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展心智:脑是实现心智的唯一基础吗?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当今时代, 人类正处于科学技术试图催生新文明的前夜。互联网、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等科技将人类的认知能力延伸到机器之中, 甚至改变了人类的情感和意识体验, 使得人们逐渐接受心理生活并不局限于脑这样一种信念。这引发了人们对延展心智问题的关注。延展心智曾经主张, 记忆、思维、情绪和情感等心理过程并非局限于有机体的脑或中枢神经系统。相反, 在某些条件下, 有机体非神经部分的身体、身体之外的环境和世界都是实现心智的有效成分, 发挥了构成性的功用。早期的延展心智研究集中于认知过程的探讨, 经历了三波浪潮; 后来又扩展到延展情感, 探讨了情绪和情感的延展属性。近期, 意识体验是否可延展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如果认知、情感和意识体验都可超越个体的生物疆界, 包含实现心智过程的外部资源, 那么, 心理生活可能就不再囿于头颅和皮肤, 脑也并非实现心理生活的唯一器官。实际上, 延展心智依然是建立在具身认知的理论之上, 关键是如何看待身体的主动作用。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心理生活的本质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 中国神话中的具身心理学思想探索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西方“具身认知”心理学与赋存在中国文化里的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体知”心理学思想息息相通, 而中国文化又有其独异于西方文化的“身体”智慧。文化的源头实为神话。追根溯源, 本文主要从具身认知的视阈中将中西方神话中“身体”的角色两相比照, 首先从本体论维度以现象学诠释的方法来描述神话的身体母体是如何生成的, 并以天地开辟神话、万物肇始神话和人类起源神话为例揭示中国“身体”的本体论特色—— 一元论; 其次再从空间维度以概念隐喻的理论来剖析神话的身体现象学场域是如何延展的, 并从物我同一角度、天人交感角度和人神相通角度来彰显中国“身体”的空间维度特色——气论; 最后再从时间维度以社会建构理论来解构神话的身体是如何在时间场域中流变的; 并从社会、文化和历史三个层面来表达中国“身体”的时间维度特色——易论。通过从中国神话故事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具身智慧”, 以期为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科学心理学起抛砖引玉之用。

  • 身体的意义:生成论视域下的情绪理论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生成论的情绪学说从“意义建构”的视角看待情绪的动力作用, 主张情绪与认知相互交织, 与有机体适应环境的身体活动密切联系。情绪是身体的情绪, 身体是情绪体验中的身体。身体在情绪体验中扮演着构成性角色。根据这一观点, 情绪是一种积极的行动倾向, 是在理解环境意义基础上的具身行动。情绪并非发生于有机体头颅内, 而是产生于大脑、身体和环境的互动与耦合之中。由于认知与情绪在生成论的视域下统一在有机体意义建构的活动之中, 因而认知的4E属性也必然反映到情绪上, 使得情绪和情感也具有了具身、嵌入、延展和生成特征。情绪的生成理论为了解情绪, 进而理解意识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