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近端人际压力与FKBP5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联合影响:基于发展的视角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本研究采用为期2年的纵向追踪设计, 在436名青少年中考察远端童年期虐待与近端同伴侵害对青少年自伤的相对作用与影响模式, 以及FKBP5基因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远近端人际压力均能显著预测青少年自伤行为, 但二者的相对作用在青春期不同阶段会发生变化; (2)在全样本中, 远近端人际压力均以压力放大模式影响自伤行为, 即高童年期虐待放大近期同伴侵害对自伤行为的预测作用; (3)纳入FKBP5基因后, 在AA纯合子青少年中仍符合压力放大模型, 但在AC和CC基因型青少年中, 影响模式则符合压力敏感模型, 即经历高童年期虐待的青少年对近期同伴侵害更加敏感, 在低同伴侵害下自伤得分相对较高。研究结果提示, 远近端人际压力对青少年自伤的特定影响模式因其遗传基因而有所差异。

  • 母亲消极教养、同伴侵害与FKBP5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8-07

    摘要: 累积压力与匹配-不匹配假说均可解释远端和近端逆境对个体抑郁的影响,但鲜有研究考察遗传基因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和DNA分型技术,对970名青少年进行间隔3年的追踪调查。分别以母亲消极教养、同伴侵害为远端和近端压力指标,FKBP5基因多位点累加得分为遗传指标,考察三者对青少年抑郁的交互作用及性别差异。结果发现,在男青少年中,E × E × G显著。当累加得分较高、同伴侵害水平较高时,母亲消极教养显著负向预测抑郁,符合匹配-不匹配假说;累加得分较低时,E × E不显著,但倾向于以累积压力假说的方式发挥作用。女青少年中,E × E × G不显著。研究结果提示,在男青少年中,累积压力与匹配-不匹配假说均可阐明抑郁的发生机制,分别适用于携带不同FKBP5基因多位点累加得分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