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石羊河流域荒漠区植被类型、分布和数量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2-06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石羊河流域荒漠区植被在遏制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合拢及保障区域绿洲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全面掌握石羊河流域荒漠区植被类型、分布及其生存现状,在解译卫片影像基础上,开展了多年实地调查,划分了荒漠植被类型,绘制了植被分布图,分析了典型荒漠植被群落的数量特征,为石羊河流域荒漠植被及其物种多样性保护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 石羊河流域荒漠区植被类型较多,有4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7个植被亚型、40个植被群系,具有典型的荒漠和草原化荒漠特征。荒漠区植被在流域内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东部流沙分布较广,植被类型较为单一;北部戈壁与沙漠交错分布,植被类型及物种组成相对丰富。(2) 石羊河流域荒漠区植被物种组成较为丰富,有57科255属486种,以温带荒漠植物为主,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和灌木分别占总物种数的49.59%、25.31%和18.93%,乔木、寄生草本和水生植物数量较少。石羊河流域荒漠区植被层片结构简单,群落建群种常为灌木和半灌木。(3) 石羊河流域典型植物群落优势种的数量特征差异明显,从物种丰富度来看,石羊河流域荒漠区典型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介于2.1~16.3之间,平均物种数7.6种,以红砂+泡泡刺(Reaumuria songarica+Nitraria sphaerocarpa)群落物种最为丰富,为16.3种;珍珠柴+泡泡刺+尖叶盐爪爪(Caroxylon passerinum+Nitraria sphaerocarpa+Kalidium cuspidatum)群落次之,为14.5种;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群落、合头藜(Sympegma regelii)群落、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群落和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物种数最少分别为2.7种、2.6种、2.1种、2.6种。综上所述,石羊河流域荒漠植被区类型多样,组成物种相对丰富,但群落盖度、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较低,因此要加强荒漠植被及其脆弱生境的保护和修复,以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充分发挥生态防护功能。

  • 典型荒漠灌木叶片功能性状特征随降水梯度的变化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自然降水是干旱地区植被重要的水分来源,为了探明荒漠灌木叶片在降水变化的应对对策,以典型荒漠 灌木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降水条件下叶片形态性状和化学计量指标,分析其叶片功能性状的总体特征及各个功 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叶片肉质化程度和含水量随自然降水量的 减少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叶片组织密度随自然降水量的减少整体呈增大的趋势;(2)红 砂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C含量、白刺和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叶片N含量随自然降水量的减少整体呈 增大的趋势;珍珠猪毛菜和盐爪爪叶片N∶P均小于14,即其在生长发育中主要受氮素限制;(3)红砂、白刺和盐爪爪 叶片组织密度与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红砂、白刺的比叶面积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红砂、白刺、珍珠猪毛菜的 P含量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在干旱环境中,不同的植物表现出不同的生态适应策略,其中盐爪爪通过 减小比叶面积、增加叶组织密度,白刺和珍珠猪毛菜通过增加叶片N含量,红砂通过增加叶片的肉质化程度和含水 量等来适应干旱少雨的荒漠环境;年均降水量和海拔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环境因子。

  • 水分对河西青贮玉米土壤化学计量比及 稳态性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2-09-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探究河西灌溉区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限制及其循环规律,明确不同水分处理下青贮玉米植株与土壤 的稳态性特征,以甘肃省河西灌溉区W(0 传统灌水)、W(1 节水10%)、W(2 节水20%)、W(3 节水30%)4种灌水处理的 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灌水处理下土壤、植株有机碳(OC, Organic Carbon)、全氮(TN, Total Nitrogen)、全磷 (TP, Total Phosphorus)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和植株与土壤间的内稳性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灌水处 理下青贮玉米土壤OC、TN、TP含量均在0~10 cm土层达到最高值。(2)4种灌水处理下,植株器官养分含量在W0灌 水处理下显著升高;在0~30 cm土层土壤OC、TN、TP含量在W1灌水处理下最高,且TN、TP显著高于其余灌水处理 6.66%~26.17%、4.67%~19.21%;随灌水量减少土壤及植株养分降低显著。(3)土壤、植株C∶N、C∶P、N∶P值变化范围 分别为 3.60~61.2、4.39~53.9、1.01~1.24,其中,土壤 C∶N 值在各土层及不同灌水处理下较为稳定,叶片(11.9)、根 (7.58)的N∶P值均小于植株氮限制的阈值(14),说明植株生长受到氮元素的限制。(4)4种灌水处理下,植株(根、叶 片)OC、TP元素及其化学比值稳态性均呈现绝对稳定状态,但在W2处理下叶片N∶P稳态性表现出敏感状态。可见, 在河西灌溉区,节水10%不仅有利于青贮玉米土壤养分的存留及保持作物生长的稳定适应能力,也可达到节水目 的,进而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现状。

  • 祁连山东段山地典型灌丛枯落物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2-02-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为探讨高寒地区灌丛枯落物层及土壤层的水源涵养功能,以祁连山东段6种典型灌丛的枯 落物和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浸泡相结合的方法,对枯落物及土壤水文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种灌丛枯落物的蓄积量范围为0.23~3.61 thm-2,大小排序为山生柳>硬叶柳>绣线菊>金露梅>头花杜鹃>千里香杜鹃。(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范围为0.57~10.59 thm-2,山生柳最大,千里香杜鹃最小;最大持水率变化范围为 147.30%~293.28%,山生柳最大,绣线菊最小。 (3)6种灌丛枯落物的持水量(Y)与浸泡时间(t)符合对数函数关系:Y=klnt+b,R2>0.967;吸水速率 (V)与浸泡时间(t)符合幂函数关系:V=Ktn,R2>0.823。(4)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均为山生柳>硬 叶柳>金露梅>绣线菊>千里香杜鹃>头花杜鹃。(5)6种灌丛土壤容重范围为0.69~0.95 gcm-3,山生柳最大,千里香杜鹃最小;土壤总孔隙度范围为60.94%~68.75%,千里香杜鹃最大,绣线菊最小;土壤最大持水量范围为609.44~687.46 thm-2,千里香杜鹃最大,绣线菊最小。(6)根据坐标综合评定法分析得出,山生柳灌丛的水源涵养功能最优。

  • 水分对尕海湿地退化演替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1-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水分是湿地土壤氮矿化过程的主要调控因子,对于湿地土壤中氮素循环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以甘南尕海湿地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退化程度(未退化U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和重度退化HD)和4个田间持水量(20% FC、40% FC、60% FC和80% FC),通过室内49 d的好气培养,测定各处理条件下湿地土壤在0~10 cm土层的土壤氮矿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各水分条件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4种退化程度土壤氨化速率、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土壤净氮矿化量均值随水分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60% FC条件下,各退化程度土壤净氮矿化量均值变化范围为34.91~44.94 mgkg-1,较20% FC、40% FC和80% FC分别高出22.31~30.29mgkg-1、10.91~19.84 mgkg-1、8.57~19.50 mgkg-1。(3)土壤净氮矿化量均值和净氮矿化速率均值均随湿地退化程度的增加而减小。适宜水分有利于土壤氮矿化,而水分过高不利于土壤氮矿化;同时,湿地退化降低了土壤氮矿化。

  • 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扰动对人工梭梭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8-1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人工梭梭林大沙鼠正在使用(有效洞)和已废弃(废弃洞)的洞穴为研究对象,分层测定0~30 cm土壤水分、有机质、全氮等,探讨大沙鼠挖掘活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含水量和容重在0~30 cm土层土壤变化规律相同,表现为废弃洞废弃洞>对照,0~10 cm含量最高。有效磷在有效洞和废弃洞各土层的变化规律相同,20~30 cm含量最高。有效钾在各土层含量有效洞是废弃洞的1.05倍、1.01倍、1.01倍。有机质在有效洞与废弃洞的总量增加了63.2%、48.8%。综上所述,鼠类活动有效洞的土壤养分普遍高于废弃洞,各土层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大沙鼠扰动能改变土壤容重与水分格局,促进养分积累,增加土壤肥力。通过探讨大沙鼠扰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将进一步明确大沙鼠在梭梭林中的生态功能和作用。

  • 红砂幼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特征对干旱-复水的响应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2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植物对干旱的适应能力不仅包括干旱胁迫期间的抗旱能力,也包括复水之后的恢复能力,因此,开展干旱复水条件下植物幼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特征变化规律的研究,对揭示植物抗旱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盆栽控水进行干旱胁迫和复水处理,测定了干旱-复水条件下红砂幼苗基径、株高、生物量以及根系形态指标,分析了其生长、生物量分配及根系形态特征对干旱-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与适宜水分相比,干旱胁迫下红砂幼苗基径和株高相对增量以及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显著减小(P<0.01),各干旱胁迫下红砂幼苗基径相对增量随时间增加呈现减小的变化趋势;复水后中度和重度胁迫处理下红砂幼苗基径和株高相对增量较大,表明红砂幼苗在较严重的干旱胁迫下复水时,其地上部分恢复生长更快;(2)与适宜水分相比,干旱胁迫下红砂幼苗比根长显著增加(P<0.01),表明红砂幼苗可通过根系伸长生长以适应干旱胁迫;复水后重度干旱胁迫处理下红砂幼苗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减小,而红砂幼苗根系直径显著增加(P<0.01),表明红砂幼苗在重度胁迫处理下根系恢复力减弱。综上所述,干旱胁迫期间红砂幼苗通过加快基径和根系的生长储存更多物质来应对胁迫环境,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抵抗力;复水后红砂幼苗通过加快地上部分生长和根系直径与比根长的增大来恢复生长,有助于提高其较强的恢复能力。

  • 氮添加和降水变化对红砂生理指标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2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红砂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降水[降水减少30%(W-)、自然降水(W)和降水增多30%(W+)]和氮添加[N0(0 g·m-2·a-1)、N1(4.6 g·m-2·a-1)、N2(9.2 g·m-2·a-1)、N3(13.8 g·m-2·a-1)]条件下红砂幼苗叶片的脯氨酸(Pro)、叶绿素(Ch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结果表明:(1)在自然降水量(W)和降水量增加30%(W+)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红砂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呈增加趋势,说明水分条件适宜时,水氮会发挥耦合效应促进脯氨酸和叶绿素的积累。(2)在无氮添加(N0)和低氮(N1)水平下,自然降水量(W)条件下的POD活性分别显著小于降水量减少30%(W-)条件下的值,中氮(N2)、高氮(N3)水平下则明显相反。说明在低氮水平下,降水量增加抑制POD活性的增加,而中氮和高氮添加极大地减缓这种抑制作用,促进POD活性的增强,表现了氮水间的补偿效应。(3)在自然降水量(W)条件下,随氮添加量的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大后减小,而降水量减少30%(W-)条件下,氮添加对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说明在正常水分条件下,适量的氮素添加会促进植物体内蛋白的转化,但当施氮量达到一定临界值时,氮素含量的持续增加将会抑制可溶性蛋白的产生,而水分亏缺时施氮对可溶性蛋白的转化无显著影响。

  • 唐古特白刺抗旱优良家系早期选择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选择抗旱优良的唐古特白刺家系,本实验于2015、2016年和2018年分别对来自兰州和武威试验点的31个唐古特白刺家系进行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游离脯氨酸(Pro)、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叶绿素(Chl)含量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家系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出抗旱优良家系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运用2种综合评价方法结果重合率在80%以上,以20%入选率选择抗旱优良家系,2试验点的j3-9、jc-8、w3-15、w3-12等4个家系在2015年、2016年均入选,在2018年抗旱性明显优于其他家系,入选家系在不同年份不同试验点的抗旱性表现一致,说明唐古特白刺抗旱优良家系在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环境下抗旱性表现稳定,对其进行早期选择具有可靠性。

  • 降水变化和氮添加对红砂幼苗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水分和氮素是荒漠生态系统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了解降水变化和氮沉降加剧如何影响典型荒漠植物根系形态特征,有助于揭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典型荒漠植物响应和适应机制,为有效进行荒漠植物恢复建设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幼苗根系形态特征对不同氮添加量(0g·m-2·a-1)、4.6 g·m-2·a-1、9.2 g·m-2·a-1和13.8 g·m-2·a-1和降水处理[(70%(W-)、100%(自然降水W)、130%(W+)]的响应。结果表明:(1)降水对红砂幼苗总根长、总表面积、总根体积、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均有极显著影响(P0.05)。同一氮水平下,随降水量的增加红砂总根长、总表面积、总根体积、根生物量、比根长、比表面积均呈现增大的趋势,且在降水量130%处理下(W+)各相关指标达到最大值;在降水量70%(W-)和降水量不变(W)的条件下,红砂根系各形态指标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在降水量130%条件下(W+),各指标随着氮含量的增加大致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各个指标均在增水、高氮水平时最大。可见,红砂根系生长主要取决于降水,且红砂根系生长存在明显的水氮耦合效应,在高水、高氮条件下,红砂根系生长促进效应最明显。在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可以在雨季降水量大时通过施入氮肥(N3)来促进红砂根系快速生长、下扎;在干旱少雨时,通过施入适量的氮肥(N1)来促进红砂根系的生长,缓解干旱对红砂根系的限制作用。

  • 抗旱优良红砂家系的早期选择与评价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6-2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本实验于武威市凉州区育苗建立试验地,分别在2014、2015、2016、2017、2018年7月,以红砂家系(2a、3a、4a、5a、6a生红砂)叶片为试验材料,测定叶片中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总叶绿素(Chl a+b)、叶绿素a/b(Chl a/b)和叶绿素荧光等16个指标,连续5 a研究红砂家系抗旱性早期选择可行性及性状表现稳定性,选择和综合评价抗旱优良红砂家系。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及叶绿素荧光相关指标在77个红砂家系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抗旱优良红砂家系选择创造条件;通过5 a连续观察及测定,2 a、3 a、4 a生红砂家系综合排序逐年表现稳定,重合率逐渐增加至83.33%,5 a、6 a生各层次红砂家系表现稳定,重合率大于83.33%;经过综合分析筛选出小甘沟-3号(XGG-3)、巴彦浩特3-4号(BYHT-3)、乌达-1号(WD-1)、泉眼山-2号(QYS-2)、海石湾-1号(HSW-1)等5个优良抗旱家系,入选率为6.49%。

  • 东祁连山河谷高寒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4-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探究东祁连山河谷高寒草地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性状的关系,根据研究区河谷地形地貌及河谷高寒草地分布特征,选取了分布在河谷山地阳坡上部和下部、河谷山地阴坡上部和下部及河谷水平阶地的5类不同植被类型的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草地植被群落和土壤性状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河谷中不同坡向、坡位高寒草地植被群落优势种不同,河谷阳坡高寒草地以嵩草属植物为主,阴坡以蓼属植物为主;阴坡植被总盖度高,阳坡低;河谷阴坡下部草层高度最高,而水平阶地最小;植被群落总科数、总属数和总种数均表现为坡下部高于上部,阴坡高于阳坡;地上生物量依次为:阴坡下部>阳坡上部>阴坡上部>阳坡下部>水平阶地;0~6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依次为:阴坡下部>阳坡下部>阴坡上部>水平阶地>阳坡上部。不同高寒草地土壤性状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和全氮等指标与植被总盖度、地上生物量、总科数、草地平均高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可见,研究区河谷高寒草地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壤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和全氮与植被总盖度、地上生物量、总科数、草地平均高度间的相互作用。

  • 土壤水分胁迫对新疆大叶苜蓿构件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0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新疆大叶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揭示不同土壤水分胁迫(田间持水量的85%,65%,45%)下新疆大叶苜蓿构件生物量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① 轻度水分胁迫下,新疆大叶苜蓿干重生物量最高,主根最长,分枝数、叶片数最多;② 细根数量、干重生物量、构件占比和生长速率均呈现重度水分胁迫>轻度水分胁迫>充分供水的规律;③ 不同土壤水分胁迫使构件生物量的分配占比呈现不同规律,充分供水与轻度水分胁迫下遵循:茎构件>叶构件>根构件>花构件的规律,而重度水分胁迫下遵循:根构件>茎构件>叶构件>花构件的规律;④ 轻度水分胁迫下根茎比和地下与地上部分比最佳,植株适应干旱环境且生长健壮。该结果为揭示作物高效用水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新疆大叶苜蓿的增产提供理论依据。

  • 水盐胁迫对裸果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8-11-08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种子为供试材料,在渗透势分别为-0.3、-0.5、-0.7、-0.9、-1.2 MPa条件下,以蒸馏水为对照(0 MPa),分析模拟水分(PEG-6000)和盐分(NaCl)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确定其耐旱性和耐盐性。结果表明:两种胁迫均使裸果木种子的萌发受到明显抑制,聚乙二醇(PEG)胁迫使种子的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和胚根长度均显著降低,渗透势≤-0.7 MPa时,萌发率显著下降。NaCl胁迫下萌发指数和胚根长度均显著降低,渗透势≤-0.9 MPa时,萌发率显著降低,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和胚根长度对水盐胁迫敏感,可作为评价裸果木种子萌发耐旱耐盐性的主要指标。等渗条件下,渗透势为-0.7 MPa和-0.9 MPa时,PEG胁迫下种子萌发率、活力指数、胚轴长度显著低于NaCl胁迫;渗透势≤-0.7 MPa时,PEG处理的发芽势、萌发指数明显低于NaCl处理,说明影响裸果木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是渗透胁迫,而不是离子毒害。种子萌发耐受PEG胁迫的临界值为-0.8 MPa,极限值为-1.1 MPa;耐受NaCl胁迫的临界值为-1.5 MPa,极限值为-2.2 MPa,表明裸果木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大于耐旱性。

  • 三个玫瑰品种花色物质的代谢组学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玫瑰(Rosa rugosa)具有很高的观赏效果和商业价值,但其花色比较单一,限制了玫 瑰的开发利用及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为了探究苦水玫瑰、墨红玫瑰和保加利亚 白玫瑰3 个不同品种玫瑰的呈色物质,该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 PLC-Q-TOF-MS)联用检测花瓣类黄酮的种类和含量,通过 KEGG 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 富集分析,筛选出关键代谢物,并分析与花色表型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 3 个不 同色系玫瑰花瓣中共检测到 58 种代谢物,其中花青素只有一种为矢车菊-3-O 葡萄糖苷,约 占 30.45%;(2)K-means 聚类分析表明,共有 12 种关键代谢物注释到 KEGG 代谢通路中, 其中乔松素和杨梅黄酮是决定苦水玫瑰和墨红玫瑰花色呈红色的主要物质,圣草酚、 木犀草素和山萘酚是决定保加利亚白玫瑰花色呈白色的主要物质。该研究结果可为具有 特定颜色玫瑰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并且促进玫瑰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 三个玫瑰品种花色物质的代谢组学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玫瑰(Rosa rugosa)具有很高的观赏效果和商业价值,但其花色比较单一,限制了玫 瑰的开发利用及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为了探究苦水玫瑰、墨红玫瑰和保加利亚 白玫瑰3 个不同品种玫瑰的呈色物质,该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 PLC-Q-TOF-MS)联用检测花瓣类黄酮的种类和含量,通过 KEGG 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 富集分析,筛选出关键代谢物,并分析与花色表型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 3 个不 同色系玫瑰花瓣中共检测到 58 种代谢物,其中花青素只有一种为矢车菊-3-O 葡萄糖苷,约 占 30.45%;(2)K-means 聚类分析表明,共有 12 种关键代谢物注释到 KEGG 代谢通路中, 其中乔松素和杨梅黄酮是决定苦水玫瑰和墨红玫瑰花色呈红色的主要物质,圣草酚、 木犀草素和山萘酚是决定保加利亚白玫瑰花色呈白色的主要物质。该研究结果可为具有 特定颜色玫瑰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并且促进玫瑰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 三个玫瑰品种花色物质的代谢组学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玫瑰(Rosa rugosa)具有很高的观赏效果和商业价值,但其花色比较单一,限制了玫 瑰的开发利用及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为了探究‘苦水玫瑰’、‘墨红玫瑰’和‘保加利亚 白玫瑰’3 个不同品种玫瑰的呈色物质,该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 PLC-Q-TOF-MS)联用检测花瓣类黄酮的种类和含量,通过 KEGG 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 富集分析,筛选出关键代谢物,并分析与花色表型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 3 个不 同色系玫瑰花瓣中共检测到 58 种代谢物,其中花青素只有一种为矢车菊-3-O 葡萄糖苷,约 占 30.45%;(2)K-means 聚类分析表明,共有 12 种关键代谢物注释到 KEGG 代谢通路中, 其中乔松素和杨梅黄酮是决定‘苦水玫瑰’和‘墨红玫瑰’花色呈红色的主要物质,圣草酚、 木犀草素和山萘酚是决定‘保加利亚白玫瑰’花色呈白色的主要物质。该研究结果可为具有 特定颜色玫瑰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并且促进玫瑰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 珍珠柴幼苗叶片和根系形态特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摘 要:探究荒漠植物叶片和根系形态特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有助于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条件下荒漠植物的生 长调控策略。本研究以典型荒漠植物珍珠柴(Caroxylon passerinum)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慢速干旱和快速干旱两种处理,测定叶片和根系相关的形态指标,分析了珍珠柴幼苗在不同干旱胁迫下叶片和根系的形态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干旱胁迫时间延长,两种处理下的粗根直径减小,快速干旱处理的细根比根长、比根面积均减小,而快速干旱处理的叶组织密度增加,慢速干旱处理后粗根组织密度整体增大,而快速干旱处理则呈先增后减。(2)生长末期(54 d),两种处理下的粗根直径显著下降,快速干旱处理的肉质化程度和含水量分别显著低于对照和慢速干旱处理,胁迫37 d时,两种干旱处理下的珍珠柴粗根组织密度显著增大,并且慢速干旱大于快速干旱。(3)粗根比根长、粗根组织密度、细根比根长、比叶面积是珍珠柴性状变异的主要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珍珠柴 叶片和根系共有29对性状之间相关联。综上所述,珍珠柴叶片、粗根、细根在不同水分处理下均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策略,在两种干旱处理下珍珠柴通过减小粗根直径响应干旱胁迫。在快速干旱条件下,珍珠柴通过增大叶组织密度,减小细根比根长和比根面积等适应土壤水分亏缺。珍珠柴通过叶片、根系性状内部,叶片与根系性状之间的协同或权衡策略适应干旱。

  •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作麦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农田土壤氮矿化是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的重要过程,对维持土壤供氮能力及作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是我国西北部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如何实现当地旱作农田氮素高效利用一直是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关于该地区不同耕作措施对旱作麦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规律我们却知之甚少。为此本文以黄土高原旱作麦田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春小麦生育期(3—8月)采用树脂芯原位培养法监测不同耕作措施[传统耕作(T)、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秸秆覆盖(NTS)]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特征,通过分析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氮素含量和水热条件的影响规律,以此来探究耕作措施对土壤氮矿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T、NT、TS和NTS处理下土壤氮素在春小麦生育前期(播前-开花期)呈净氮固持状态、中后期(开花期-成熟期)呈净氮矿化状态。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差异显著(PTS>NT>T。(2)相较T处理,3种保护性耕作在春小麦生育期内增加了土壤全氮、NH+4 -N含量和土壤水分,减少了NO-3 -N含量和土壤温度的累积。(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氮素含量、土壤水热是影响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关键要素,但不同培养阶段调控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因子有所不同。综上所述,NTS处理有利于土壤氮矿化,提高了农田土壤氮素供应和蓄水保墒能力,对维持和恢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系统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 封禁对沙化土地居民生计及活动影响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为探讨封禁保护区建立对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下沙化土地居民生活影响,通过调查问卷和访 谈方法,对 2017 年甘肃省封禁保护试点县玛曲、民勤和山丹的封禁区(项目区)和未封禁区(对照 区)家庭年均毛收入、恩格尔系数和收入结构指数等经济指标,资源依赖度、人数活动影响指数和 生态意识敏感度等生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指标家庭年均毛收入和收入结构指数均呈 现玛曲山丹>民勤,生态意识敏感 度指标呈现玛曲对照 区,家庭年均毛收入和玛曲及山丹的收入结构指数为项目区对照区,且均 形成显著差异(P<0.05)。从整体看,对照区较项目区生态及经济状态较好,但项目区生态破坏的 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收入结构由单一向多样转变。该结论为指导沙化封禁保护区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合理区划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