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对梭梭人工林防风效应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研究不同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对梭梭人工林防风效应的影响,为优化干旱区防风固沙林结构提供科学依 据。以梭梭为原型,利用仿真植物设计了3种密度、4种种植点配置的品字形林带,编号与对应植株的株行距分别为 A:17 cm17 cm,B1:34 cm17 cm,B2:17 cm34 cm,C:34 cm34 cm,通过风洞模拟试验,对林带在密度和种植点位 发生变化时的流场和防风效应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A、B1、B2、C林带的风速减速区(U/U0B2>B1>C,林带防风效 应与林分密度间为非线性关系,林带在带后近地层风速降幅的比例关系为A:B:C6:3:2。具体造林时,应根据土壤 水分承载力确定造林密度,在此基础上,优先选用小株距,大行距的种植点配置方式。

  • 祁连山典型灌丛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1-10-10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灌丛群落作为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西北地区生态安全方面扮演着 不可或缺的角色。系统地研究祁连山地区灌丛群落结构特征对阐明灌丛群落的更新、演替和稳定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为祁连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与重建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 据。选择分布在祁连山大野口流域的甘青锦鸡儿(Caragana tangutica)、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 na)、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鬼箭锦鸡儿(Caragana jubata)和吉拉柳(Salix gilashanica)5 种典 型灌丛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主要研究了 5 种典型灌丛群落的物种组 成、生活型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祁连山大野口流域灌丛群落组成较为简 单,只出现了 48 种植物,隶属于 26 科,38 属,以蔷薇科、禾本科、菊科和豆科等西北干旱区优势科的 数量居多。(2)生活型谱均以地面芽植物所占比例最大,为 37.09%,地上芽植物所占比例最少,为 4.00%。(3)整体上看,灌丛群落的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 1.12~2.26,Simpson 多样性指数(D)变化范围为 0.60~0.74,其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物种组成较为简单,其中不同灌丛 群落 H 多样性指数表现为金露梅>鬼箭锦鸡儿>鲜黄小檗>甘青锦鸡儿>吉拉柳,D 多样性指数表现 为金露梅>鬼箭锦鸡儿>吉拉柳>鲜黄小檗>甘青锦鸡儿。(4)不同的生境条件导致群落多样性层间 结构存在差异,除鬼箭锦鸡儿群落,多样性指数均为草本层>灌木层,而鬼箭锦鸡儿群落中灌木层 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为接近,物种组成灌草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