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间路线学习中的前向测试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空间路线信息学习中的前向测试效应及其机制有待检验。研究以虚拟背景下的住宅小区为实验材料, 要求被试学习同一场景4个方向的路线信息(实验1)以及4个不同场景(实验2)的路线信息。结果表明, 在路线1~3的测试中, 同一场景下路线信息相似性高, “隔离”干扰的难度大, 在测试过程中的干扰率高于不同场景的路线信息。在路线4的测试中, 两个实验中测试组的回忆正确率均显著高于重学组, 干扰率则显著低于重学组, 出现了前向测试效应。这些发现表明, 测试可以通过“隔离”来自先前学习信息的前摄干扰来增强后续空间信息的学习。研究结果揭示了空间路线学习中的前向测试效应及其机制, 支持前摄抑制减少理论, 证实了前向测试效应在生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性。

  • 以教促学: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对学习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自我生成教学(Learning by non-interactive teaching)指学习者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转换角色, 将自己所学知识以知识传授者角色讲解给其他人听。提取练习假设、生成性学习假设和社会临场感假设分别从记忆巩固、生成性认知加工和社会临场感视角对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解释。汇总相关研究发现, 自我生成教学的不同实施方式促进学习的效果不同, 其中, 以有教者形象的口头形式(如:视频)自我生成教学相比于重复学习、提取练习等简单学习任务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即时理解、即时迁移、延迟理解和延迟迁移成绩, 可能是更优的实施方式。而以无教者形象的口头形式(如:仅语音)或书面形式(如:文本)自我生成教学对学习成绩的积极影响较微弱。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可能补充解释不同实施方式促进效果的差异。自我生成教学的学习者还可以体验到更高的动机和愉悦感并愿意在教学时投入更多的心理努力。未来研究需要在检验并整合理论、确定边界条件、优化自我生成教学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 以教促学: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对学习的影响

    提交时间: 2023-03-25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自我生成教学(Learning by non-interactive teaching)指学习者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转换角色, 将自己所学知识以知识传授者角色讲解给其他人听。提取练习假设、生成性学习假设和社会临场感假设分别从记忆巩固、生成性认知加工和社会临场感视角对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解释。汇总相关研究发现, 自我生成教学的不同实施方式促进学习的效果不同, 其中, 以有教者形象的口头形式(如:视频)自我生成教学相比于重复学习、提取练习等简单学习任务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即时理解、即时迁移、延迟理解和延迟迁移成绩, 可能是更优的实施方式。而以无教者形象的口头形式(如:仅语音)或书面形式(如:文本)自我生成教学对学习成绩的积极影响较微弱。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可能补充解释不同实施方式促进效果的差异。自我生成教学的学习者还可以体验到更高的动机和愉悦感并愿意在教学时投入更多的心理努力。未来研究需要在检验并整合理论、确定边界条件、优化自我生成教学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 以教促学: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对学习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05

    摘要: 自我生成教学(Learning by non-interactive teaching)指学习者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转换角色,将自己所学知识以知识传授者角色讲解给其他人听。提取练习假设、生成性学习假设和社会临场感假设分别从记忆巩固、生成性认知加工和社会临场感视角对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解释。汇总相关研究发现,自我生成教学的不同实施方式促进学习的效果不同,其中,以有教者形象的口头形式(如:视频)自我生成教学相比于重复学习、提取练习等简单学习任务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即时理解、即时迁移、延迟理解和延迟迁移成绩,可能是更优的实施方式。而以无教者形象的口头形式(如:仅语音)或书面形式(如:文本)自我生成教学对学习成绩的积极影响较微弱。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可能补充解释不同实施方式促进效果的差异。自我生成教学的学习者还可以体验到更高的动机和愉悦感并愿意在教学时投入更多的心理努力。未来研究需要在检验并整合理论、确定边界条件、优化自我生成教学等方面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