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马克平
  • 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NSII)支撑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的成效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随着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开放的生物数据得以被科研人员使用。 以一个公开数据平台为例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有助于生物多样 性工作者和决策者及时了解我国生物研究的现状及动向,为生物多样性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该文以“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NSII)”及相关词为检索对象,对中国知网和谷歌学术上 2013—2023 年间的文献进行全文检索,共检索出 1 070 篇 NSII 支撑的文献,包括期刊论文 (822 篇)、学位论文(233 篇)、科普文章(5 篇)、会议文章(6 篇)和报道(4 篇)。 基于 NSII 支撑的 822 篇期刊论文,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手段和方法,从发文情况、研究主题 与热点、研究机构等方面探究 NSII 支撑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热点与态势。关键词共现 网络图谱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数据平台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热点集中在物种分布分析和建模、 气候变化、分类学、生物多样性研究、研究平台建设五个方面。当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信息学 领域发展较快,未来仍需从数据源建设、资源整合、共享能力、业务能力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努力提升,持续推动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的发展。

  • 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基地(BEF-China) 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BEF) 及其内在机制是当前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 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以草地生态系统为主的 BEF 研究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然而基于 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较少。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基地 (BEF-China) 是目前包含树种最多、涉及多样性水平最高的大型森林控制实验样地。该文总 结了基于 BEF-China 平台的研究进展,特别集中总结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养 分循环以及多营养级相互作用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未来 BEF-China 的研究应注重高 通量测序和遥感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在生物多样性的多维度、生态系统的多种组分与多种功 能、以及 BEF 研究的多种尺度等交叉方向上,持续开展深入的研究。针对 BEF-China 的研 究成果的梳理有助于理解驱动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内在机理,且为 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 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建设及进展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与研究是支撑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基础。为实现我国典型区域重要类群中长期变化态势分析的目标,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BON)于2013年启动建设,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支持以及中国科学院19个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建成了覆盖全国30个主点和60个辅点,包含针对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类群的10个专项监测网和1个综合监测管理中心。目前,SinoBON打造了以森林动态大样地为平台的生物多样性综合研究模式,建成了以近地面遥感、卫星追踪、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为支撑的生物多样性网络监测体系,在森林大样地平台建设与研究、大型动物监测网络、卫星追踪鸟类迁徙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未来,SinoBON将通过核心监测点与辅助监测点结合的方式,结合地面人工观测与连续数据自动采集技术,进一步优化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内容和空间布局;同时整合国内和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技术力量,加强多物种、多营养级互作关系的研究,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 中国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进展评述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近 20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快速发展,在生物多样性志书编研、生物多样性起源与演化、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及与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关系、生物多样性威胁因素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生物多样性科学方面的理论性突破仍较少。为促进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建议: (1)加强生物多样性科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及可持续利用的结合;(2)加强新技术与新方法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3)加强与扩大国际合作。

  • 中国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建设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9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生物多样性大数据资源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也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将包括基于宏观与微观生物生态数据协同整合的大数据库和大数据深度挖掘与模型模拟运算库,支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源数据整合和共享的标准以及数据集成应用的方法,实现古生物化石数据与遗传组学数据、生理与性状数据、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跨学科数据融合,与地理、气象、遥感、环境、国民经济等跨领域数据整合,形成完整的共享数据集或栅格化图集。利用分析模型和可视化技术实现对多源生物多样性数据集的挖掘和利用,构建开放开源的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处理利用的通用接口,建立一个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为核心的包括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管理、高效分析和可用易用的综合大数据系统,面向政府部门提供标准化、可视化服务,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支撑我国生物多样性交叉学科前沿领域科学发现和产业创新发展。

  • 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6-05-03

    摘要: 利用2011–2012年野外标准地实测资料, 结合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 研究了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602.73 Tg, 其中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分别为122.88 Tg、16.73 Tg、11.36 Tg和451.76 Tg, 分别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20.39%、2.78%、1.88%和74.95%; 在各森林类型中, 阔叶混交林碳储量为138.03 Tg, 所占比例最大(22.91%);在森林各龄组中, 幼、中龄林约占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70.66%, 是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20.80 t·hm–2, 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密度分别为24.65 t·hm–2、3.36 t·hm–2、2.28 t·hm–2和90.51 t·hm–2。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层碳储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说明土壤层碳储量对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贡献较大。浙江省天然林乔木层碳密度整体表现为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 而人工林乔木层碳密度表现为过熟林>近熟林>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浙江省幼、中龄林林分面积比重较大, 占全省森林面积的76.76%, 若对现有森林进行更好的经营和管理, 可以增加浙江省森林的碳固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