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长安大学
  • 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量化研究进展及新指标体系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0-05-18

    摘要: 流域和流域生态学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载体和理论支撑,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过程-功能-机制-调控相互联系和递进的研究是流域生态学的研究范式。然而,流域生态学没有建立起自己学科内生的、使流域生态系统各结构成分、陆地和水体、上游和下游、陆生和水生生物关系有机联系起来的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指标体系模型框架,致使流域生态学的研究分散在淡水生态学、陆地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农业环境学、水利工程学等学科中,没有形成核心理论。本研究分析了流域生态学发展中的瓶颈,回顾了基于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数量特征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分析了流域生态学利用等级机构理论和集合生态系统理论,对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数量特征的研究现状。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数量特征整体指标、流域各结构成分指标和结构成分间关系指标,为量化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和结构成分之间关系提供了方法。

  • 近55 a渭河流域气候变化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18-10-2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利用渭河流域21个气象站点1960—2015年逐日气象资料,应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Penman-Monteith模型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技术手段分别研究年、月地表湿润指数,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和气温、降水以及极端干旱事件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年内变化规律,以期更好的揭示渭河流域近55年气候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渭河流域近55a的气温总体上在波动中呈小幅增加的趋势,其中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气温的增长幅度较大,为气温升高的主要时期,年均降水量和极端干旱频率呈现小幅减少的趋势,下降的主要时期集中在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和21世纪初。(2)小波周期分析发现渭河流域极端干旱事件的震荡周期尺度为13~15a和25~30a,气温震荡周期的时间尺度为13~15a和25~30a,年将水量的小波振荡周期为15~17a和25~30a。主震荡周期的时间尺度均为25~30a,次震荡周期的时间尺度也较为接近,为13~15a和15~17a,说明三者的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3)研究区内五个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天水-西吉流域的年均降水量和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的减少幅度和年均气温的增加幅度是5个区域里变化最大的,吴其-状头区域的年均降水量和极端干旱事件的减少频率和年均温度的增加频率是5个区域里变化幅度最小的,但在总体上各区域气候要素变化趋势上是保持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