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论文数据库作者识别号的适用性研究

    分类: 管理学 >>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资料的处理 提交时间: 2024-06-06

    摘要: 目的 检验主要科技论文数据库的作者识别号的覆盖范围与准确性,并验证其能否直接用于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的实证研究。方法 以825位华人科学家的发表论文为标准数据集,通过检索和收集科技论文数据库中科学家识别号及其论文信息,计算数据的覆盖率、准确性和稳健性,并运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验复现检验数据库的适用性。结果 第一,WOS、Scopus、AMiner和OpenAlex四个数据库可检索到90%以上的华人科学家识别符,ORCID覆盖率不足50%。第二,Scopus的准确性最高为85.2%,OpenAlex最低仅为51.2%;第三,直接使用数据库作者识别号的数据用于实证研究会引入不可忽视的误差。局限 准确集主要由青年科学家组成,学科层面未覆盖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 当前主要数据库的作者识别号还不能直接应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实证研究,可通过建立标准化的科学家成果认证信息平台来提高中国作者姓名识别准确性。

  • 观察者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反应及其反馈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3-18

    摘要: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PB)是近十年来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相较于已得到广泛探讨的UPB形成机理研究,当前关于UPB的影响效应研究还相对有限,且主要聚焦于领导UPB对员工的影响,以及自我反馈下UPB对行为者的影响。借鉴并受到对应推论理论(correspondent inference theory)和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中有关观点的启发,构建了一个同事间围绕UPB的社会互动模型。模型指出,观察者在看到同为员工身份的行为者实施UPB后会对此进行结果预期和动机归因,继而在观察者正直性的调节下引发相应的心理与行为反应;进一步地,行为者在接收到观察者对其UPB的行为反应后会对这些反馈背后的意图进行解读,进而影响其后续行为变化。最后,从观察者对UPB的道德判断、与UPB不道德属性有关的认知评价、UPB行为者行为变化的过程机理等方面提出理论模型的拓展方向。

  • 动机视角下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概念内涵与影响因素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2-02

    摘要: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界广泛关注的研究议题。但是,关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概念内涵,目前还存在一定模糊性。基于动机视角,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定义、特征、动机、类型等方面,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概念模糊性进行细致解构与深入剖析,形成相对系统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概念内涵;并据此概念内涵背后的动机逻辑,对现有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梳理,阐释其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机制;最后,从细分类型、测量工具、研究视角、影响因素、抑制机制、影响效应与本土化等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