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与研究:进展与展望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联合国《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各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共同发展的重要指南。当前,该议程的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监测和评价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各SDGs 间相互作用,特别是 SDGs 间的协同和权衡关系的认知仍较有限。文章首先从全部目标关系的综合分析、典型多目标关系分析、单目标内子指标间的关系 3 个方面描述了当前 SDGs 协同与权衡的研究进展和主要发现;并针对研究中的数据瓶颈问题,剖析了地球大数据支撑多目标协同和权衡的思路及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对地球大数据促进 SDGs 协同和权衡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地球大数据在提升 SDG 指标数据一致性、透明性、时效性和准确性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改进前期基于专家知识或统计数据等方法的不足,为提升多目标协同和权衡研究的定量水平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最后,应对 SDGs 权衡的挑战,提出了完善地球大数据支撑 SDGs 协同与权衡的方法体系并构建模拟与预警平台、加强不同领域和主体的合作、强化技术创新推动等建议。

  • 价值计算决定何时与如何努力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优化努力的分配, 最小化努力成本和最大化收益是各个领域的关键问题。本文梳理了基于努力的决策(effort-based decision-making)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讨论了努力的两面性:固有成本和潜在价值。通过拓展控制期望价值理论(Expected Value of Control, EVC), 本研究探讨了影响努力的非社会与社会因素。探索人们何时以及如何付出努力的计算神经机制, 有利于理解与促进社会互动中的努力行为, 以及为干预精神疾病中动机缺失症状提供参考。

  • 地球大数据助力均衡发展评估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受资源和环境等外界条件制约,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间权衡作用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这主要体现为 SDGs 间和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深入认识并努力降低这种不均衡性对于全面实现SDGs 至关重要。文章探讨了地球大数据如何助力SDGs 间及地区间的均衡发展评估,指出地球大数据能够为目前达成度较差的人类基本生活需求类和环境保护类 SDGs 提供更新更及时、空间分辨率更高的数据产品,从而深入认识不均衡性的表现和成因,明晰制约均衡发展的核心问题,为 SDGs 间或地区间的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 SDGs的全面实现。

  • 得失情境下他人参照点及心理距离对自我-他人利益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以福利权衡率(WTR)为利他程度的指标, 通过3个实验逐步深入地考察了得失情境下他人参照点及心理距离对自我-他人利益权衡的影响。实验1的结果表明, 得失情境并未改变被试的WTR。实验2引入他人底线、现状和目标三个参照点变量, 发现被试获益情境下的WTR高于损失情境, 且WTR从高到低依次为他人临近底线、目标和现状; 他人临近底线时, 被试在获益情境下的WTR高于损失情境, 而他人临近现状和目标时, 个体在得失情境下的WTR无显著差异。实验3进一步引入心理距离变量, 发现心理距离较近他人的WTR高于较远他人, 且与得失情境和参照点发生了复杂的交互效应, 得失情境的主效应消失了, 但总体上并未改变实验2发现的参照点效应。这些结果对于更深入地理解得失不对称效应、三参照点理论及社会折扣和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研究的相关发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国土空间功能演变及协同/关系研究 ——以内蒙古呼包鄂地区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质学 提交时间: 2022-12-20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国土空间面临资源利用粗放、生态环境破坏、区域发展失衡等问题,明晰国土空间功能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以1990年、2000年、2010年、2018年为观测期,在分析呼包鄂地区国土空间功能演变特征的基础上,采用耦合 协调度及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国土空间功能演变的协同/权衡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近28 a,研究区生产/ 生活功能局地上升,空间分布呈现以各市辖区为高值中心、向外梯度递减的圈层/半圈层格局;生态功能有所下降, 空间分布具有自然山水规模尺度依赖效应;国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升,协同关系旗县数量增加,但整体水 平较低,空间分异表现为生产-生活功能协同/权衡关系集聚分布;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同/权衡关系趋于离散;各 功能协同/权衡关系空间耦合效应水平较低,国土空间功能亟需调整优化。

  • 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的决策效应及其心理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多个时点结果的权衡, 正日益成为跨期选择的研究重点。现有研究主要从两时点结果和序列结果两方面深入探讨了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中的诸多决策效应, 包括:隐藏的零效应、象征效应、额外金额效应、前端金额效应以及序列效应, 并运用序列模型和权衡模型对上述决策效应进行阐释。未来还应深入探索同时涉及损益结果混合的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 运用决策过程追踪技术揭示决策效应的过程机制。

  • 土地利用冲突研究进展:内容与方法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土地利用的多功能性是土地利用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土地利用冲 突的产生加剧了经济利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土地利用冲突的研究对于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多规融合”及“三区三线”的划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阐释土地利用冲突的概念与类型的基础上,针对冲突研究较为分散的现状特征,分别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在研究内容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冲突的识别及时空动态研究,归纳了土地利用冲突的主要驱动因素及不同驱动因素下冲突的协调与权衡,总结了冲突研究的应用实践。在研究方法上,评价了参与式调查、博弈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多目标评价和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等方法在土地利用冲突研究中的适宜性。未来土地利用冲突研究中,应当完善理论体系、扩展研究方法、重视冲突动态、服务国土空间规划。

  • 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影响因素——以黄河流域山西段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黄河流域山西段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区,明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强度的时空格局,对生态保护及经济协调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和需求量,通过均方根偏差(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RMSD)量 化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强度,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分析权衡强度的驱动因素。结果表 明:(1)2000—2020年产水(Water Yield,WY)和土壤保持服务(Soil Conservation,SC)、产水和固碳服务 (Carbon Sequestration,CS)供给权衡强度呈上升趋势,产水和土壤保持服务、产水和固碳服务需求协同强度呈下降 趋势。(2)除产水服务在2020年供给—需求权衡强度大于0,2000—2020年产水、土壤保持和固碳服务的供给—需 求权衡强度均小于0。(3)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强度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蒸散发对产水和土壤保持服务、产水 和固碳服务供给权衡具有促进作用,对产水服务供给—需求权衡具有抑制作用;草地面积占比对产水和固碳服务供给 权衡及产水和土壤保持服务需求协同具有抑制作用,对固碳服务供给—需求权衡具有促进作用;降水对产水和固碳服 务需求协同及土壤保持服务供给—需求权衡具有抑制作用,对产水服务供给—需求权衡具有促进作用。(4)社会经 济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强度具有次要作用,人口密度对产水和土壤保持服务需求协同具有促进作用,而对 产水服务供给—需求权衡及固碳服务供给—需求权衡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在制定流域综合管理决策时应考虑生态系 统服务权衡/协同强度的空间特征和驱动因素的差异性。

  • 基于PLUS 模型的乌鲁木齐市生态服务价值协同探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2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将干扰生态系统的稳定供给能力,进而对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基于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型,模拟了2030年多情景下乌鲁木齐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并结合当量因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估算并预测了19902030年乌鲁木齐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及其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19902020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呈现两增四减变化趋势。2030年在惯性发展情景下,除林地外其他地类皆遵循历史演变规律;在生态保护情境下,建设用地面积萎缩,生态用地大幅增加;在综合开发情境下,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的同时生态用地面积也处于上升状态;在重点开发情景下,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最为剧烈,耕地面积退化严重。(2)19902020年乌鲁木齐市ESV整体上呈现V型下降态势,共减少59.59108元。2030年在生态保护情景下和综合开发情景下ESV处于增加趋势,在惯性发展情景和重点开发情景下ESV出现减少趋势。(3)2030年4种发展情景下,乌鲁木齐市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间以协同关系为主,高-高低-低协同聚集区与ESV高值、低值区域分布高度吻合,权衡关系零星分布于局部地区。研究结果可为乌鲁木齐市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科学参考。

  • 奖赏预测误差对时间顺序记忆和来源记忆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先前研究表明, 事件边界会增强边界处来源记忆、削弱跨边界的时间顺序记忆, 但对于两者之间是否存在 一种权衡关系, 以及内在的、具有社会性意义的变化作为事件边界是如何影响记忆的, 尚鲜有研究。本研究以奖赏 预测误差(reward prediction errors, RPE)作为事件边界, 通过两个行为实验和一个 ERP 实验, 探讨 RPE 事件边界对 时间顺序记忆和来源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 RPE 事件边界增强了边界处信息的来源记忆, 高 RPE 事件边界引发 了记忆权衡效应; 相对于事件内/非边界条件, 跨事件/边界条件记忆的正确提取诱发出更大的 N400 波幅, 时间顺 序记忆的激活主要集中在头皮中前部, 来源记忆的激活主要集中在头皮中后部。本研究表明, 事件边界的切分强度 是影响记忆权衡效应的重要因素, N400 成分可能是反映事件边界对情景记忆的整合与切分的重要指标。

  • 奖赏预测误差对时间顺序记忆和来源记忆的影响

    提交时间: 2023-03-16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先前研究表明, 事件边界会增强边界处来源记忆、削弱跨边界的时间顺序记忆, 但对于两者之间是否存在 一种权衡关系, 以及内在的、具有社会性意义的变化作为事件边界是如何影响记忆的, 尚鲜有研究。本研究以奖赏 预测误差(reward prediction errors, RPE)作为事件边界, 通过两个行为实验和一个 ERP 实验, 探讨 RPE 事件边界对 时间顺序记忆和来源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 RPE 事件边界增强了边界处信息的来源记忆, 高 RPE 事件边界引发 了记忆权衡效应; 相对于事件内/非边界条件, 跨事件/边界条件记忆的正确提取诱发出更大的 N400 波幅, 时间顺 序记忆的激活主要集中在头皮中前部, 来源记忆的激活主要集中在头皮中后部。本研究表明, 事件边界的切分强度 是影响记忆权衡效应的重要因素, N400 成分可能是反映事件边界对情景记忆的整合与切分的重要指标。

  • 基于多源地理数据融合的黑河中游土地 多功能性时空格局与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3-0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土地多功能利用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研究构建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土地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 3 km×3 km 格网,融合了遥 感、统计、POI 等多源地理数据,利用投影寻踪模型对黑河中游土地多功能性进行评价,通过变量相 关分析和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了土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并采用 RGB 三通道合 成与二阶聚类分析相结合进行土地功能分区。结果表明:(1)黑河中游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呈现不 同功能,在走廊平原区土地功能以生产功能为主导,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为辅。生产功能在走廊 绿洲农业区优势明显,生活功能高值区集中于城镇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区,祁连山、龙首山发 挥着生态屏障作用。(2)研究时段内,土地多功能性稳中增强。土地多功能性与一级功能的空间格 局保持稳定,土地功能间协调性普遍增强,不同功能在空间上日益重叠。(3)按照主导利用方向,土 地可划分为以农业生产与城镇空间为主体的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适度开发区,以及以生态 空间为主的生态屏障区、生态缓冲区和生态修复区。(4)土地多功能利用仍有提升空间,尤其要加 强对非主导功能的关注,协调功能间的固有矛盾;统筹推进生态修复,关注自然资本增值,从构建 区域绿水青山的格局挖掘土地价值新的增长点。

  • 黄土高原粮食生产空间重构过程中的生态系统服务 ——以陕北榆林市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2-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粮食生产空间重构集中了土地系统变化的主要矛盾,探索粮食生产空间重构过程中的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变化有利于明确粮食安全、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采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及均方根偏差法,对20002018年陕北榆林市 粮食生产空间重构过程中的固碳、食物供给、土壤保持和产水服务及其权衡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退耕还林还草、城市扩张与毁林垦草是榆林市粮食生产空间重构的主要路径。(2)20002018年,榆林市粮食生产空间重构使得固碳及土壤保持两项服务显著提升,而对食物供给和产水服务产生了负面效应。其中,退耕还林还草促进了固碳与土壤保持服务的显著提升,对食物供给产生了负作用;城市扩张后,固碳、土壤保持、食物供给服务均呈下降趋势;毁林垦草则显著提升了食物供给服务。(3)粮食生产空间重构导致区域各服务间的权衡有所提升,然而,不同重构路径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影响有所差异:退耕还林还草、毁林垦草对固碳与食物供给、土壤保持,食物供给与土壤保持之间的权衡变化影响最为显著,城市扩张则在产水与其他服务的权衡中作用明显,不同重构路径导致的服务间相对收益的变化是权衡呈现不同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