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创新推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齐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用好养好黑土地的对策建议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保护和利用好黑土地资源,建设粮食产业强国是维持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文章聚焦水-土-种-肥-药等农业资源要素,分析了当前我国东北黑土区在粮食生产、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关键“卡脖子”问题。提出应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黑土地保护和作物增产技术与装备研发;构建土壤障碍因子消减和抗逆作物优化种植模式、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加快粮食生产向精准化、智慧化转型,构建多种生态系统协同发展安全模式。提出发挥中国科学院科技力量建制化和多学科优势,紧密联合地方政府、企业、农民,组建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团队,以及推动黑土地保护性利用和健康管理核心技术落地的政策建议。

  • 东北城市露水凝结观测及其与常规气象要素的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4-18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露水是城市生态系统水循环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凝结水资源和湿度来源,为了揭示“ 全球变暖” 对我国东北地区城市露水 凝结的影响,于 2014 和 2015 年植物生长季对长春市绿地区、道路区及裸土区露水强度和气象因子进行监测和相关性分析。 结 果表明,东北城市绿地区露水强度与相对湿度、露点温度、气温、风寒温度、太阳辐射(n=254,P<0.01)正相关,与 PM2.5、PM10、空 气质量指数、夜间风速、大气压(n=254,P<0.01)负相关。 东北城市年露日数为 132—136 d,占无霜期的 62.5%左右。 绿地区是 城市生态系统水汽凝结的主要区域,绿地区占市区面积的比例是城市年露水量的决定因子,长春市年露水凝结量约为 23—35 mm,如城市绿地区所占比例降低至 5%,年露水量基本可忽略不计。 东北城市露水强度可通过 I=(-5.9+0.156RH-0.86Vnight + 0.117Rn)×10-2(R2 =0.857)模型进行模拟。 结合研究区 1965—2015 年植物生长期夜间凝露段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判断东北 城市生态系统露水量的变化率为-1.07 mm/ 10a(P<0.01)。 在相对湿度、夜间风速和太阳辐射共同影响条件下,研究区气候变 化对露水凝结影响不大。 提供了城市不同下垫面露水监测及计算的方法,完善了不同生态系统露水监测体系,通过间接模型法 构建了露水强度模拟模型,进一步明确了气候变化对近地表水循环的影响。

  • 中国湿地保护修复成效及发展策略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湿地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其保护和恢复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存福祉。文章系统总结了我国湿地资源现状、湿地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以期支撑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决策。遥感监测结果显示,2020 年中国湿地面积约为 41.2×104km2,位居亚洲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湿地面积整体呈恢复态势,保障水安全的作用更加明显,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湿地碳汇功能潜力巨大,湿地合理利用模式不断创新,保护体系日趋完善,恢复技术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新时期湿地保护工作发展,建议实施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湿地保护战略行动,完善湿地科学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创新完善湿地保护修复技术和工程措施,加强建设湿地研究人才高地和湿地管理咨询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