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潜在标签挖掘和细粒度偏好的个性化标签推荐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11-29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个性化标签推荐性能,针对标签数据的稀疏性以及传统方法忽略隐藏在用户和项目上下文中潜在标签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潜在标签挖掘和细粒度偏好的个性化标签推荐方法。首先,提出利用用户和项目的上下文信息从大量未观测标签中挖掘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少量潜在标签,将标签重新划分为正类标签、潜在标签和负类标签三类,进而构建对标签的细粒度偏好关系,在缓解标签稀疏性的同时,提高对标签偏好关系的表达能力;然后,基于贝叶斯个性化排序优化框架对细粒度偏好关系进行建模,并结合成对交互张量分解对偏好值进行预测,构建细粒度的个性化标签推荐模型并提出优化算法。对比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在保证较快收敛速度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个性化标签的推荐准确性。

  • 中国北方气候干湿变化及干旱演变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3-30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利用中国北方15个省(区、市)320个气象站1960-2014年逐月降水量资料,运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标准差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基于不同时间尺度,对近55年来中国北方及不同干湿区气候干湿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从干旱站次比、干旱强度等方面分析了年际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960-2014年中国北方地区整体呈变干趋势,年际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在同步波动中均呈下降趋势。②1960-2014年北方地区春季和冬季呈湿润化趋势,冬季湿润化趋势最明显,夏季和秋季呈干旱化趋势,夏季干旱化趋势最显著,夏季降水对年干湿状况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③湿润区和半湿润区有干旱化趋势,而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均呈湿润化趋势发展;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年际干旱站次比、干旱强度呈上升趋势,而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则相反。④中国北方东部季风区的湿润区和半湿润区以及处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两侧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气候干湿变化均呈显著同步波动变化趋势,而中国北方东部季风区的湿润区和半湿润区与中国北方西部非季风区的干旱区气候干湿变化呈显著反向波动变化趋势,夏季具有同样的规律,而冬季和春季四大干湿区干湿变化具有较好的同步一致性。

  • 基于多蚁群同步优化的多真值发现算法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11-29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为提高在多真值场景下真值发现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多蚁群同步优化的多真值发现算法(multi-ant colonies synchronization optimization based multi-truth discovery algorithm,MAC-SO-MTD)。以最大化各数据源提供的观测值集合与该对象真值集合之间相似度的加权和为目标,将多真值发现问题建模为求解子集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蚁群算法进行求解:根据对象个数设置相应的蚁群,构造子集问题的有向图,利用路径概率转移公式进行同步搜索真值;将信息素更新分为本次迭代最优更新和本次迭代不更新,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最后,通过算法复杂度分析和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优越性。

  • 青藏高原草地存在价值研究——以玛曲为例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0-30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草地存在价值研究是强化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有力工具,也是制定资源利用战略的决策依据。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方法中(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的最大意愿支付(Willingness to Pay,WTP)技术,对青藏高原东缘玛曲草地的存在价值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牧户的平均WTP为339元/a,总存在价值为0.03×108元/a;收入与WT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据此推断,2016年牧户的平均WTP为407元/a,总存在价值为0.033×108元/a。存在价值小,主要是因为当地人口基数小。如果考虑玛曲草地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育的贡献,以及对黄河水源所具有的涵养功能,则其总存在价值将倍增,其中2005年为636×108元/a,2016年为763×108元/a,增幅约为20%,与当地居民的收入增长相当。这一结果表明,与玛曲草地的保护成本相比,其存在价值极其显著,应纳入成本-效益分析之中;存在价值具有动态性,应根据收入变化状况进行连续评估,以反映其真实价值,从而确保政策制定者做出正确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