磷(P)含量无明显规律性。土壤有机碳密度0~20 cm显著高于其他土层,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现象。0~100 cm的土壤有机碳(SOC)累积储量除裸沙地之外随土壤深度变化,6种人工固沙植被样地可以通过对数函数[y=aln(x)+b,R2>0.96]模拟。土壤养分指数(SNI)从大到小为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苜蓿(Medicago sativ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结果表明,花棒林(Hedysarum scoparium)的土壤养分状况最好,6种植被类型中花棒(Hedysarumscoparium)是毛乌素沙地中最适宜种植的植被。

  • 干旱生境下3种植物叶凋落物分解动态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塔里木盆地胡杨、多枝柽柳、胀果甘草为研究对象,应用凋落袋法,研究叶凋落物分解动态,揭示3种植物叶凋落物在干旱生境下分解动态特征,结果表明:① 经过810 d分解,胡杨、胀果甘草叶凋落物质量残留率分别为48.93%、38.07%,经630 d分解多枝柽柳叶凋落物质量残留率为69.55%,分解时间对胡杨、胀果干草、多枝柽柳叶凋落物残留率均有极显著影响,处理(林窗、林下)对胡杨、胀果干草叶凋落物残留率有显著影响、极显著影响。② 处理对3种植物叶凋落物分解系数有显著影响(Pk林下,k胀果甘草>k胡杨>k多枝柽柳,经810 d分解胡杨、胀果甘草叶凋落物t0.95分别为9.15~9.48 a、6.75~7.03 a,经630 d分解多枝柽柳叶凋落物t0.95为13.82~15.05 a。③ 受植物种类的影响,分解时间、处理对C、N、P元素释放进程影响不同。3种植物C元素都表现出释放—富积—释放的变化过程,多枝柽柳、胀果甘草叶凋落物N元素在观测期内表现出释放—富积的过程,而胡杨林下则表现出富积—释放—富积的规律,观测期内P元素释放过程与N元素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④ 叶凋落物分解系数k值与分解时间、残留量、全氮、全磷、木质素、木质素比氮呈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湿度、全碳、C/N均与k林窗、k林下存在极显著差异。干旱区微生境(林下、林窗)的变化对叶凋落物分解有显著影响,凋落物质量与土壤湿度对凋落物分解起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