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捡拾牦牛粪对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特征与生产力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广大牧区由于交通不便、能源短缺和生活习俗等原因, 牛粪依然是当地牧民的主要生活能源来源, 长期、大量地捡拾牛粪改变了粪斑的数量和面积, 使养分在天然草地上无法回到草地生态系统进行再循环, 因而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产生一定影响, 从而增加了生态风险。为探讨捡拾牛粪对草地的生态影响, 本文以青海省河南县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适度放牧草地上牦牛粪开展为期3年的不捡拾、一半捡拾和全部捡拾3 个处理的试验研究, 探讨捡拾牛粪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物经济功能群落特征和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牛粪不捡拾处理的草地生产力显著低于半捡拾和全捡拾处理, 植物多样性显著低于半捡拾处理, 禾草类优良牧草生物量显著高于半捡拾和全捡拾处理, 莎草类优良牧草生物量显著高于全捡拾处理; 牛粪半捡拾处理比不捡拾处理草地植被丰富度显著提高31.9%, 植物多样性显著增加, 群落生产力显著提高9.7%(42.6 g·m2), 优良牧草和可食牧草生物量变化不显著; 牛粪完全捡拾比不捡拾处理也显著增加草地植被的丰富度, 增幅为10.7%, 植物多样性显著增加, 群落生产力显著提高4.1%(17.96 g·m2), 但同时毒杂草显著增多, 优良牧草和可食性牧草显著减少, 牧草适口性变差。捡拾(半捡和全捡)牛粪会使禾草类和莎草类优质牧草生物量显著减少, 莎草类在完全捡拾牛粪区生物量极显著减少70%以上; 豆科植物生物量显著增加, 在完全捡拾牛粪区生物量极显著增加, 可达5 倍以上; 占总生物量74%~79%的杂类草和毒草的生物量也显著增加, 且以半捡拾区增量最多。适度的牛粪捡拾可增加植被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也提高了植被的生物量, 并可保证牧草的营养品质和适口性。本项研究结果可以为高寒草甸牧区牛粪的适度捡拾和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8种海南花叶藓科植物茎叶形态解剖结构观察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5-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选取海南省国产5属8种花叶藓科(Calymperaceae)植物(鞘刺网藓、卷叶网藓、匍网藓、黄匍网藓、兜叶花叶藓、梯网花叶藓、八齿藓、刺肋白睫藓),采用石蜡切片及扫描电镜技术,从形态解剖学角度,通过对茎叶的形态解剖结构及表面微形态观察,比较各藓类植物茎叶的形态特征、内部解剖结构、中肋及表面纹饰间的差异,以期对8种花叶藓科植物进行区分。结果表明:8种植物的茎叶解剖结构,包括茎的横切面的形状、有无中轴细胞的分化、细胞层数,叶片中肋横切面中央主细胞的数量、位置、背腹面细胞表面光滑粗糙程度以及叶细胞中绿色细胞的形状均具明显区别。8种花叶藓科植物茎横切面椭圆形至圆形;除八齿藓及白睫藓中肋不具有中央主细胞外,其他种中肋中央主细胞数量均不同,中央主细胞基本位于中肋中央;梯网花叶藓背面细胞壁具有较多短纵纹;只有八齿藓茎横切结构中具中轴细胞的分化。该文结果对藓类植物属种间的区分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可为更多花叶藓科植物的鉴定和分类奠定基础。

  • 牛场肥水灌溉对土壤nirKnirS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6-13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以徐水县梁家营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和克隆文库构建,研究了5种施肥处理(清水灌溉CK、无机肥灌溉CF、牛场肥水不同浓度、不同次数灌溉T4、T5和T11)下土壤中nirK、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nirK、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群落结构却有明显变化:nirK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既受施肥种类又受施肥量影响,优势种群尤其对施肥种类和施肥量响应显著;nirS型反硝化细菌则主要受施肥种类影响,施肥量影响微弱。牛场肥水处理和无机肥处理分别促进和抑制不同的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主成分受无机肥促进、牛场肥水抑制。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nirK型反硝化细菌主要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和根瘤菌属(Rhizobium)的反硝化细菌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nirS型反硝化细菌主要与劳尔氏菌(Ralstonia)和红长命菌属(Rubrivivax)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试验土壤中反硝化微生物多与目前已报道的好氧反硝化细菌亲缘关系较近,这可能与微生物分析取自表层土有关。

  • 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9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确保其持续稳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及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尽管传统杂交育种技术在玉米遗传改良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但是尚不能满足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子育种已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方向和必然选择,其中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将多学科相结合,实现全基因组水平上的多模块优化组装,对未来的玉米育种事业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文章综述了玉米育种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在玉米育种中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