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翟羽佳
  • 元宇宙图书馆的建筑现象学诠释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摘要: 目的/意义 从建筑现象学的角度解读和审视元宇宙缔造的阅读空间,引发在建筑学话语下建设元宇宙图书馆的思考和探索。 方法/过程 以现象学的方式,考察元宇宙图书馆的建筑特征,提出元宇宙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思考和建议。 结果/结论 建筑现象学强调建筑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功能和形式,更在于人在其中的感知和体验。建筑和空间是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基础,特别是,在知觉调动占据重要地位的元宇宙建设规范下,元宇宙图书馆的功能性主要通过虚拟空间的感知和体验来实现。对空间的探究不可能脱离建筑的基底,即使是虚拟空间,虚拟建筑的设计也起着基础性的规定作用。元宇宙图书馆应将环境功能与主体感知融合统一,利用技术对意识体验与阅读文化的具象表达,实现对空间的文化赋义。

  • 基于信任机制的科研合作知识传递效应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5-22

    摘要: 目的/意义 信任是维持科学家相互合作的关键因素,并会使科学家之间产生知识传递,使知识由个人所有传递为多人共有,进一步促进科学发展。对信任机制导向的知识传递进行研究,有助于科研合作者信任关系的维护,促进知识传递,从而推动科学进一步发﹡展。 方法/过程 本文首先利用美国物理学会数据集(APS)对科研合作者的信任程度进行量化,分析合作者之间的信任分布规律;然后,将科研合作者间的知识传递划分为隐性知识传递与显性知识传递,梳理合作网络中知识传递的路径;最后,利用回归分析对合作者之间信任程度对知识传递量的作用效应进行验证。 结果/结论 科研合作者之间的基础信任与知识传递有着明显的时序共振规律;产生隐性传递的合作团队比产生显性传递的合作团队的信任程度更低;显性传递与信任程度的相关性更高,但依赖性更低。本研究将对科研合作信任情感的研究扩展到信任行为上,通过量化科研合作者之间的信任程度,减少了在合作横截面中测量静态信任的局限。

  • 聚焦科研团队特质的算法创新驱动力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14

    摘要: 目的/意义 将科研团队与算法创新结合,从科研团队特质的角度,探析其对算法创新的影响,有助于提升科研团队的学术能力,进而促进算法创新、科学创新。 方法/过程 建立科研团队规模、科研团队机构数量、科研团队机构类型三个科研团队测度指标以及算法性能与学术产出两个算法创新评价指标。以机器学习领域图像分类任务下的543个科研团队为例,运用非参数检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科研团队特质对算法创新的影响效应,基于实证结果提出增强科研团队科研表现、促进算法再创新的建议。 结果/结论 科研团队特质测度指标均对算法创新存在影响效应,主要表现在:科研团队机构类型对算法创新具有显著影响效应,混合型科研团队在算法模型准确率上的表现最优,企业型科研团队在算法论文被引量上表现最优;科研团队规模对算法性能及学术产出均存在正向影响;科研团队机构数量对学术产出的影响呈正相关,对算法性能的影响呈负相关。

  • 从新的视角理解生物膜——微生物防腐蚀研究进展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微生物防腐蚀的研究现状,系统地总结了微生物防腐蚀机理,包括生物膜内微生物分泌缓蚀剂和抗菌剂、生物膜内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阴极去极化剂以及微生物胞外聚合物抑制微生物附着、形成钝化保护层和替代阳极等防腐蚀机制,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 学派追踪:扎根理论学派的构型、内蕴与衍生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资料的利用 提交时间: 2022-08-19

    摘要: 目的/意义 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学派作为科学家创造活动的主要阵地,一直在学术碰撞与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弥补之前学派研究的抽象逻辑性,发掘学派特征,剖析学派间冲突与交流的原因,对学派进行研究有助于科学理论的传承与创新,促进科学活动的合作交流,进而提高知识凝聚力,推动科学变革。 方法/过程 本文以扎根理论学派为例,提取Semantic Scholar数据库中扎根理论文献及其引文关系等元数据,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挖掘扎根理论学派间的冲突与交流关系,在揭示学派在学科、学者、主题内容方面的特征基础上,深入剖析产生冲突与交流的原因。 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学派间存在冲突与交流关系,但交流关系更加明显;学派间产生冲突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具有不同的核心理论,另一方面,不同学派虽然具有相同的发展走势,但与不同学科的关系具有明显不一致的特征,这与学派最初提出者的学术背景与方法本质有关;学者对学派并没有完全的隶属认同感,从学者稳定性来看,不同学派与学者具有不同关系,学派内容更能符合时代需求也是吸引学者的原因。从学派主题内容分析结果来看,学派间的交流隐含在学者们应用学派内容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通过理论基础感知、现象实证演绎、方法逻辑兼容、技术有效创新以及论题整合创新四个应用模型要素间的动态互动,不同学派间、学派与其他研究领域发生了被动交流。

  • 疫苗犹豫扩散:媒体可见性与科学权威性的对抗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2-08-17

    摘要: 目的/意义 本研究收集了疫苗科学家与反疫苗者的媒体文章和科学文献数据(98%为英文数据)进行量化处理,以研究其媒体可见性和科学权威性的差异,并通过媒体共现网络和科学互引网络识别二者之间的关联。研究可以为国内媒体在疫苗问题的不平等报道方面提供参考,帮助人们理解疫苗犹豫扩散的来源。 方法/过程 我们收集了213名反疫苗者与200名疫苗科学家的10万份研究文献和6万份英文媒体文章元数据。研究首先从群体层面分析反疫苗者和疫苗科学家媒体可见性差异,探讨差异原因;然后,分别从被动呈现和主动提出两个角度研究了反疫苗者和疫苗科学家在媒体文章中呈现的方式;最后,通过分别建立的媒体共现网络和科学互引网络来探究两个群体间共现和引用的关联。 结果/结论 当我们仅比较媒体可见性时,反疫苗者比疫苗科学家的媒体文章数量高52%,而在比较两个群体中最具权威性的50个人时,疫苗科学家的媒体可见性超过了反疫苗者。结果表明,反疫苗者能获得大量关注,可能来源于媒体对于话题热度的选择,虽然大部分反疫苗者的科学权威性较弱,他们依旧可以在各种社交平台或新媒体中通过虚假事实、夸大宣传等手段获取大量热度,而疫苗科学家的媒体可见性大多集中在科学权威性较高的人身上。我们还发现反疫苗者之间的联系比疫苗科学家之间更紧密,易引起团队效应,利于其反对言论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