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美天胡荽及其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化感成分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采用种子萌发试验、气相色谱-质谱以及液相色谱-质谱物质鉴定的方法,通过分析南美天胡荽不同溶剂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南美天胡荽植株以及根际土壤浸提液成分,探讨南美天胡荽对其他植物种子萌发是否具有影响以及筛选了影响其他植物的主要化学物质。结果表明:(1)南美天胡荽不同溶剂浸提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种子萌发作用;(2)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下,南美天胡荽植株水浸提液中共鉴定35种物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5.2%)、10,15-十八烷二元酸(8.58%)、2,4-二叔丁基苯酚(6.81%)为主要物质;根际土壤水浸提液中共鉴定17种成分,油酸酰胺(26.47%)、正二十七烷(9.63%)、十六酸乙酯(4.83%)为主要物质;(3)液相色谱-质谱分析下,南美天胡荽植株水浸提液共鉴定109种,ESI+模式下,L-苯丙氨酸(3 483.99 ng·mg-1)、木犀草素(2 306.64 ng·mg-1)含量最大,ESI-模式下,右旋奎宁酸(21 827.71 ng·mg-1)、绿原酸(12 589.25 ng·mg-1)含量最大;根际土壤水浸提液中共鉴定93种成分,ESI+模式下,丁酸(7 660.53 ng·mg-1)、棕榈酰胺(3 200.36 ng·mg-1)含量最大,ESI-模式下,正二十八酸(18 605.35 ng·mg-1)、蔗糖(12 183.23 ng·mg-1)含量最大;(4)南美天胡荽的潜在化感物质主要为脂肪酸类、酰胺类、酯类、芳香酸类物质,而直接起化感作用的物质可能为丁酸、正二十八酸、羟基乙酸、油酸酰胺、棕榈酰胺、十六酸乙酯、苯甲酸,其中脂肪酸类物质输入可能来源于南美天胡荽、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酰胺类、酯类、芳香类物质则更可能来源于南美天胡荽植株。

  •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空间结构参数分布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3-14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基于武夷山9.6hm2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调查资料,采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等空间结构参数分析其群落乔木层内部空间结构特征,阐述群落结构的形成与维持机制。结果表明,该样地乔木层以随机分布为主,聚集分布为辅;树种混交度也极高,具有很强的物种异质性;树种的优劣程度参差不齐,整体处于中庸的生长状态。样地呈强度混交的轻度聚集分布格局。前10位优势树种均呈集聚分布,且它们的树种混交程度都极高。木荷、甜槠等喜阳植物在乔木上层占有一定的生长优势;随着林内微环境的不断改变,赤楠、格药柃等喜阴植物开始在乔木下层广布繁殖,并占据有利地位,这不仅提高了该区域的物种混交程度,还大大增加了该生境中的物种多样性,有助于群落形成较为稳定的动态结构。同时,该样地当前以中、幼龄树木居多,暂未有建群种出现,可能正处于演替中后期。只有角尺度和混交度这两个参数间存在着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当一个样地内的树种混交程度越高,物种多样性越大,其空间分布也就越密集,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