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余江洪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现状及潜在分布区预测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1-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野生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野生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研究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特征、保护现状以及潜在分布区,对于支持与制定生物多 样性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 1032 种(隶属于 129 科 315 属)国家重点保护野 生植物,利用 Top5%丰富度算法识别其热点,并与自然保护区叠加评估其保护成效、确定 保护空缺,进而运用 MaxEnt 模型预测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潜在分布区分布与变化趋 势。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南部和西南部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 区,尤其是四川中部、云南南部和东南部、广西北部、广东北部和海南。(2)热点网格的 保护成效分析表明,171 个(85.50%)热点网格得到了有效保护(含 80.5%的物种);29 个 (14.50%)热点网格未得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含 51.2%物种)。(3)通过比较当前与未 来气候变化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潜在分布区分布,发现未来潜在分布区将向西藏东南 部、广西西南部、广东南部以及福建南部等地扩张,而分布在环四川盆地、云南南部和贵州 南部等地将缩减。因此,需要加强这些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动态监测,持续关注气候变化对该 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影响。基于本研究所确定的热点网格、保护成效以及与潜在分 布区的分析结果,可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的确定和保护政策的制定提 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与参考。

  • 亚热带喀斯特地区不同地形植物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1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亚热带喀斯特地区不同地形下植物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揭示不同地形下群落 的物种多度格局形成的作用机制,丰富该地区植物群落构建理论,该文以贵州茂兰喀斯特地区 山脊、槽谷、鞍部、洼地四种典型地形下植物群落的乔木层与灌木层为对象,统计物种多度, 采用累计经验分布曲线(ECDF)表征多度分布格局,采取wilcoxon 秩和检验探究不同地形之 间物种多度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生态学模型进行多度拟合,利用Kolmogorov-Smirnov(K-S) 检验与赤池信息量准则(AIC)检验模型接受与拟合优度。结果表明:(1) 不同地形下植物群落的 个体数量与物种数存在差异,鞍部个体数最多,洼地的物种数最多,山脊的个体数、物种数均 最少。(2) 不同地形下植物群落的乔木层物种多度格局无显著差异,而灌木层之间出现显著差 异,山脊与鞍部、洼部,鞍部与槽谷、洼部都存在显著差异。(3) 不同地形下乔木层物种多度 对中性模型接受较好,其中山脊拟合最优,对生态位模型接受较差,仅山脊与鞍部通过两种生 态位模型,拟合优度不及中性模型。而灌木层对中性模型接受也较好,鞍部拟合最优,对生态 位模型接受较差,仅洼地通过断棍模型。且整体而言,乔木层比灌木层能更好接受两种生态学 模型,可能乔木层物种多度格局有更明显生态过程的印记,但是不同地形下灌木层拟合优度差 异更大,可能与灌木层物种对环境变化更剧烈有关。不同地形会引起群落构建不同程度的生态 学过程,物种多度分布格局会逐渐适应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