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认知心理学
  • 难度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深度语义编码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09

    摘要: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考察难度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简单词对相比,被试对困难词对给予更低的学习判断(judgments of learning, JOLs)值;而被试对大字体的JOLs值与小字体相比没有差异。(2)字体大小影响编码早期(200~300ms),诱发个体对学习项目的浅加工(非语义编码);难度影响编码中后期(450~600ms),困难词对诱发个体对学习项目的深加工(语义编码)。(3)被试在进行JOLs时会在前额叶诱发代表尝试提取的LPN成分。以上结果表明,编码阶段难度线索通过诱发个体对项目进行语义编码,从而消除字体大小效应;在JOLs阶段个体会进行尝试提取,该过程中,个体基于语义编码的信息做出准确的JOLs。本研究结果不仅说明了字体大小效应产生和消除的电生理机制,还为如何提高JOLs这一元记忆监测过程的准确性提供了神经证据。

  • 情绪和吸引力线索整合促进学习判断准确性:LPP和NSW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09

    摘要: 情绪和吸引力是影响面孔记忆学习判断的两个重要线索。以往研究仅单独考察两线索对学习判断的影响,忽视了线索整合的作用。而现实情境中,情绪和吸引力通常共同影响着个体对单一面孔的加工。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究情绪和吸引力线索整合对学习判断准确性的促进作用及其电生理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超过半数的被试整合情绪和吸引力两线索进行学习判断评分。(2)对情绪和吸引力进行线索整合能够促进学习判断准确性。(3)线索整合组相比于非线索整合组在编码阶段顶区出现的晚期正波(LPP)与学习判断阶段额区出现的晚期负波(NSW)的波幅更大,且均与学习判断准确性呈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情绪和吸引力线索整合能够促进学习判断准确性,其内在机制体现在编码阶段晚期能够更好地分配认知资源进行认知评估,在学习判断阶段能更好地进行信息保持,从而更准确地监测自身面孔记忆的认知过程。

  • 拟人化对4~6岁幼儿的人机信任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08

    摘要: 通过两个信任博弈实验考察了4~6岁幼儿在经济博弈中对机器人的信任的发展,同时考察可能对幼儿对机器人的信任产生影响的拟人化因素,包括外观拟人化(类人外观)和行为拟人化(言语反馈和社交依随性互动)。实验一通过考察幼儿在匿名信任博弈中对人、机器人NAO和JIBO(外观拟人化程度高VS低)的信任行为,发现4岁幼儿对机器人的信任显著低于5岁和6岁;而外观拟人化仅对6岁幼儿产生影响,外观拟人化程度与幼儿的信任存在显著正相关。实验二通过用分别与人、NAO、JIBO微信视频通话的形式,使机器人具有行为拟人化特征,在匿名信任博弈中考察幼儿对不同信任对象的信任行为,发现当机器人具有行为拟人化的特征后可以显著提升幼儿的信任。4~6岁幼儿对机器人的信任不仅与年龄有关,且受到机器人的拟人化(外观拟人化和行为拟人化)的影响,拟人化程度与幼儿对其信任行为存在正相关。

  • 联合行动情境对个体时间知觉的影响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03

    摘要: 以往研究大多从个体水平上探究时间知觉偏差来源, 但鲜有研究关注社会情境下的时间知觉偏差机制。本文结合联合行动和时间二分任务范式,系统探讨了联合行动情境对个体时间知觉的影响机制。实验一发现, 相对于单人情境, 联合情境下个体的主观相等点显著偏移并且时间知觉敏感性显著下降。实验二通过操纵信念来激发共同表征, 同时通过同伴不在场削弱社会抑制强度。结果显示,相较于单人情境, 个体表现出和联合情境类似的主观相等点偏移, 但时间知觉敏感性无显著变化。实验三中通过操纵同伴的任务目标为非时间估计任务来削弱共同表征的影响, 同时通过操纵同伴在场激发社会抑制。结果显示, 相较于单人情境, 个体的时间知觉敏感性显著下降, 但主观相等点则无显著偏移。上述研究结果表明, 联合行动情境中个体通过共同表征机制表征了同伴的任务信息, 使得时间估计发生了偏移;同时由于他人在场竞争了注意资源, 降低了联合行动情境中个体的时间知觉敏感性。

  • Brain Mechanisms in Face-Name Memory: 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and Spatial Localization of Brain Activity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02

    摘要: Face-name memory is a special kind of memory that includes visual and semantic memory. Existing research suggests that name retrieval is located at the final stage of face recognition, but the exact timing has not been fully investigated. This study used ERPs and a method of spatially localizing brain activity to investigate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face-name memory. Participants were given four tasks: perceiving unfamiliar faces, learning face-name pairs, recalling a name by a face, and recognizing familiar faces but without names. We found that recently learned face-name pairs had the same highly activated brain regions as long-term familiar faces, but the long-term familiar faces exhibit larger amplitudes on the P100 component in the ventral occipital cortex and the N400 component in the thalamus and Gpi. Faces that can be recognized by name elicit a stronger response in the N400 component, particularly in the left hemisphere-dominant thalamus, Gpi, hippocampus, and putamen, compared to faces that are only familiar but not known by name. Results suggest that N400 may represent the retrieval of semantic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name and the depth of retrieval of face-name pairs.

  • 不同类型的一体化编码对青年人和老年人在联结记忆任务中项目再认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8

    摘要: 使用脑电技术探究不同类型的一体化编码对青年人和老年人在联结记忆任务中项目再认的影响及其相关的神经机制。实验1使用对认知资源需求较低的复合词操纵自下而上的一体化,实验2使用对认知资源需求较高的定义操纵自上而下的一体化。青年人的行为结果发现两种类型一体化编码条件下的联结再认成绩相当,项目再认成绩也无显著差异。脑电结果发现复合词和无关词有相当的额区新/旧效应,但是复合词减少了顶区新/旧效应。定义和造句有相当的顶区新/旧效应,但是定义缺失额区新/旧效应。这些结果说明青年人可以依据较少的神经活动达到相当的项目再认成绩,支持了“只有收益”观点。老年人的结果发现两种类型的一体化编码都能提高联结再认成绩,但对项目再认的影响不同。复合词在促进联结再认成绩时也提高了项目再认成绩,脑电结果显示复合词和无关词有相当的顶区新/旧效应,但仅在复合词下存在额区新/旧效应,显示复合词对项目再认促进可能是源于熟悉性的增加,支持了“只有收益”的观点。定义在促进联结再认成绩时削弱了项目再认成绩,脑电结果显示定义和造句有相当的顶区新/旧效应,而定义缺失额区新/旧效应,显示定义对项目再认的损害可能是源于熟悉性的缺失,支持了“收支平衡”的观点。这些结果表明一体化编码对老年人项目再认的影响是促进还是损害,取决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一体化编码对于认知资源的需求。

  • 集合面孔加工的适应后效:基于RSVP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7

    摘要: 本研究采用快速序列呈现范式,从面孔适应的角度探讨集合面孔的加工过程。实验一采用单因素(适应条件:高吸引力面孔,低吸引力面孔,混合面孔)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在适应了低(高)吸引力面孔后个体对新面孔的判断会提高(降低),产生适应后效。实验二中增加了认知负荷操作条件,采用2(适应条件:高吸引力面孔,低吸引力面孔) × 2(负荷水平:高负荷、低负荷)混合设计,结果发现,在高、低认知负荷条件下,适应了低(高)吸引力面孔后的个体对新面孔的判断同样会提高(降低),出现适应后效。这表明,个体对集合面孔的加工是一种整体平均,且在加工过程中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是一种自动化的加工方式。

  • 中文阅读伴随词汇学习中的视觉复杂性效应:基于笔画数和词长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5

    摘要: 通过两个实验考查重复学习新词过程中视觉复杂性效应的变化模式。采用阅读伴随词汇学习范式,将双字假词作为新词,嵌入15个语境,分五个时间段供被试阅读。实验一操纵新词笔画数(多、少),实验二操纵新词词长(两字词、三字词),记录大学生阅读句子时的眼动轨迹。结果发现,随着新词学习次数的增加,笔画数效应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表明笔画数作为反映汉字视觉复杂性的因素之一,同时作用于词汇学习的早期和晚期,符合视觉限制性假说;相比之下,随着新词学习次数的增加,词长效应逐步减小,表现出词长的“熟悉性”效应,符合视觉和语言共同限制性假说。上述发现表明,笔画数和词长在中文阅读伴随词汇习得中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笔画数类似于一种低水平视觉信息,作用于词汇加工的视觉层;而词长则更加类似语言信息的加工方式,作用于词汇加工的较高层级。

  • 协作记忆中学习程度判断的作用及发展特点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研究目的是从与个体记忆中的学习程度判断(JOL)比较的角度,探讨协作记忆中JOL的作用及发展特点。首先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正常成年人协作记忆与个体记忆中JOL的差异;然后考察了三、五、七年级学生协作记忆与个体记忆中JOL的发展差异。实验1发现,在经历JOL后,大学生并没有出现常态下的协作抑制,同时出现了协作后促进。实验2则发现,小学生和初中生在进行JOL后,协作抑制均未出现,协作促进也未发生。同时发现,首次提取前,各年级被试对协作记忆的自信心均高于个体记忆,预测准确性低于个体记忆。首次提取后,五、七年级和大学生协作组对个人记忆的自信心和预测准确性与名义组相当,但三年级协作组的自信心低于名义组,预测的准确性高于名义组。结论:(1)JOL的参与带来了记忆效果的变化,支持了监测制约结果假说。(2)提取结果对被试的记忆监测具有反馈效果,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被试就能依据提取结果调整自己的JOL,这印证了结果影响监测假说。

  • 文化在人机交互中的角色:人类共享和文化差异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文化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了文化对AI理解和应用的影响,突出了在AI开发过程中考虑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了文化差异如何塑造AI技术的接受度和用户体验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对AI的共同的价值观和态度。此外,还讨论了文化背景在AI技术的伦理监管和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考虑AI研究中文化特征的重要性,并探索了样本多样性和多种数据统计方法对研究结果的潜在影响。为了全面理解AI技术与文化间的相互作用,未来研究需致力于开发适用于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有效评估工具,以促进AI技术的全球化发展和应用。

  • 认知建模中模型比较的方法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4-04-17

    摘要: 认知建模近年来在科学心理学获得广泛应用,而模型比较是认知建模中关键的一环:研究者需要通过模型比较来选择出最优模型,才能进行后续的假设检验或潜变量推断。模型比较不仅要考虑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平衡过拟合与欠拟合),也需要考虑参数数据和数学形式的复杂度。然而,模型比较指标众多,纷繁复杂。将认知建模常用的模型比较的指标分为三大类,并介绍了其计算方法及优劣,包括拟合优度指标(包括均方误差、决定系数、ROC曲线等)、基于交叉验证的指标(包括AIC、DIC等)和基于边际似然的指标。结合正交Go /No-Go范式下的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展示各指标在R语言中如何实现。在此基础上,探讨各指标的适用情境,介绍模型平均等模型比较的新思路。

  • 孤独症谱系障碍者的视觉感知:基于贝叶斯和预测编码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9

    摘要: 贝叶斯和预测编码理论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者的感觉加工异常提供了争议性的解释。通过聚焦非社会视觉信息,可从贝叶斯推理、预测编码过程和预测编码精确度三个层面概述理论细节差异并归纳实证证据。基于贝叶斯推理的弱先验和精确似然假说对ASD者视觉加工异常的解释仅停留在描述性层面;关注预测编码过程的假说或观点进一步推动了对ASD者视觉加工特异性的细化,但仍不具备解释功能;聚焦预测编码精确度的假说提供了理论解释,但需进一步完善理论细节和更多精细化的实证研究加以检验。未来研究应通过先细化再整合的路径归纳ASD者预测加工特异性、从ASD者主观体验视角检验理论内容及从发展性视角考察预测功能在ASD者成长中的变化。

  •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离座行为存在注意优势区吗?——基于无意视盲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4

    摘要: 特殊教育教师在执行课堂教学任务时很容易忽视学生的离座行为,这会带来很多不可预见的安全隐患。座位安排是教师管理离座行为的常见手段,那么从座位安排的角度,教师对离座行为的觉察是否存在注意优势区?本研究结合无意视盲研究范式与课堂管理任务,通过2个实验探究真实课堂场景下,学生的空间位置序列对教师觉察离座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教师对学生离座行为确实存在一定的优势注意区:在静态课堂情境和动态课堂情境中,前排学生的离座行为都更容易被觉察;静态情境中,处于中心位置学生的离座更不容易被觉察,但动态情境中无此中心抑制效应。该结果为教师合理安排特殊学生座位提供了科学依据。

  • 两阶段还是三阶段:双特征客体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特征编码和绑定时程?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3

    摘要: 采用单项目变化检测范式,通过3个实验,探究两维双特征客体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特征编码和绑定时程,并比较无意义客体和有意义客体编码时程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1)被试对颜色变化的检测正确率高于形状变化和特征交换变化,但形状变化和特征交换之间无差异;形状变化的检测成绩高于纹理变化和特征交换,纹理变化与特征交换变化的检测成绩总体无差异。(2)有意义客体的检测正确率高于无意义客体(实验1、3)。(3)随着识记项目呈现时间的增加,颜色-形状客体的变化检测成绩无变化,但形状-纹理客体的检测成绩下降。这些结果表明,两维双特征客体在视觉工作记忆中存在特征编码和绑定时程效应。具体而言,无论是由两种基本特征组成的客体还是由基本特征和细节特征组成的客体,其进程均符合特征绑定的双阶段理论;若从客体间特征编码时程比较来看,其进程符合特征加工的三阶段理论。客体意义性对特征编码有影响,在适度的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有意义客体的加工快于无意义客体。呈现时间对不同类型客体的特征编码的影响不同,由基本特征组成的客体加工快于由基本特征和细节特征组成的客体。

  • 道德判断与公正的逻辑结构辨析-以对两个经典案例的剖析为例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2

    摘要: 对何为公正的判断决定着道德判断的合理性。公正的判断需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包括对证据的辨析,也包括对判断准则合理性的辨析。在社会事务的公正性评价中,原则性的评价应优先,功利主义式的社会效用评价应居其次。尽可能地查清事件的相关信息,是进行公正的道德判断的数据基础;全面充分的换位思考是进行公正的道德判断的方法基础;以理性、公正、平等、博爱、宽容等为特征的普适性的价值观是进行公正的道德判断的准则基础。

  • 音乐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1

    摘要: 音乐在人类进化中的价值可能与其社会功能有关。研究表明,音乐聆听和联合音乐活动促进了亲社会行为以及亲社会技能的发展。为了解释这些效应,本文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认为音乐通过情绪感染提升了个体的共情和积极情绪体验,其节奏产生的夹带作用促进了个体间同步性,同时,情绪感染和节奏夹带的相互作用可以进一步增强音乐的亲社会效应。催产素、内源性阿片系统、多巴胺奖赏系统以及听觉-运动耦合可能是音乐亲社会效应的潜在神经生物学基础。未来研究可基于多通路的理论模型来检验音乐的亲社会效应及其中介机制,为音乐-社会联结假说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 抑郁症疼痛加工的行为特征及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15

    摘要: 生理疼痛和心理疼痛是抑郁症常见的两种疼痛类型,它们的共存给抑郁症的及时诊断、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提升带来了挑战。通过综述文献可发现相比健康被试,在行为指标方面,抑郁症在不同类型的生理疼痛上表现出不一致的疼痛敏感性,在心理疼痛上表现出疼痛阈限更低、持续时间更长和痛苦感更强等特点;在神经机制方面,抑郁症患者生理疼痛与心理疼痛的特征模式与健康被试相似。未来研究可以注重探究两种类型疼痛-抑郁共病的特点,厘清抑郁症疼痛加工的影响因素,探讨抑郁症的生理疼痛加工和心理疼痛加工的共性和差异性,阐明抑郁症伴随疼痛的功能性神经学变化,为更精准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

  •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创造性思维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08

    摘要: 创造性思维是指产生新颖且适用观点或产品的思维形式。随着具身认知观的兴起,基于该观点的创造性思维研究涌现,但国内相关研究匮乏。为推动国内该领域发展,从身体动作、视觉、触觉、味觉角度对具身认知视角下创造性思维研究进行综述,并从概念隐喻理论、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进化心理学说角度对相关具身效应进行解释。未来需从具身效应双向性、认知神经机制、可重复性、多感觉通道、善恶意创造力、机器学习等角度进行深入探索。

  • 老年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执行功能的神经机制及数字干预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2-27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CI)作为临床前驱期,探究其形成和发展机制有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现有研究显示,多个执行域缺陷与aMCI记忆衰退密切相关,但尚未回答何种执行域是关键致病因子、关键干预治疗靶标等科学问题。为突破以往研究将执行功能视作整体抑或割裂元素的局限性,本研究拟从执行功能结构全貌着眼,在提出aMCI执行功能与记忆损害关系假说的基础上,利用脑电技术系统考察aMCI抑制、刷新和转换三种执行功能子成分的时域、时频和动态脑网络特征;并结合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筛选、识别执行功能缺陷的特异性神经靶标,探索将抑制域相关神经标记物加入aMCI早期识别的可能性;最后,通过纵向因果设计分析不同靶向数字干预对aMCI患者的训练效果及神经基础,以揭示抑制域相关额顶控制网络在干预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有望从计算认知神经视角阐明抑制是aMCI执行功能缺损和干预的认知新靶点,进而为aMCI早期识别和制定精准化诊疗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 应激下人类情景记忆巩固的神经重放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2-20

    摘要: 记忆巩固通常在记忆编码后的休息或睡眠期间缓慢发生。然而,在应激状态下,记忆 有可能被快速巩固。鉴于长期以来缺乏对人类记忆巩固期神经活动的量化方法,应激状态下 记忆快速巩固的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拟采用计算神经科学手段,详细刻画应激状态下人类 情景记忆巩固期的神经重放过程。此外,我们还将整合认知心理学、脑成像技术、机器学习、 神经内分泌调控、应激诱发及生理生化检测等跨学科方法,来验证应激对神经重放的“双刃 剑”效应假说:尽管应激可能会加快神经重放的速度,促进记忆巩固,但它同时也可能会降 低神经重放的准确性并干扰其顺序。本研究将:(1)比较应激和非应激状态下神经重放的多 维特征差异;(2)探寻应激状态下神经重放与记忆提取和编码的交互作用;(3)尝试利用神 经内分泌和环境策略来调控人类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神经重放。本研究能够有助于确定促 进记忆巩固的理想大脑状态,并整合人类和动物的神经重放研究。同时,本研究还可能为保 护应激状态下的情景记忆功能,以及干预应激类精神疾病中的记忆障碍提供全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