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王让会
  • 阿克苏河流域生态网络构建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阿克苏河流域位于西北干旱区,具有十分典型的绿洲-荒漠格局。构建流域生态网络,对于筑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生态屏障具有重要意义。以阿克苏河流域5县市为对象,基于生态源地和阻力面提取流域生态廊道,对比分析1980—2020年流域生态网络变化,根据生态“夹点”和障碍点优化2020年流域生态网络。研究发现:(1)研究期间流域生态源地面积上升6%,空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破碎化问题。(2)流域阻力值总体上小幅度上升,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以城镇为中心的高阻力值区。(3)研究期间增加6条新的生态廊道,生态网络相较之前更加密集。(4)2020年流域生态网络包含12处夹点和7处障碍点,针对土地覆被类型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研究可为干旱区生态网络修复、关键区域识别和区域绿色发展提供启示。

  • 气候变化及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碳储存的耦合关系 ——以祁连山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1-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气候变化及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动态变化密切相关。祁连山生态系统(QLME)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基于多元数据,运用遥感及GIS技术,结合InVEST 及GeoSOS-FLUS模型,探索CSET与方法,实现对QLME碳储存的估算。定量估算及分析表明:(1)不同景观类型背景下QLME碳储存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QLME碳储存最高为草地及林地景观,其次为裸地,而耕地、湿地、建设用地以及农村居民点景观的碳储存较小。19852018年间,QLME碳储存变化总体呈增长趋势,增加了4805.95104 t,年增长率为38.43%。(2)草地景观碳储存占研究区50%以上,其碳储存呈先增后减趋势,林地景观碳储存占总碳储存的11.31%~36.16%,变化幅度较大。(3)基于未来RCP4.5及RCP8.5气候变化情景,QLME碳储存趋于增加,2050年平均碳储存量为3813.38 tkm-2,较2018年增长了8.69%。该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碳循环规律及其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 艾比湖流域不同土地覆盖类型土壤养分高光谱反演模型研究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土壤养分影响着土壤的质量, 也影响着植被、农作物等的生长。为快速准确地估测艾比湖流域土壤养分状况, 选择艾比湖流域精河县作为研究区, 以精河县内不同地表覆盖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 基于实地采集的75 个土壤样品的室内ASD FieldSpec3 实测光谱数据和3 种光谱变换形式, 利用10 nm 间隔重采样进行去 噪处理, 再结合多元逐步回归法(SMLR)、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法(PLSR)、人工神经网络法(ANN)分别建立土壤养分预测模型, 以探索最优模型。结果表明: 土壤实测光谱的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变换形式能显著提高光谱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 尤其是一阶微分变换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相关性最高分别达0.87 和0.91, 光谱变换技术能显著增强土壤养分与高光谱之间的敏感度, 达到更好的建模效果; SMLR、PLSR 和ANN 这3 种模型都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其中, ANN 建立的模型预测效果最好, 二阶微分变换的ANN 模型对有机质、全氮的预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86 和0.984, 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614 和0.147, PLSR 次之; 全氮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有机质的预测效果, 说明高光谱和全氮之间的敏感性更高。总体来说, 光谱二阶微分变换形式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最精确稳定地完成土壤养分含量的快速预测, 能够实现艾比湖流域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特征的动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