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不同生境苦苣苔科植物的复苏特性及其对水分的光合和生理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复苏植物可以耐受极度干旱的环境,脱水至10% RH后仍然可以复苏。苦苣苔科植物包含有较多复苏植物,不同类群的复苏机理可能存在差异。该文选择分别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石灰岩地区的锈色蛛毛苣苔(Paraboea rufescens)和心叶马铃苣苔(Oreocharis cordatula)两种苦苣苔科植物,检测两个物种是否具有复苏特性及其响应干旱的生理机制异同,对其叶片分别进行脱水1、2、3 d,并分别复水1 d,检测不同脱水复水过程的叶片形态、相对含水量、光合活性、膜完整性、渗透调节物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锈色蛛毛苣苔的叶圆片在脱水后即发生向内折叠,脱水2 d时将叶上面完全包裹,同时表征最大光合潜力的叶绿素荧光 Fv/Fm受到抑制;而心叶马铃苣苔的叶片仅发生轻度皱缩,且Fv/Fm基本维持对照水平,同时具有更高的光保护能力[Y(NPQ)];复水后,两个物种的叶片均展开,Fv/Fm恢复。两个物种均在脱水2 d时,相对含水量降低至5%左右,电导率分别升高至51.8%和56.2%,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而复水后,相对含水量、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均恢复到对照水平。而进一步脱水3 d时,锈色蛛毛苣苔和心叶马铃苣苔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均达到1.5%左右,复水后的电导率升高至95%左右,叶绿素荧光Fv/Fm消失。锈色蛛毛苣苔在可复苏脱水复水过程的叶绿素a + b含量下降50%,而心叶马铃苣苔基本保持不变,说明二者均为叶绿素维持型复苏植物,可以在脱水后复水时迅速恢复光合作用。在脱水复水过程中,两个物种的膜脂过氧化产物含量也均无显著变化,且保持极低水平,说明两个物种在极度干旱条件下可以维持其细胞膜脂免于被氧化。综上,这两个物种可以耐受5% RH脱水,均为复苏植物。剧烈脱水时,锈色蛛毛苣苔通过卷缩叶片来避免吸收过量光照对植物造成伤害;而心叶马铃苣苔则通过PSⅡ的光保护机制将吸收的过多能量通过热耗散形式散布出去,从而保护其光器官的完整性。

  • 药用植物灯盏花种子储存条件及萌发特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通过探索灯盏花种子的适宜储存条件和萌发特性,为该珍稀药用物种的合理储存和高产栽培提供有效指导。该研究以云南春季野外采收灯盏花种子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储存湿度、储存温度、储存时间及不同的光照、温度、吸胀条件等对其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低储存湿度(15 % RH)和储存温度(-20 0C, 4 0C)有利于种子的保存,种子的寿命可延长至2年多,萌发率可达80%以上;高温(35 0C, 45 0C)和高湿C 60 % RH)加快了种子的衰老,不利于保存,种子为短命种子;(2)光照与否对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影响,为光中陛种子,但光照有利于种子萌发后幼苗的形成;(3) 25 0C为该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萌发率可达84.37 % ; (4)生产上播种时,尽量避免低温(4 0C)和高温C 30 0C, 35 0C,有利于提高出苗率;(5)该种子对吸胀冷害不敏感,为抗冷型种子。因此,在种子研究和药材生产上,成熟种子采收后应及时干燥并密封存于低温下,来年春季及早播种;在育苗生产上,应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设置单独的恒温(25 0C)育苗间、并避免低温季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