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柿果实采后氧化还原电位与乙烯合成和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5-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以广西特色柿品种(Diospyros kaki Thunb.)恭城月柿为材料,在采后贮藏过程中对其氧化还原电位(ORP)、乙烯生物合成量、硬度、色差、抗氧化酶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初步探讨柿果实氧化还原电位与乙烯生物合成和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贮藏期果实的硬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乙烯利处理果实的硬度从采后3 d即急速下降,至贮藏末期始终显著低于对照。贮藏前14 d果实转色比较缓慢,采后15 d,乙烯利处理果实的总色差△E值快速上升至29.6,转色完全,显著高于对照的11.9。在贮藏前期处理和对照果实的ORP均稳定在7.5 mVg-1,采后15 d,乙烯利处理果实的ORP快速上升至11.9 mVg-1,是对照组的1.4倍。乙烯利处理果实的乙烯生物合成量在贮藏前期呈较低水平,采后15 d,乙烯生成量急剧增加至0.372 Lkg-1h-1的高峰,对照乙烯生成量则始终维持在0.033 Lkg-1h-1的较低水平。由此可见,乙烯生成量的增加与ORP的上升关系密切。此外,抗氧化酶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细胞壁降解酶中的-D-半乳糖苷酶(-D-Gal)活性与ORP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二者受果实ORP变化的影响。因此,经乙烯利处理柿果实的ORP贮藏末期显著上升,促进乙烯生物合成量的急剧增加,诱导抗氧化酶POD和细胞壁降解酶 -D-Gal活性增强,导致果实急速后熟软化。柿果实ORP可能作为开关调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生成乙烯这一生物化学反应,即打破ORP的稳定状态引发乙烯合成的启动。研究通过探讨氧化还原电位与柿果实成熟软化的关系,为果实采后贮藏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