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技术时代下虚拟场景方向的信息传播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随着云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实场景逐渐与虚拟场景相互重叠,数据可以大容量的存储与共享,信息生产力被进一步解放,传播力也进一步扩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依托云技术所形成的虚拟社交场景大致分为相互关联型、服务传播型、社会创新型三种,更为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但与此同时,云技术依旧存在一些争议,例如数据安全、知识鸿沟、社会责任等。本文针对信息传播的生产端、接收端、传播场域三方面提出了相对应的问题与策略。

  • 中美电子资源国家标准发展比较研究:方法与现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通过对中美电子资源国家标准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现有电子资源标准规范的发展优势和缺失,理解和学习先进产业行业标准规范的具体工作流程,为中国电子资源标准规范建设提供参考,推动产业行业发展。[方法/过程]通过对中美大学图书馆联合项目中美电子资源国家标准比较研究方法论和中美电子资源国家标准的介绍,阐述中美电子资源标准规范的体系架构、制定原则、内容、标准化组织、更新维护、国际化程度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结论]总结中美电子资源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发展特点,提出我国电子资源行业产业如果想有很大发展,就必须坚定创新标准规范与产业行业发展并行的思想,让标准规范成为推动行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一,引领产业行业的发展,提高产业发展效益。

  • 静磁场下硫酸盐还原菌对HSn70-1铜合金的腐蚀行为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1-11 合作期刊: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摘要: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测量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有无静磁场环境下在含有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培养基中铜合金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SRB条件下,铜合金腐蚀失重最大,无磁场下的腐蚀电流密度远大于有磁场存在下,磁场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减缓铜合金的腐蚀。SEM及能谱分析表明:静磁场下铜合金表面腐蚀产物膜均匀致密,腐蚀产物为金属硫化物,XPS进一步分析表明,铜的化合价以一价化合物为主;而无磁场时腐蚀产物疏松,腐蚀产物硫化物中,主要为二价铜。静磁场条件下所形成的致密的硫化亚铜腐蚀产物层阻碍腐蚀的发生,有效地减小了铜合金的腐蚀。

  • 磁场对Q235钢的微生物腐蚀行为影响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1-14 合作期刊: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摘要: 采用腐蚀失重法、电化学测量技术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SRB)在外加磁场下对Q235钢的腐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 磁场下SRB对Q235钢的腐蚀作用较空白组减轻,其阻抗值先减小后增大,而空白组的阻抗值先增大后减小,说明磁场下试样表面的生物膜形成滞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分析结果显示,磁场下Q235钢表面的生物膜均匀致密,并且紧密的黏附在金属表面,腐蚀产物主要以铁的氧化物为主,而空白组的腐蚀产物则以铁的硫化物为主,清除腐蚀产物后,表面呈现均匀腐蚀状态,实验组相对平整,有效地抑制了腐蚀过程。

  • 需求驱动采购的标准:美国NISO DDA的发展和作用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探讨美国图书馆需求驱动采购(DDA)的标准化发展,介绍美国国家信息标准协会(NISO)出版的《图书的需求驱动采购推荐实施规范》(NISO DDA),为中国图书馆DDA标准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考察,介绍NISO DDA产生的背景、规范的制定过程、规范的要素、作用以及NISO DDA应用中面临的挑战。[结果/结论]NISO DDA为DDA走向标准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它对保护图书馆、出版商、经销商、电子图书数据库集成商等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对各方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规范化采纳推广DDA提供指南并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DDA的可持续发展继续面临着挑战。图书出版链中的各利益相关者仍然为DDA的可持续发展及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索。

  • 用海建设项目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评估方法及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1-01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海洋生态补偿是一种防止海洋生态破坏、增强和促进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环境政策,是用海者履行海洋资源有偿使用责任,对因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造成的海洋生态价值损失进行的货币化补偿。基于快速化、定量化和差别化补偿评估原则,编制了山东近海海域生态价值基准值表、生态损害系数表以及补偿系数表,建立了一种新的用海建设项目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评估方法体系,包括占用海域和邻近影响海域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两个方面的海洋生态价值损失补偿评估。针对2016年山东省5个典型用海项目,核算了其需要缴纳的海洋生态补偿资金,并与旧标准《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评估方法》(DB37/T 1448-2009)的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按照本评估方法,用海企业需要缴纳的生态补偿资金会不同程度地提高,这将有利于用海企业增强资源有偿使用意识,引导企业理性用海,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有利于海洋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用海效率;另外,按照产业政策不同、受影响海域的生态脆弱性不同对用海建设项目造成的海洋生态损失进行差别化补偿,使得海洋生态补偿标准的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合理。目前,该方法已经应用于山东海域7个沿海地市9个海区的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评估中,被新发布的山东省地方标准《用海建设项目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评估技术导则》(DB37/T 1448-2015)吸收采用。该评估方法可为海洋管理部门的生态资本核算、生态补偿核算、环评审批和发放许可证提供科学基础,对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以及生态补偿制度实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