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岩溶石山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地上生物量模型构建及分配格局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6-1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精确估测桂林岩溶石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立木地上生物量,建立以胸径(基径)和植株高度为自变量的二元模型和以胸径(基径)为自变量建立一元模型,通过AIC准则和BIC准则结合R2选择不同恢复阶段的最佳模型,并用校正系数估计值的标准差(SEE)、平均系统误差(MSE)和总相对误差值(TRE)来评价所建立模型的精确性,并用所构建的生物量模型对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地上生物量和檵木地上生物量的分配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 运用5种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干和地上生物量估测效果极佳,叶和枝生物量次之。选用模型Ⅳ:W= a+b(D2H) 建立乔灌阶段地上生物量的最优模型,选用模型Ⅲ:W= aDbHc 建立灌木阶段和小乔林阶段地上生物量的最优模型;(2) 利用建立的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立木生物量生长模型对檵木群落的植被生物量进行估算,不同恢复阶段干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大小排列顺序为:小乔林阶段>乔灌阶段>灌木阶段;叶生物量和枝生物量大小排列顺序为:乔灌阶段>小乔林阶段>灌木阶段;(3)檵木群落中作为建群种的檵木,其地上生物量大小排列顺序为:乔灌阶段>小乔林阶段>灌木阶段,檵木生物量在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的群落生物量中所占比例在持续下降。研究结果说明,随着桂林岩溶石山檵木群落自然恢复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运行的能量基础和营养物质来源随着群落向更高级的演替阶段发展,而檵木的建群种地位可能会被逐步替代而退居亚乔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