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纪我国生态安全面临的新态势与对策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5 合作期刊: 《智库理论与实践》

    摘要: [目的/意义]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快速城镇化、资源高强度开发,以及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同时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最大的时期,先后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政策与建设工程,促进了生态系统恢复,研究新时期生态问题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生态保护面临的问题,对完善生态保护政策与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分析我国2000-2010年主要生态问题及其变化趋势。[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我国生态问题开始进入转型期,由农业导致的生态问题仍然严重,但开始好转,城市化导致的生态问题加剧,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低下,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等问题仍然严重,但面积减少与程度下降。城镇化、工业化与资源开发导致的流域生态破坏、城镇人居环境恶化、自然海岸线丧失、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减少等问题加剧。全国生态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还尖锐。为了应对生态问题的转型,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坚持自然恢复,提高生态系统质量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推进绿色城市化道路,降低城市化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提高流域生态服务功能

  • 新世纪我国生态安全面临的新态势与对策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07-13 合作期刊: 《智库理论与实践》

    摘要: [目的 /意义]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快速城镇化、资源高强度开发,以及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这一时期也是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最大的时期,先后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政策与建设工程,促进了生态系统恢复,研究新时期生态问题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生态保护面临的问题,对完善生态保护政策与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过程]分析我国2000—2010年主要生态问题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结论]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我国生态问题开始进入转型期,农业导致的生态问题仍然严重,但开始好转;城市化导致的生态问题加剧,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低下,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

  • 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格局演变及驱动力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2-01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格局复杂,多种社会经济、政策和自然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使得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分析了2000年至2015年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格局和演变特征,及主要驱动力对生态系统变化的贡献。15年间,共有约6.4万km2的生态系统类型发生变化,城镇增长67.5%,农田缩减7.5%,森林增加2.1%,剧烈的生态系统变化集中于下游,以及中上游的大城市,城镇聚集区以及退耕还林区。生态系统景观破碎化程度和景观多样性提高。上、中、下游生态系统格局、构成差异较大,15年间,上游和下游森林显著增加,下游城镇显著扩张、农田和湿地显著缩减,上游湿地增加最为显著。城镇化是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的首要驱动力,对生态系统变化的贡献率达48.0%,长江下游城镇化的贡献率高达64.5%。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是第二驱动力,对生态系统变化的贡献率为32.8%,在上游高达47.8%。水资源开发和农业开发贡献率分别为8.5%和9.9%,此外,气候变化促使高原湖泊面积增大。为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合理规划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保护优质耕地,禁止重要湿地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