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高原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马铃薯是我国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贫困山区的主要农作物和重要支柱产业。目前,这两大区域的马铃薯生产存在病虫害高发难防、化肥高施低效、种薯繁育体系不完善、市场范围狭窄等关键共性问题,严重制约当地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文章以云南昭通、甘肃定西等地为例,从生态特点、区位优势及精准扶贫需求等方面分析了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两大贫困区域发展高值种薯产业的优势和必要性,提出推广抗病品种、引进绿色高效施肥和病虫害防控技术、完善专业化和规模化种薯繁育基地、拓展种薯市场是落实高原地区马铃薯产业扶贫的有效措施。

  • 幸运成像算法的FPGA实现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07-13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幸运成像技术是用于消除天文图像中大气湍流影响的高分辨率图像重建技术,传统的基于CPU的幸运成像算法难于实时化。本文利用FPGA并行处理的优势,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幸运成像算法并构建了一个FPGA实验系统。该系统用FPGA完成了选图、配准、叠加的全部幸运成像算法流程,所得高分辨率图像与基于传统CPU算法处理的结果完全相同,但幸运成像算法的处理速度比传统CPU的处理速度快19倍。该算法在FPGA上的实现,为幸运成像技术的实时或准实时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 现代农业科技助力马铃薯产业精准扶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马铃薯产业科技扶贫实践与启示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农作物,其70%以上的产区分布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马铃薯种植是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之一;促进马铃薯产业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是以科技手段为新动力、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当前,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升级面临脱毒种薯普及率低、病害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等瓶颈问题。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院内多家单位,聚焦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化肥农药高效利用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研究,并在贵州水城县及宁夏、内蒙古等地开展精准农技输出,助力产业扶贫,取得显著成效。文章系统梳理了马铃薯产业脱贫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马铃薯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及其在科技精准扶贫中的应用,并围绕生产标准化、应用差异化、创新体系化,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 短期增温对中亚热带杉木人工幼林土壤氮磷耦合作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5-10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全球变暖引起陆地生态系统和整个生物圈一系列生态问题,未来全球平均气温的持续增加将使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目前增温、氮沉降和森林更新方式对中亚热带土壤氮磷等养分的影响已有部分研究,但增温对亚热带森林的氮磷耦合作用的影响仍然未知。以中亚热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埋设电缆以加热土壤增温实验(增温幅度(5±0.5)℃),研究短期增温对土壤含水量、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土壤氮磷养分,以及氮(N)、磷(P)耦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增温对全氮、全磷无显著影响;增温第1年显著提高了有效氮、铵态氮(NH4+)和有效磷的含量,显著降低了MBN含量。增温第2年,土壤中有效磷、NH4+和MBP含量显著下降;短期增温虽然对土壤全N/P,有效N/P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增温使铵态氮/硝态亚硝态氮(NH4+/(NO3-+NO2-))显著降低;此外,增温显著降低了MBN/MBP,缓解了微生物对磷的限制。相关性分析表明,耦合作用不仅受N和P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也受土壤温度、水分含量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短期增温并未对中亚热带杉木人工幼林土壤氮磷耦合作用产生显著影响,但增温后降低了有效氮、有效磷的含量。因此,在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研究结果为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的健康发展和科学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