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荆芥挥发油化感胁迫对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7-12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入侵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可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抑制本土植物生长。为了进一步诠释土荆芥化感作用机制,采用温室培养瓶法,探讨了其挥发油对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荆芥挥发油不同程度降低了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PPP<0.05)。挥发油对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影响表现为低剂量促进,高剂量抑制的效应;PCR-DGGE分析表明,随着挥发油处理剂量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增大。结论:土荆芥挥发油可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胞外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 VM型脉冲管制冷机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03-22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本文介绍了由VM型热压缩机驱动的脉冲管制冷机基本结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热压缩机借鉴VM制冷机产生压力波动的方式,即依靠室温与冷源之间的温度差产生压力波动,驱动低温级脉冲管制冷机。利用液氮温区制冷机为热压缩机提供所需要的冷量,避免使用低温液体带来的不便。低温级脉冲管制冷机的回热器与脉管采用U型布置,调相机构采用小孔气库加双向进气方式。这种结构不使用有阀压缩机,可以产生低频压力波动,保证回热器在低温区高效工作。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改造热压缩机回热器尺寸与填料,使用Sage软件进行了整机模拟,对调相机构进行优化,考察其在不同的运行频率、平均压力、排出器位移下的制冷性能。对改造后的脉冲管制冷机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获得14.4 K无负荷制冷温度。

  • 不同施肥方法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及氮素流失的影响研究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保障粮食安全, 减少稻田生态系统氮肥投入, 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减少氮素流失成为重要的农业和环境措施。本研究在位于湖南岳阳的农业部岳阳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开展为期1年的早稻、晚稻田间试验, 比较了不施肥(T1)、尿素常规施肥(T2, 施N 280 kg∙hm2、P2O5 165 kg∙hm2、K2O 120 kg∙hm2)、控释肥常规施用(T3, 施N 230 kg∙hm2、P2O5 165 kg∙hm2、K2O 120 kg∙hm2)、高量控释肥侧条施用(T4, 施N 230 kg∙hm2、P2O5 138 kg∙hm2、K2O 120 kg∙hm2)、中量控释肥侧条施用(T5, 施N 180 kg∙hm2、P2O5 123 kg∙hm2、K2O 120 kg∙hm2)及低量控释肥侧条施用(T6, 施N 140 kg∙hm2、P2O5 123 kg∙hm2、K2O 120 kg∙hm2)下氮肥的养分利用率、作物产量及氮素流失情况, 以期为稻田氮素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控释肥侧条施用可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要素, 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减少面源流失。1)在减少稻田秧苗数量和氮肥施用量的条件下, T4处理的水稻早晚稻产量分别比T2处理增加13.17%和4.72%, 与T3处理相比亦分别增加7.27%和1.74%; 2)侧条施肥处理有效降低了稻田氮素流失量, 年氮流失量为0.466~0.673 kghm2, 比常规施肥处理降低地表径流氮流失量3.54%~29.36%; 3)侧条施肥有效提高了氮肥利用率, T4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是T2、T3处理的1.70倍和1.22倍。因此, 采用合适的施肥方式、配施适量控释氮肥可获得较高的产值和收益。高量控释肥侧条施用(T4)是本研究区域最佳的施肥模式, 对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