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 乌拉特荒漠草原红砂生物量预测模型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4-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红砂(Reaumuria soogorica)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中国半荒漠地区的多年生半灌木,是干旱荒漠区分布最广的植物种之一,具有固沙、固土的优良特性。其生物量估算对评价荒漠草原红砂的生态功能和荒漠草原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红砂生物量模型是估测红砂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采用全挖法,以乌拉特荒漠草原优势种之一红砂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红砂地上、地下和整株生物量及株高(H)、冠幅(C)、基径(D)等的测定,通过数理统计的回归分析方法,利用相关生长模型(幂函数W=aXb),分别构建了地上部分(W1)、地下部分(W2)和全株生物量(W)的预测模型。通过对比判别系数R2的大小,挑选最佳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① 以冠幅(C)为指标的估测模型W1=0.555×C1.867(R2=0.866)能较好地反映红砂单株地上生物量累计特征。② 以复合因子基径×基径×株高(D2H)为指标的估测模型W2=2.259×(D2H)0.762(R2=0.769)能较好地反映红砂单株地下生物量累计特征。③ 以复合因子基径×基径×株高(D2H)为指标的估测模型W=7.057×(D2H)0.813(R2=0.859)能较好地反映红砂总生物量的累计特征。利用此类方法建立的生物量模型,精度高,简便易行,为评价乌拉特荒漠草原红砂的生态功能和准确测定其生物量提供科学依据。

  • 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3-08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为了解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通过野外模拟N(NH4NO3)沉降,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 0 kg N hm-2a-1)、低氮沉降(L 50 kg N hm<-2a-1)、中氮沉降(M 150 kg N hm-2a-1)和高氮沉降(H 300 kg N hm-2a-1),研究了氮沉降对天然常绿阔叶林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0-10cm土层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大于10-20cm土层,氮沉降未改变原有垂直分布格局。L处理对0-10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总量无显著影响,M和H处理则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总量。氮沉降降低了0-10cm和10-20cm土层的细菌数量,且抑制作用随氮沉降量的增加而增强。氮沉降降低了0-10cm土层的真菌数量,但下降幅度与氮沉降量之间无明显规律;在10-20cm土层,M和H处理在夏季显著增加了真菌数量,表明适量氮沉降能有效缓解夏季土壤真菌的氮限制状态。氮沉降对0-10cm土层放线菌数量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再抑制,L和M处理增加了放线菌数量,H处理降低了放线菌数量;氮沉降增加了10-20cm土层的放线菌数量,其中M处理的促进作用最大。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