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2021-02-18
  • 基于合成平均刺激的平均表征机制––来自平均面孔吸引力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18

    摘要: 人类能够快速提取集合中的统计信息,形成平均表征。对于平均表征的产生机制,研究者提出整合集合成员以合成平均刺激,或计算集合成员特征值的平均值两种观点。以往研究中合成的平均刺激的特征值和计算成员特征值的平均值两种方式的结果相似,难以区分两种观点。由于多个面孔的吸引力评分的均值与用这些面孔合成的平均面孔的吸引力评分存在差异,本研究使用经典的平均辨别任务(实验1和2)和吸引力评价任务(实验3和4)为平均表征的产生来源于合成平均刺激的观点提供了支持证据。四个实验分别采用大容量面孔集合和小容量面孔集合探讨平均表征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大、小集合都形成了平均刺激,并且平均表征的评定和加工可能更多依赖合成的平均刺激,而非简单的对成员特征值进行平均;此外,集合吸引力出现了高评现象,但小集合高评现象更少出现,说明平均刺激的作用受到集合大小的影响。本研究为集合平均表征的形成机制和面孔集合吸引力高评现象的产生机制提供了新证据。

  • EMMN受偏差-标准刺激对和情绪类型的影响: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18

    摘要: 自动探测面孔情绪的变化对个体生存是十分重要的。许多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的研究表明情绪失匹配负波(EMMN)可以作为检测面孔情绪自动加工的指标。前人的研究表明偏差-标准刺激对(不同/相同)和情绪类型(消极/积极)影响了EMMN效应,但是结论存在争议。本研究对36项以EMMN为指标的研究(共733名被试)进行元分析。结果表明:(1)在早期(0 - 200ms)和晚期(200 - 400ms)都发现了显著的EMMN效应,偶然呈现的情绪性面孔在两个时间窗内诱发更负的ERP,表明EMMN反映了面孔情绪相关的早期和晚期ERP成分的概率效应;(2)偏差-标准刺激对类型调节了早期而不是晚期EMMN效应:在早期区间内,不同的偏差-标准刺激对诱发了更大的EMMN;(3)在相同偏差-标准刺激对的研究中,等概率和非等概率的EMMN效应在两个时间窗内都没有显著差异;(4)早期和晚期EMMN都具有消极偏向,即,消极情绪诱发的EMMN显著大于积极情绪诱发的EMMN。这些结果表明,EMMN效应受到偏差-标准刺激对和情绪类型等实验变量的影响。

  • 面孔吸引力同化的连续性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18

    摘要: 以往研究表明目标面孔的吸引力评价会偏向背景面孔,产生同化效应。但同化效应的计算常常是对不同背景下目标面孔吸引力评分进行比较,并没有考虑目标面孔单独呈现时的吸引力评分,可能是虚假的同化效应。本文以单独呈现的目标面孔吸引力评分作为基准值计算同化效应,考察了呈现时间和目标与背景面孔吸引力的差异对目标面孔吸引力评价的影响。结果发现,个体对目标面孔吸引力的评分会偏向背景面孔的吸引力,并表现出同化的连续性效应,即目标和背景面孔的吸引力差异越大,同化效应越小。

  • 傅斯年的心理学探索及其贡献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史 提交时间: 2021-02-18

    摘要: 傅斯年是被忽视的近代中国心理学人,他与心理学渊源极深,不仅是近代科学心理学思想的学习者、传播者,也是科学心理学思想的践行者。傅斯年学习心理学前后共十二年,写有《心理分析导引》专著一部,最早翻译麦独孤的《群体心理学》,另有《性命古训辩证》等哲学著作和多篇文章阐述其心理学观点。傅斯年认为中国近代学术包括心理学研究必然走向科学化,做出“科学化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的基本判断,将“有群众无社会的无秩序取向”“心中无主义的心气薄弱性”“万恶之源的家庭教育”作为当时民众心理发展的三大障碍,并倡导民众确定一个健康的、即物穷理的、积极努力和纪律约束并存的人性观。傅斯年参与了“中研院”心理研究所、中山大学和台湾大学心理系的创建,与蔡元培、汪敬熙、唐钺、苏芗雨等心理学人关系密切,共同推动了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早期中国心理学学科建设,其一生中存在一条选择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离开心理学又助推心理学和运用心理学的心灵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