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发育生物学
  • Drishti Paint 3.2: a new open-source tool for both 2D and 3D segmentation

    分类: 生物学 >> 发育生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6-19

    摘要: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has been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in paleontology for several decades. It helps researchers to acquire detailed anatomical structures of fossils nondestructively. Despite its widespread application, developing an efficient and user-friendly method for segmenting CT data continues to be a formidable challenge in the field. Most CT data segmentation software operates on 2D interfaces, which limits flexibility for real-time adjustments in 3D segmentation. Here, we introduce Curves Mode in Drishti Paint 3.2, an open-source tool for CT data segmentation. Drishti Paint 3.2 allows users to manually or semi-automatically segment the CT data in both 2D and 3D environments, providing a novel solution for revisualization CT data in paleontological studies

  • 如皋市“十三五”期间儿科执业(助理)医师需求量的粗略估算

    分类: 生物学 >> 发育生物学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5-03

    摘要: 文章利用如皋市1991-2015年出生数,运用动态数列分析法筛选最佳预测模型,并结合两孩生育意愿的调查结果,预测了“十三五”期间的出生数。文章以全国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名儿科医生日均承担门诊量为参照,粗略估算了在不同情形下“十三五”期间儿科医生需求量。作者认为,若如皋要在“十三五”期末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医生数提升到1的水平,每名儿科医生日均承担门(急)诊量下降1/3,在保证退休儿科医生全部返聘的情况下,全市每年新增儿科医生应不少于15名。文章还调查分析了如皋市儿科医生现状、就业影响因素及2015年儿科工作量。文章建议制定儿科医生配备长远目标,采取综合措施缓解儿科工作量,着力培养、引进儿科专业技术人才,呼吁大力发展促进儿童健康的社会公益事业。

  • 如皋市新生儿窒息死亡率阶段性比较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发育生物学 提交时间: 2017-04-17

    摘要: 摘要: [目的] 评估综合干预措施防控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效果。 [方法] 对2011-2016年与1991-2010年新生儿窒息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阶段性比较。 [结果] 2011-2016年与1991-2010年比较,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935,P=0.000),二级和三级医院出生的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71,P=0.242),0天、1天以上新生儿窒息死亡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6,P=0.562),不同出生地点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68,P=0.000),不同死亡地点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05,P=0.017),1991-2010年新生儿窒息平均增长量为0.07/10万,2011-2016年为-1.64/10万。 [结论] 如皋市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增长的现象得到扭转,综合干预措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建议继续加强复苏培训与复苏后救治体系建设。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复苏;婴儿死亡率;再培训

  • 母亲喂养行为与体型认知对儿童肥胖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发育生物学 提交时间: 2017-04-06

    摘要: 目的 初步探索母亲喂养行为、体型认知对儿童肥胖的影响,并比较母亲是否主要喂养人的差 【摘要】 目的 初步探索母亲喂养行为、体型认知对儿童肥胖的影响,并比较母亲是否主要喂养人的差异,为今后在家庭喂养环境中干预儿童肥胖提供借鉴。方法 在北京、西安、江苏和深圳等四个城市选取8所幼儿园,对儿童母亲进行方便抽样,共收回有效问卷456份。采用母亲报告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体型图表认知和儿童喂养问卷。结果 81.66%超重和70.15%肥胖儿童的母亲在认知其子女体重水平时存在低估现象。认知偏差分别与填鸭式喂养(r=0.11,P<0.05)和担心(r=0.15,P<0.01)呈显著正相关。分层回归分析发现,母亲为主要喂养人的责任认知和填鸭式喂养比为非主要喂养人的对儿童BMI更具有预测效果。结论 超重和肥胖儿童的母亲更存在认知偏差现象更可能采取不科学的喂养行为。母亲喂养行为不科学和体型认知不正确都会增加儿童肥胖风险。

  • 基于《世界卫生统计2015》资料全球婴儿死亡率的现状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发育生物学 提交时间: 2017-04-05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全球婴儿死亡率(IMR)现状,探索系统与精准的防控策略。 [方法]以《世界卫生统计2015》提供的IMR和主要死因构成比为基础,采用1990~2013年IMR下降幅度评估千年目标完成情况,通过对2000年与2013年阶段性比较分析IMR变化规律,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判断IMR与“感染非感染性疾病比值”、人均GDP的相关性。 [结果]截止2013年,在194个世界卫生组织会员国中,40个(20.62%)国家实现了IMR千年发展目标。2000年与2013年比较,六大洲、低和高死亡率组I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死亡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死亡率组“感染非感染性疾病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死亡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与中、中与高死亡率组“感染非感染性疾病比值”、IMR及平均下降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球IMR地区性差异明显,非洲IMR均值最高,欧洲最小,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居中,亚洲渐趋居中水平。2000年全球IMR比重为68.87%,2013年为73.74%,各国IMR比重与U5MR呈高度负相关关系(r2000年=-0.893,r2013年=-0.809,P<0.05)。各国IMR与“感染非感染性疾病比值”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2000年=0.913,r2013年=0.901,P<0.05),与人均GDP呈低度负相关关系(r2000年=-0.488,r2013年=-0.467,P<0.05)。 [结论]降低全球IMR任重而道远。防控重点应放在非洲和亚洲。建议实施系统与精准防控策略。

  • 婴儿死亡率下降的理想历程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发育生物学 提交时间: 2017-03-31

    摘要: [目的] 探索婴儿死亡率下降的历程。 [方法] 以日本和中国香港婴儿死亡率动态数列为参照系统,借鉴研究经济现象的方法,采用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描述分析婴儿死亡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下降历程。再通过婴儿死亡率随人均GDP变化轨迹进行验证,进一步分析191个WHO会员国2000-2013年下降规律与参照系统的符合率。按参照系统婴儿死亡率下降特征判别现阶段中国大陆婴儿死亡率所处的位置,预测未来下降历程。 [结果] 参照系统婴儿死亡率下降大致经历快速下降、缓慢下降、低水平持续状态三个阶段,婴儿死亡率随人均GDP变化轨迹与时间序列的规律相一致,191个国家下降规律与参照系统总体符合率为59.68%,快速下降、缓慢下降、低水平持续状态符合率分别为98.57%、21.62%、61.70%。中国大陆地区婴儿死亡率仍处于快速下降阶段,正向缓慢下降阶段过渡,“十四五”后期将进入低水平持续状态;城市婴儿死亡率处于缓慢下降阶段,“十二五”后期将向低水平持续状态过渡。 [结论] 婴儿死亡率下降存在着内在的变化规律,理想的下降历程值得发展中国家因地制宜地学习借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制定、落实更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与措施。

  • 母亲是否主要喂养人在儿童体型认知和喂养行为上的比较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发育生物学 提交时间: 2016-10-27

    摘要: 摘 要:目的 初步探索母亲是主要喂养人和母亲不是主要喂养人在儿童体型认知和喂养行为上的比较研究,为今后在家庭喂养环境中干预儿童肥胖提供借鉴。方法 在北京、西安、江苏和深圳等四个城市进行方便抽样选取8所幼儿园对儿童母亲进行随机抽样,共收回有效问卷456份。整个问卷采用母亲自我报告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体型图表认知和儿童喂养问卷。结果 体重正常儿童的母亲能够正确认知子女的体重水平是前者(83.83%)大于后者(76.67%),超重儿童的母亲低估了子女的体重水平是前者(91.89%)大于后者(65.22%),肥胖儿童的母亲低估了子女的体重水平是前者(68.75%)大于后者(62.86%)。前者在填鸭式喂养行为上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F=6.096,P<0.001),多重比较发现,低体重和正常体重儿童(t=3.247,P=0.001)、正常体重和肥胖儿童(t=-3.292,P<0.001)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填鸭式喂养行为上前者在正确认知和低估(t=-2.779,P<0.01)、正确认知和高估(t=-2.780,P<0.01)中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后者的认知偏差在母亲每月税后收入高水平和低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2.772,P<0.01)。结论 二者均存在认知偏差现象,而母亲不是主要喂养人时更容易在母亲每月税后收入低水平时出现认知偏差现象。但在超重和肥胖儿童母亲中二者均更存在体型认知低估现象。母亲是主要喂养人时更倾向于在低体重和肥胖儿童中采取填鸭式喂养行为,而其体型认知可能会影响其喂养行为。

  • 2~5.5岁儿童母亲的体型认知与其喂养行为的相关性探索

    分类: 生物学 >> 发育生物学 提交时间: 2016-09-02

    摘要: 目的 初步探索母亲对2~5.5岁儿童的体型认知对其喂养行为的影响,为今后在家庭喂养环境中干预儿童肥胖提供借鉴。方法 在北京、西安、江苏和深圳等四个城市共随机选取8所幼儿园对儿童母亲进行随机抽样,共收回有效问卷456份。整个问卷采用母亲自我报告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体型图表认知和儿童喂养问卷。结果 80.84%体重正常儿童的母亲能够正确认知子女的体重水平,81.67%超重和70.15%肥胖儿童的母亲低估了子女的体重水平。认知偏差与强迫吃呈显著正相关(r=.109,P<.05),多重比较发现,正确认知和低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认知偏差与担心呈显著正相关(r=.148,P<.01)。结论 超重和肥胖儿童的母亲更存在体型认知低估现象。母亲认知其子女体重水平会影响到母亲的喂养行为。

  • 2~5.5岁儿童母亲的体型认知与其喂养行为的相关性探索

    分类: 生物学 >> 发育生物学 提交时间: 2016-09-01

    摘要: 目的 初步探索母亲对2~5.5岁儿童的体型认知对其喂养行为的影响,为今后在家庭喂养环境中干预儿童肥胖提供借鉴。方法 在北京、西安、江苏和深圳等四个城市共随机选取8所幼儿园对儿童母亲进行随机抽样,共收回有效问卷456份。整个问卷采用母亲自我报告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体型图表认知和儿童喂养问卷。结果 80.84%体重正常儿童的母亲能够正确认知子女的体重水平,81.67%超重和70.15%肥胖儿童的母亲低估了子女的体重水平。认知偏差与强迫吃呈显著正相关(r=0.109,P<0.05),多重比较发现,正确认知和低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认知偏差与担心呈显著正相关(r=0.148,P<0.01)。结论 超重和肥胖儿童的母亲更存在体型认知低估现象。母亲认知其子女体重水平会影响到母亲的喂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