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杨秀清
  • 喷施6-BA对不同种植密度白刺叶衰老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3-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研究了两种种植密度(低密度种植株行距:1.2 m1.5 m、高密度株行距:0.8 m1.0 m)下白刺生长期外源喷 施不同浓度6-BA(0 mgL-1、10 mgL-1、20 mgL-1、30 mgL-1)后叶光合参数(Pn、Tr、Gs、Ci)、叶绿素(Chl)及叶片渗透 调节物质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含量、活性氧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变异规律,探讨6-BA及 种植密度对白刺叶衰老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20 mgL-1 6-BA处理低密度种植下的白刺叶Pn、Tr、Gs较未 经6-BA处理显著高出37.72%、117.94%、83.18%,而Ci值较对照显著降低32.29%。相较其他6-BA处理的两种种植 密度下白刺叶衰老相关生理指标,20 mgL-1 6-BA处理低密度种植的白刺在叶发育前期(t1至t3时期)可有效促进 Chl和SP合成,叶发育后期(t4、t5时期)则可有效缓解Chl、SP、Pro降解和抑制MDA、H2O2含量增加。10 mgL-1和20 mgL-1 6-BA处理可促进白刺叶生长前期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的增加,减缓叶生长后期酶活性的下降。相 同浓度6-BA处理的3种酶活性均表现为低密度>高密度。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表明,花芽萌动至果实脱落 期间以20 mgL-1 6-BA每隔10 d(共8次)处理低密度种植下的白刺叶片抗衰老能力最强。喷施6-BA和减小种植 密度可作为缓解白刺叶衰老、实现白刺高效种植及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重要技术措施。

  •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蒙古沙冬青幼苗的促生 特性及作用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3-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解决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幼苗根系不发达、再生性差、移栽造林成活率低的技术难 题及其资源的有效扩繁和保存,试验采用丛枝菌根真菌(AMF)不同接菌方式处理蒙古沙冬青实生幼苗根系,分析 AMF对其侵染状况及植株生长和生物量的变化,根系及叶片生理特性、根际土壤酶活性变化及其与幼苗生长和生 物量变化的关联性。研究旨在探讨根系菌根化作用对蒙古沙冬青幼苗的促生长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丛枝菌根 真菌(根内根孢囊霉Rhiaophagus intraradice,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可有效侵染蒙古沙冬青幼苗根系 并与其根系构建互惠共生体,不同菌种与宿主植物的亲和程度存在差异。(1)单接菌和混合接菌与未接菌(CK)相 比生长量均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植物株高(34.7%~47.3%)和根长(32.7%~72.9%)相对较大。其中混合接菌较单 接菌处理显著增加了总根投影面积、总根体积、根冠比、根干重及根表面积、植株总生物量和苗木质量指数。(2)接 种AMF,特别是接种R. i+F. m幼苗根系活力、根系阳离子交换量及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对照显著提升338.7%、 177.2%和240.4%,根系硝酸还原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显著高于单一接菌(R. i、F. m)及未接菌处理。同时该处理 下幼苗叶净光合速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237.5%和54.3%。(3)3种接菌方式均可显著提升蒙古沙冬 青幼苗根际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且3种土壤酶均在混合接菌时活性提升速率最为显著,分别较对 照激增564.7%、145.8%和154.3%。综合以上指标分析,AMF通过侵染蒙古沙冬青根系刺激幼苗根际土壤酶的产生 和分泌并促进其根系阳离子交换及活力提升,有助于增强根系代谢过程中酶促作用及蛋白等营养物质的积累,同 时影响和改善了幼苗光合代谢和营养储存,从而促进沙冬青根系及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