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者底线心智对团队创新的双刃剑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底线心智是一种以获取底线利润结果为中心, 而忽略其他一切竞争事项优先权(如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权益、员工福利等)的单维思维模式。虽然底线心智可能导致管理者只注重绩效而忽视其他对企业有利的重要事项, 甚至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来实现目标, 但研究也表明底线心智能够提高员工工作专注度进而提升绩效。为进一步推进底线心智双刃剑效应的研究, 本文构建了领导者底线心智对团队创新双刃剑效应的影响机制模型, 指出领导者底线心智一方面抑制了团队风险承担意愿, 进而相比于探索式创新更有益于利用式创新; 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团队强迫激情, 从而相比于团队创意产生更有利于团队创意实施。本文为深化底线心智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也为组织和领导者如何更好管理底线心智提供了重要建议。

  • 理解社区消费者: 地点依恋和消费者厌腻理论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随着传统购物中心发展日渐成熟, 加之疫情之下人们消费半径缩短, 社区商业越来越受到资本的青睐和政府的重视。以往的社区商业研究带有强烈的社会学和经济学色彩,与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心理学相关的文献极为稀少。尤其是对社区消费者的刻画模糊,研究视角与一般消费者研究区别不大,未能深入挖掘社区消费者的特质。 为了填补该空白,本文首先从挖掘社区消费者特征出发,首次提炼出社区消费者的六大特征:距离近、会员办理意愿高、口碑影响大、易厌腻、易产生地点依恋、家庭型消费为主。这将为社区消费者特质研究提供全新的知识和框架。结合社区消费者与社区商家距离近,消费频率高的核心洞察,本文进一步地提出社区消费者可能在频繁的互动中对社区商家产生地点依恋,也可能因为高频次的重复消费产生厌腻情绪,而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机制可能触发社区消费者复杂的认知和情绪反应,进而影响他们的复购行为。 基于此,本文围绕“如何提升社区消费者地点依恋”以及“如何缓解社区消费者厌腻”二元视角提出了研究构想及理论建构。具体而言,一方面,在提升社区消费者地点依恋方面,本文推论社区消费者对社区商家品牌名称中含有(vs.不含有)“家”字的社区品牌,对服务人员呈现温暖(vs.能力)形象的社区商家,对提供(vs.不提供)附加服务,对组织体验类(vs.物质类)会员活动的社区商家产生更高的购买意向,因为前者有助于产生更高的地点依恋。在过往的地点依恋研究中,地点依恋常常被用于探究个人与家庭、社区、城市、地区、国家、甚至整个大洲之间的情感联系,却较少关注地点依恋对消费者与零售空间之间关系的影响。本部分预期结论将较大地推动地点依恋相关理论研究的开展。 另一方面,在缓解社区消费者厌腻方面,本文推论社区消费者对采用会员异业联盟(vs.非异业联盟),丰富(vs.单一)产品线,可分享(vs.不可分享)优惠券的社区商家的购买意愿更高,因为前者能够更有效地缓解社区消费者的厌腻情绪。在本部分研究中,我们探索了资源禀赋因素(多行业异业联盟)、情境因素(可分享优惠券的社交体验)和产品因素对消费者厌腻的影响,丰富了消费者厌腻理论。

  • 国家内部地域文化差异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近年来,跨文化管理研究越来越关注国家内部(次国家层面)地域文化差异。在类似中国这样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中,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流动和企业的跨地域布局使得员工与管理者都需要面对不同外部地域文化环境和组织内部人员地域多样化的挑战,研究国家内部地域文化差异及其对组织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现有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共识是国家内部地域文化差异普遍存在于亚洲、欧洲和南北美洲各国。覆盖的国家类型多样,既有美国、巴西等地理跨度较大或有多民族多宗教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也有日本、德国等地理跨度较小或历史上民族和信仰成分较单一的国家;既包括高度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既有集体主义倾向的东南亚和南美国家,也有个人主义倾向的北美和西欧国家。差异的内容主要包括霍夫斯泰德和施瓦茨的文化价值观维度,尤其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此外,不同国家之间内部地域文化差异的程度也显著不同。 聚焦中国大陆的研究主要关注了大陆地域文化区的划分和地域文化差异的内容维度。研究早期主要是从理论上根据影响文化的外部因素(如地理环境特征)讨论了文化差异的存在和文化区域划分,后来直接根据价值观相似度对不同省市或地区进行聚类;近年来,少数研究进一步依据多个指标综合划分地域文化区,并开始假设和验证不同区域价值观对个人和组织的影响。本文整合现有的几种中国大陆地域文化区划,用层次聚类法,获得了有较大共识的8个文化区。现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在集体主义、长期导向、风险偏好、儒家价值观等文化价值观维度存在地域差异。 有关国家内部地域文化差异如何影响组织行为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证文献仍然非常有限。 从跨地区文化比较的视角看,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的文化价值观有可能影响当地人群的消费模式、员工行为、管理风格和决策(如投资),进而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和创新。从跨地区文化互动研究看,母公司企业文化与子公司所在地文化互动融合的模式有可能影响子公司经营绩效。最后,国家内部地域文化差异的程度不仅有可能影响本国企业跨地区布局的方式,还有可能影响企业跨境投资方式、企业国际化程度和经营绩效。 未来研究应更多的关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以外的文化维度,探索主位视角来丰富研究理论和测量方法,尤其亟需更多对地域文化差异和跨地域互动在个人,团队和组织层面的结果的研究。最后,文化随着经济活动、政治变化、人口流动、对外交流互动而不断演化。在经济持续发展、商业活动地理布局不断拓展、人员流动极大增加、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大陆各区域及港澳台地区的地域文化价值观的演变,及其组织中不同层面的行为和结果的影响也值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