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Co)共掺杂MgH2 储氢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和键合机理研究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力学 提交时间: 2022-10-19 合作期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摘要: 为探索双金属共掺杂对MgH2 储氢材料储氢性能的影响,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Fe+Co)共掺杂MgH2 储氢材料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键合机理进行系统研究。对共掺杂体系的晶格结构进行考察,发现(Fe+Co)共掺杂后,Mg12Fe2Co4H36 和Mg12Fe4Co2H36 晶胞的体积分别收缩了16%和17.5%。对(Fe+Co)共掺杂体系的生成焓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掺杂后体系的生成焓减少,更有利于氢气的解析。通过对掺杂体系Bader电荷和电子态密度的计算,探索Fe、Co金属掺杂前后的电荷转移情况和金属原子与氢原子之间的成键轨道,电子结构分析表明掺杂后电子从氢原子转移到了镁原子,有利于MgH键的弱化。(Fe+Co)双金属共掺杂对MgH2 储氢材料热力学性能的改善有积极影响,为发展高性能储氢材料提供了理论指导。

  • 多元件并列运行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评估方法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电气工程 提交时间: 2019-03-05 合作期刊: 《电气工程学报》

    摘要: 针对多条线路、多台变压器并列而成的供电系统结构特征和运行特性,提 出了多线路、多变压器并联系统供电可靠性评估方法。在根据统计数据确认线路和变 压器故障均服从指数函数分布的基础上,采用概率分析方法,分别对多条线路并列系 统、多台变压器并列系统进行建模,确定多线路、多变压器并列系统可靠度、故障率 和失效率。以东莞电网 500kV 横沥变电站和东莞变电站为例,计算结果表明多线路、 多变压器并列的供电系统供电可靠度非常高,但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将逐渐减小。

  • 近17年陕西榆林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5-10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植被指数是研究区域植被变化的重要手段。基于MODIS/Terra NDVI遥感影像数据,对陕西榆林市2000-2016年8月份NDVI进行像元尺度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榆林有96.44%的区域植被指数是增加的,增加值在0-0.02/a区域面积占榆林的93.63%,呈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榆林的80.72%。复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气象因素对植被生长、演化起到了促进作用,人类活动使得植被指数等级变得更加均匀。人类活动抑制植被生长演化的区域占榆林总面积的45.04%,主要分布在榆林市最北部的府谷县、榆林市南部及西部的大部分区域;人类活动促使植被指数增加的区域占榆林总面积的54.96%,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区域,人类活动对植被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些地区的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措施的实施效果较好。

  • 海子水牛瘤胃微生物的宏基因组学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系统探讨海子水牛瘤胃内的微生物组成及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本试验利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学技术对海子水牛(2.5岁左右,平均体重为493 kg)瘤胃液样本进行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了77 283 638条reads,并拼接出744 712个scaffold。经prodigal分析后,共预测出827 044个基因。通过基因注释发现海子水牛瘤胃中含有多种木质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如生黄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及栖瘤胃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ruminicola)。此外,还发现有38 011个基因编码蛋白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其中糖苷水解酶(GH)基因数量最多(17 877个),糖基转移酶(GT)(8 637个)、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BM)(4 693个)和碳水化合物酯酶(CE)基因(4 214个)次之,多糖裂合酶(PL)(1 296个)和辅助氧化还原酶(AA)基因(934个)较少。在GH基因中,归属于GH2、GH43、GH97、GH3家族的基因较多,且编码蛋白具有寡糖降解酶活性的基因数量最多。此外还发现了少量的纤维小体组分蛋白基因。结合其他物种肠胃宏基因组中GH基因比对分析,发现海子水牛瘤胃中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分支降解酶比例与奶牛瘤胃较为接近。由此可见,海子水牛瘤胃内含有丰富的木质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及酶系,这将为筛选具有工业应用潜力的酶基因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