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郭斌
  • 陕西黄河流域植被碳利用率时空特征及对气候的敏感性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植被碳利用率(Carbon Use Efficiency,CUE)能够较客观地反映植被固定大气碳的效率以及植被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反馈。利用MOD17、土地利用数据及气象数据,应用Hurst指数、相关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等方法,探讨了2001—2021年陕西黄河流域植被CUE时空变异及其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2001—2021年陕西黄河流域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及植被CUE呈上升趋势,植被CUE均值为0.51。(2)研究区仅有14.21%的区域植被CUE呈下降趋势,植被CUE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陕北防风固沙区及退耕还林区,未来植被CUE呈现下降趋势的面积占59.96%,且大部分为上升转下降趋势。(3)气温、降水与植被CUE总体均呈负相关,但与降水的关系较气温更为显著,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关系的地区分布在陕北防风固沙区;对气温与降水的敏感系数分析表明,植被CUE与气温及降水的阈值分别为10 ℃及500mm,在气温<10 ℃、降水量<500 mm时植被CUE随气温及降水的增加而增加。植被CUE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在陕北退耕还林区及防风固沙区等干旱地区较为显著,且敏感性更强。

  • 外源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火龙果幼苗的形态及生理效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6-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下火龙果幼苗形态及生理的影响,该研究以“紫红龙”火龙果幼 苗为材料,将 4 个不同浓度的 SA(0.1、0.3、0.5、0.7 mmol·L-1)喷施叶片,48 h 后置 4 °C 低温培养,于 第 0、3、6、9 d 观察火龙果幼苗形态及叶片组织结构的变化,并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渗透 调节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 谷胱甘肽 S-转移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下,火龙果幼苗呈现 0 级、Ⅰ级和Ⅱ级 三个冷害等级,SA 处理后的火龙果幼苗出现Ⅰ级冷害和Ⅱ级冷害百分率均明显降低。(2)与低温对照相 比,SA 处理能降低火龙果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提高渗透调节物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3) 经不同 SA 处理间比较分析,缓解冷害症状、降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 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 S-转移酶活性均以 0.3 mmol·L-1 SA 效果最好,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 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以 0.7、0.1、0.5 mmol·L-1 SA 效果最好。综上表明,外源 SA 处理能缓 解 4 °C 低温胁迫下火龙果幼苗的冷害症状,对于提高幼苗抗冷性有正向生理效应,且 0.3 mmol·L-1 浓度较 适宜。

  • 基于地物高光谱和无人机多光谱的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机器学习反演模型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林、牧、渔业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2-17 合作期刊: 《智慧农业(中英文)》

    摘要: 土壤盐渍化是限制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进一步阻碍了农业生产。为了探索 无人机影像在地表无植被覆盖条件下的土壤盐分含量反演状况,以黄河三角洲典型区域为研究区,获取地 物高光谱和无人机多光谱两种数据源与样点土壤盐分含量,通过优选敏感光谱参量,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 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 两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土壤盐 分含量反演模型,实现研究区的土壤盐分含量反演。结果表明:(1) 高光谱1972 nm波段与土壤盐分含量 间的敏感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31。(2) 两种不同数据源优化后的RF模型均优于PLSR,且稳定性更好。 (3) 基于地物高光谱的RF模型(R2=0.54,RMSEv=3.30 g/kg) 优于基于无人机多光谱的RF模型(R2=0.54, 验证RMSRv=3.35 g/kg)。(4) 结合无人机影像采用多光谱RF模型对研究区耕地的土壤盐分含量进行反演, 研究区总体以轻、中度盐渍化土壤为主,对作物的耕种具有一定程度的限制。本研究构建并对比了两种不 同源数据的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反演模型,并结合各自数据源的优势进行优化,探索了地表无植被覆盖情 况下的土壤盐分含量反演方法,对更精准反演土地盐渍化程度提供了参考。

  • 不同光质补光对火龙果茎生理特性及开花结果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不同光质补光对火龙果(Hylocereus polyrhizus)茎生理特性的影响,该文采用红光、白光、蓝光 3 种不同光质对火龙果进行夜间补光,测定火龙果茎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线粒体蛋白、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分裂素(CTK)、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三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并统计茎长、开花数、果实产量相关指标。结果表明:3种光质补光均可提高火龙果植株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补白光效果最佳;3 种光质补光均可显著提高火龙果植株可溶性糖的含量,补蓝光效果最佳;补白光有利于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的含量增加,补红光对其影响不显著,而补蓝光会降低其含量;补白光和蓝光均能显著降低CTK 含量,补白光和红光均能显著提高 IAA 含量,补红光和蓝光均能显著提高 GA 含量;补白光显著降低线粒体蛋白含量,3 种光质补光对线粒体膜电位均无明显影响;3 种光质补光对火龙茎的生长无显著影响,补红光和白光能显著提高开花率,补红光能显著提高果实产量。综合以上结果可得,补红光与白光对火龙果茎代谢产物、叶绿素、内源激素含量及开花数、果实产量有较明显的促进效果,该研究结果为光质调控技术促进火龙果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提供借鉴。

  • 阿勒泰地区植被覆盖度及ET对气温变化的响应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图学 提交时间: 2019-11-15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研究气温对植被覆盖度和ET (Evapotranspiration,ET)的影响,对干旱区应对气候变化、维系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阿勒泰地区及周边7个气象站,CRU数据集中的气温数据及MODIS ET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植被盖度反演等方法,对阿勒泰地区气温变化对植被覆盖度及ET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1901—2016年过去的116 a间,阿勒泰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18 ℃·(10 a)-1速率增加,在1982年由突变前的2.2 ℃增加到突变后的3.5 ℃。(2)2000—2017年阿勒泰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空间差异明显,植被覆盖度增加的面积与降低的面积总体相当;全区66.71%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与气温呈负相关,而呈正相关的比例仅占18.55%,且全区气温变暖而盖度降低区域的占比达31.71%。(3)2000—2016年阿勒泰地区ET总体呈降低趋势,整个区域61.65%的面积温度降低、ET降低,而19.92%的区域表现为温度增加而植被ET降低。

  • 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肝脏中牛磺酸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牛磺酸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配制4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试验共配制4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是含60%鱼粉的对照1饲料、含45%鱼粉的对照2饲料,含30%鱼粉且分别添加0.5%和1.0%牛磺酸的2种含牛磺酸饲料。选取健康、初始体重为(17.33±0.55) 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随机分配到12个养殖桶中,每个养殖桶中投放25尾。将12个养殖桶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养殖桶,每组随机投喂1种试验饲料,持续投喂56 d。结果显示:1)各组存活率(SR)无显著差异(P>0.05);特定生长率(SGR)以1.0%牛磺酸组最高,对照2组最低,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1组和0.5%牛磺酸组的饲料效率(FE)显著高于对照2组(P0.05);各组蛋白质沉积率(PPV)、蛋白质效率(PER)、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肥满度(CF)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血清和肝脏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肝脏中半胱氨酸双加氧酶(CDO)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2组肝脏中半胱亚磺酸脱羧酶(CS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1组、0.5%牛磺酸组和1.0%牛磺酸组(P0.05)。综合来看,饲料中添加0.5%或1.0%的牛磺酸可以减少30%的鱼粉用量而不显著影响红鳍东方鲀幼鱼的生长性能。

  • 江蓠、浒苔、藻渣和菌渣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体组成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江蓠、浒苔、藻渣和菌渣替代饲料中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体组成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共制成5种等氮等脂的饲料,首先配制含60%鱼粉的基础饲料(鱼粉组,作为对照组),然后分别将10%的江蓠、浒苔、藻渣、菌渣与植物蛋白质(谷朊粉、玉米蛋白粉和豆粕)配合后替代基础饲料中35%的鱼粉,投喂初始体重为(16.00±0.11) g的大菱鲆幼鱼77 d。结果表明:1)江蓠、藻渣和菌渣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与鱼粉组无显著差异(P>0.05),浒苔组则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二者均显著高于浒苔、藻渣、菌渣组(P0.05)。2)江蓠、浒苔组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鱼粉组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江蓠和菌渣组(P0.05)。3)菌渣组的前肠和中肠皱襞高度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综合来看,将10%江蓠、藻渣和菌渣与植物蛋白质配合后替代饲料中35%的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无不良影响,并且藻渣和菌渣对大菱鲆幼鱼的肠道组织结构有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