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18-05-28
  • 基于直方图规定化的太阳图像增强方法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05-28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太阳图像中包含了各种不同尺度、不同结构以及不同亮度的活动现象,它们都是实测太阳物理的研究目标。这些活动现象经常会使图像显示的跨度过大,导致图像暗弱细节结构被隐藏。对于地基望远镜,由于地球大气对观测数据的影响,也造成图像整体对比度下降。这些都不利于人们直观地从图像中发现感兴趣的太阳活动现象或结构特征。针对这些问题,运用直方图规定化的方法对实测太阳物理中常遇到的几类观测目标图像(太阳极紫外像,太阳光球黑子像,色球活动区像以及色球日珥像)进行处理,通过瑞利分布、双高斯分布以及三重瑞利混合分布等直方图形式实现对这几类图像的显示对比度增强。通过对空间望远镜SDO的极紫外太阳像和1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ew Vacuum Solar Telescope, NVST)的色球和光球像的处理展示了该方法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各类太阳活动现象的显示度,便于人们在研究初期发现感兴趣的活动现象。

  • 一种基于微信小程序在RTS2的控制框架扩展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05-28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望远镜自主控制是现代天文观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主流的自主控制系统中,开源的RTS2具备模块化和即插即用的设计理念,且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和稳定工作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天文望远镜自主控制系统。由于RTS2基于Linux平台,主要基于CLI进行远程访问控制,所以对观测人员的要求比较高。深入分析RTS2系统,对JSONAPI进行适度改造,以JSON为数据传输格式,以移动终端的微信应用作为载体,跨越不同平台对RTS2天文望远镜控制系统进行数据访问和功能调用。利用微信小程序,将控制系统移植到微信小程序中,使天文技术研究人员能够方便快捷地利用移动终端在微信平台上远程控制天文望远镜和实时监控天文望远镜自主控制系统的状态。采用该模式,可扩展到ASCOM等其他自主控制架构,从而实现一个通用的基于微信小应用的移动终端远程控制。

  • 业余天文学在中国:现状与未来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05-28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公众科学(citizen science)指的是非职业科学家(如科学爱好者等)组织或参与的科学研究活动,业余天文学(citizen astronomy)是公众科学的一个经典分支。受益于科技水平的提升,当代天文爱好者有力地补充了职业天文学家无力或无暇顾及的领域,如时域天文学观测、大数据的人工分析、数据挖掘等。近年来,我国业余天文学发展迅速,我国爱好者在新天体的搜寻和发现上成绩显著,但与欧美国家的业余天文相比,我国爱好者的兴趣点比较单一,对长期监测、数据挖掘等项目的参与度低。调查发现,我国青少年在业余天文学家群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天文感兴趣、学习天文知识、获得乐趣和认识朋友是我国爱好者参与业余天文学研究的主要动机,这两点与欧美国家业余天文学家有着明显不同。随着我国一系列大科学设备的建成运行,公众科学和业余天文学的潜力需要得到重视。应对公众和爱好者进行积极引导,使他们在学习知识和获得乐趣的同时,能为科学研究作出更大贡献。

  • 中国传统星空资源的WWT集成与共享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05-28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保护并传播我国传统星空文化是天文学家和教育学家面临的新挑战。利用万维天文望远镜平台强大的数据融合能力和先进的数据可视化技术集成并共享中国传统星空数据资源,精彩展现中国星空。进一步整合成可供公众自主学习、使用的数字化资源,推动科技与教育双轮驱动,体现了现代文化传播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 基于Demons配准的 NVST太阳高分辨图像横向速度场测量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05-28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太阳高分辨图像中横向速度场的测量已经广泛应用于太阳光、色球表面特征的动力学分析中,但依然存在测量精度不够的问题。详细介绍了Demons方法,并将其应用于1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的高分辨观测资料处理中。首先选取不同观测时间间隔和代表光、色球不同波段的3个数据集作为测试样本,在测量到速度场后,通过与前一时刻图像进行非刚性配准并比较结构相似度(SSIM)评价速度场的测量精度。结果表明,Demons方法在小尺度运动的精细测定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FLCT和DAVE方法。并且采用光球和色球图像的亚像素和超像素模拟位移实验表明,这一方法的逐点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1像素量级。

  • Enhancement of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Pole Coordinates with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05-28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This paper is aimed at separation treatment of low- and high-frequency components in polar motion forecasting and thenimproving time-series predictions. For the purpose,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is employed as a filter to extract low- and high-frequency signals from original pole coordinate data.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pole motion observations between 1986 and 2015 from the 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 (IERS) C04 seriesillustrates that the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 including inter-decadal, inter-annual, Chandler and annual wobbles and shorter-period 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scan be separated from the observed time-series by the EMD. On the basis of separation, the least-squares (LS) extrapolation of models for annual and Chandler wobbles and for the linear trend are used for deterministic prediction of the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 while the autoregressive (AR)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forecasting the 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s plus LS fitting residuals. Pole coordinateforecasts are calculated as the sum of LS extrapolation and AR predictions (LS+AR).We have evaluated the accuracy of our long-term predictions (up to 1 year in the futur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IERS official predictions in terms of year-by-year statistics of 5 years. It is shown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 LS+AR method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he EMD and LS+AR (EMD+LS+AR). Also, the proposed prediction strategyoverall outperforms the IERS solutions. In addition, the prediction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the 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 Prediction Comparison Campaign (EOP PCC). The comparis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developed schemeis a very accurate approach to predict polar motion.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it is concluded that polar motion predictions may be enhanced through separation treatment of different time-scale fluctuations and thus such processing seems to be necessary in pole coordinate prediction.

  • 极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现状与未来发展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05-28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极低频( )是现代天文观测一个十分重要的频段,通过极低频探测可以开展太阳爆发、恒星形成、星系演化、宇宙早期状态等重要研究。但是对于频率低于10~20MHz的信号而言,由于地球电离层的反射或严重失真影响,以及地球上存在着低频无线电干扰源,无法对该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探测研究。月亮背面是开展低频射电观测的一个独特的平台,相比于地球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理想环境。对具有代表性的极低频射电望远镜进行了调研,就极低频天文观测的科学意义、发展现状和相关技术做一个回顾性总结。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我国嫦娥4号搭载的极低频射电频谱仪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低频观测设备之一,本文也对该设备进行了初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