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漓江流域岩溶区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分解初期动态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1-01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为探究漓江流域岩溶区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的分解情况,运用凋落物袋法研究其凋落物分解初期动态。结果表明:经过1a的分解,檵木群落凋落物失重大小顺序为:灌木阶段 > 乔灌阶段 > 乔林阶段。檵木群落灌木阶段、乔灌阶段和乔林阶段凋落物分解50%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28a、1.38a、1.41a,分解95%所需的时间分别为5.54a、5.97a和6.09a。经过1a的分解,凋落物养分动态变化为:灌木阶段和乔灌阶段C含量总体上升,乔林阶段C含量总体下降;3个恢复阶段N和纤维素含量总体上升;灌木阶段和乔林阶段P含量总体下降,乔灌阶段P含量总体上升;灌木阶段木质素含量总体上升,而乔灌阶段和乔林阶段木质素含量总体下降。相关分析表明,灌木阶段凋落物分解速率分别与C,N,P,C/P,N/P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乔灌阶段凋落物分解速率与N和木质素/N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乔林阶段凋落物分解速率分别与N,纤维素、C/N和木质素/N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 桂林岩溶石山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层酶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4-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选取桂林岩溶石山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灌木阶段、乔灌阶段和小乔林阶段)为研究对象,探究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层酶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经过1年分解后,3个阶段凋落物剩余率分别为灌木阶段 (59.58%) 、乔灌阶段 (61.79%) 和小乔林阶段 (62.02%) 。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分解速率随演替的进行而减小。3个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层多酚氧化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在12月份最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在3月份最高,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在6月份最高。3个恢复阶段纤维素酶活性变化规律趋势一致,均在6月份酶活性最高,灌木阶段纤维素酶活性在3月份最低,乔灌阶段和乔林阶段纤维素酶活性均在9月份最低。檵木群落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凋落物层酶活性在不同时期均表现为:蔗糖酶>脲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层酶活性对凋落物分解速率影响不同。相关性分析表明,檵木群落灌木阶段凋落物层蔗糖酶活性与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 < 0.05),乔灌阶段脲酶活性与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 < 0.05),小乔林阶段各酶活性与分解速率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蔗糖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是影响灌木阶段凋落物分解速率的重要因素。脲酶、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是影响乔灌和小乔林阶段分解速率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