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黄土高原恢复草地土壤水分对降水响应及模拟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6-2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降水是干旱半旱地区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对该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EC-5土壤水分传感器对2014—2015年0~120 cm土壤水分进行连续监测,研究了退耕后不同恢复年限草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其0~40 cm土壤10 min时间尺度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从恢复5 a草地向恢复15 a草地逐渐降低,这种降低趋势在恢复30 a草地减弱。恢复5 a草地土壤水分增幅最小,响应次数最少。单次降雨事件中,土壤水分增长过程和衰减过程均符合Logistic模型。恢复5 a草地相对稳定期(平台期)历时最长;恢复15 a草地土壤水分在表层(0~5,5~10 cm)增速最快,而在下层(20~40 cm)增速减慢且响应时间滞后;恢复30 a草地在下层(20~40 cm)增速最快。建议对恢复草地应适当采取措施,促进降雨向深层土壤水分转化,并减少恢复初期平台期历时。

  • 川西亚高山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格局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3-08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森林采伐和恢复是影响森林碳氮储量的重要因素。以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原始林、粗枝云杉阔叶林、天然次生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碳、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岷江冷杉原始林、粗枝云杉阔叶林、天然次生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611.18、252.31、363.07 tC/hm2和239.06 tC/hm2;氮储量分别为16.44、12.11、15.48 tN/hm2和8.92 tN/hm2。恢复林分与原始林碳储量在土壤-植被的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而氮储量未发生变化。岷江冷杉原始林以植被碳储量为主,恢复林分以土壤为主,氮储量均以土壤为主。乔木层碳储量分别占生态系统总储量的56.65%、17.63%、13.57%和22.05%,土壤层(0-80 cm)分别占32.03%、69.87%、76.20%和72.12%;土壤层氮储量占生态系统总储量的76.80%-92.58%。植物残体碳氮储量分别占生态系统总储量的4.40%-9.83%和2.94%-7.08%,林下植被所占比例最小。空间格局上,岷江冷杉原始林植被部分具有较高的碳储量,应进行保护。3种恢复林分具有较高的碳汇潜力,且地上/地下碳储量较低,表明其碳汇潜力尤其表现在地上部分。天然次生林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