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详细浏览

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22年后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请选择邀稿期刊:
摘要: 退耕还林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是评价退耕还林措施及其生态效益的重要内容之一。选取晋西黄土区退耕22年后形成的3种典型乔木林分,包括自然恢复的辽东栎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和刺槐人工纯林,并以耕地作为对照,通过外业调查和采样分析,从深度和程度两方面研究了退耕还林对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等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就土壤容重而言,自然恢复林80 cm以上土层较耕地有显著变化(P < 0.05),平均降低了28.78%,变化程度最大的在10-20 cm土层;人工林较耕地显著变化发生在60 cm以上土层,混交林和纯林分别降低了10.58%和8.34%,变化程度最大的土层为20-40 cm;(2)3种退耕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在80 cm以上较耕地发生显著增加(P< 0.05),增加程度表现为自然恢复林(35.53%) > 混交林(15.04%) > 纯林(13.68%),20-40 cm土层变化程度最大;(3)土壤毛管孔隙度自然恢复林、混交林和纯林分别达到耕地的1.36,1.13和1.12倍,自然恢复林和人工林显著变化土层分别为80 cm和60 cm以上,变化程度最大的均为40-60 cm处;(4)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显著。对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变化,有机质的增加可解释31%以上,而粘粒含量的解释度则达到44%-51%,均为极显著水平(P< 0.01)。自然恢复林对于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程度和影响土层深度都大于人工林。

版本历史

[V1] 2017-02-09 17:20:54 ChinaXiv:201702.00099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预览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2090
  •  下载量1239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