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2018-11-15
  • 宗教启动会使人更加道德吗?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1-15

    摘要: 通过启动被试的宗教信仰状态,进而探讨宗教对个体道德的影响作用,这是近年来宗教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围绕此问题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有研究发现,宗教启动可以增强个体的道德。但也有研究表明宗教启动会使个体更不道德。宗教启动对道德的影响是通过宗教信念的中介作用而实现的,被试的信仰类型、性别、实验启动的方式及内容、以及被试的人格倾向则会因为影响中介信念的激活而调节宗教启动与道德的关系。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创新启动实验研究方法,探索影响宗教与道德的关系的调节变量,结合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视角,更深入地挖掘这一问题。

  • 常人疾病观及其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1-15

    摘要: 常人疾病观是普通人对于某一疾病的认知、解释和态度的集合。与专业医务人员相比,普通人更关注心理、家庭和社会因素而非生物学因素的致病作用,就医选择多元而并不遵循标准化的就医模式,同时更愿意将疾病体验视为个人生活的特殊问题加以建构性理解。常人疾病观与科学医学观之间的不一致性可能降低患者的就医满意、对医信任和医嘱依存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立足中国社会的医学文化与医疗制度,研究中国人的常人疾病观,并探讨其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作用与社会心理机制,可为改善当下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现状提供有益建议。

  • 内疚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1-15

    摘要: 内疚作为一种典型的道德情绪,被认为具有亲社会作用,但很多研究却发现内疚并不总能促进亲社会行为。为了明确内疚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分析造成结论分歧的可能原因,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了特质内疚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状态内疚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共有46篇文献92个独立样本纳入元分析(N = 17248)。元分析结果表明:(1)特质内疚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到亲社会行为类型的调节,相比较捐赠、助人、环保行为等,特质内疚与补偿之间的相关更强;(2)启动内疚状态能显著提升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但两者之间的关联呈较小的效应量,亲社会行为对象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感到内疚的个体更愿意对受害方做出亲社会行为;(3)p曲线(p-curve)分析发现,两个元分析研究的p曲线均呈显著右偏态,表明特质内疚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状态内疚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均存在真实的效应,而不是出版偏倚或者p hacking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