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 中草药降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链球菌感染患者再入院的风险:一项匹配队列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6-1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已知急性风湿热和链球菌(ASO)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是ASO的免疫介导后果,而ASO对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危害鲜有报道,本研究评估了ASO对于RA患者再入院的关系。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探讨中草药与RA合并ASO感染(RA-ASO)患者再入院率的关系。方法 使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选取2013年6月—2021年6月的RA患者数据。依据纳排标准共纳入1233例RA患者,根据是否合并ASO感染(ASO>50kU/L)将患者分为单纯RA组(989例)和RA-ASO组(244例)。244例RA-ASO患者中随访期使用中草药患者131例,未使用中草药患者113例;然后采用1∶1倾向评分匹配原则将RA-ASO患者分为中药组(113例)和非中药组(113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探究RA-ASO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并通过聚类,对TCM组的113例患者所使用的前20味中草药进行聚类,并与再入院减少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RA-ASO组患者平均年龄、60~89岁老年人占比低于单纯RA组,改善疾病的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使用率、再入院率、ASO高于单纯RA组(P<0.05)。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HR=1.01,95%CI=1.01~1.01,P<0.01)、骨关节炎(HR=1.65,95%CI=1.07~2.54,P=0.02)、间质性肺炎(HR=1.63,95%CI=1.11~2.39,P=0.01)、使用糖皮质激素(HR=1.51,95%CI=1.02~2.22,P=0.04)的RA-ASO患者再入院风险升高;使用中草药(HR=0.57,95%CI=0.39~0.83,P<0.01)的RA-ASO患者再入院风险降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间质性肺炎(HR=1.54,95%CI=1.02~2.32,P=0.04)、红细胞沉降率升高(HR=1.78,95%CI=1.06~3.00,P=0.03)的RA-ASO患者再入院风险升高;使用中草药(HR=0.48,95%CI=0.31~0.75,P<0.01)的RA-ASO患者再入院风险降低。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组RA-ASO患者再入院率低于非中药组(χ2=10.989,P<0.001),中药组女性RA-ASO患者再入院率低于非中药组女性患者(χ2=4.118,P=0.042)。其中再入院的减少与泽泻、桃仁、蒲公英等中草药具有强关联。结论  中草药治疗可能与RA-ASO患者的再入院率较低有关。对于RA-ASO患者,可考虑中草药治疗,以减少患者再入院。

  • 我国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卫生信息化政策评价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6-1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卫生信息化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医改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卫生信息化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政策支持对卫生信息水平的快速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关于卫生信息化政策量化评价研究较少,需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政策提升以推动卫生信息化的高效、高质量发展。目的 对我国卫生信息化政策进行梳理和量化评价,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策略与思路参考。方法 通过对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医疗保障局等政府部门官方网站及中国知网、国脉电子政务网等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获取2014—2023年政府出台的卫生信息化相关政策,运用ROST内容挖掘系统(ROSTCM)质性分析软件进行文本挖掘,构建政策建模一致性(PMC)指数模型评价相应政策,并通过设置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对卫生信息化政策的基本情况和政策整体性进行量化评估分析。结果 共检索筛选出11份政策文件。通过PMC建模方法及多源流理论确立PMC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在选取的11项政策样本中,PMC平均分数(6.77)处在良好水平,在一级指标中政策工具(0.39)和政策级别(0.56)有较大提升空间,在二级指标中政策性质的预期变量(0.55)和政策实施的技术支持变量(0.09)有较大提升空间。结论 当前我国信息化在多个方面表现良好,政策目标明确,内容全面合理,推进卫生信息化工作有效开展,但政策工具和政策级别角度有待提升,仍需进一步规划预期任务、描述发展前景,拉动建设需求并保障必要投入,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建设,加快规范与标准制定,促进跨部门协作。通过科学的政策体系推动卫生信息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与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6-1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胰岛素抵抗(IR)与心房颤动(AF)及心房重构有关,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作为IR新型简单且有价值的指标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AF相关性的研究甚少。目的 探讨CHF患者TyG指数与AF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CHF患者4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CHF患者是否发生AF将其分为两组:AF组(138例)和非AF组(279例)。依据四分位数将TyG指数分为4个水平:Q1(TyG指数≤8.20)、Q2(8.208.84)。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TyG指数及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超声心动图资料等。利用LASSO回归算法进行变量筛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F患者TyG指数与AF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并构建回归模型。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TyG指数对CHF患者发生AF的预测价值。绘制TyG指数与CHF患者AF发生风险相关性的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结果 AF组患者BMI,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Ⅲ~Ⅳ级、高血压比例,血尿酸(SUA)、三酰甘油、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TyG指数、左心房内径(LAD),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利尿剂使用比例高于非AF组,而总胆固醇(T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左心室射血分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使用比例低于非AF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OR=1.749,95%CI=1.048~2.918,P=0.032)、BUN升高(OR=1.269,95%CI=1.104~1.457,P=0.001)、SUA升高(OR=1.002,95%CI=1.000~1.005,P=0.047)、TyG指数升高(OR=2.360,95%CI=1.397~3.987,P=0.001)、LAD升高(OR=1.065,95%CI=1.034~1.097,P<0.001)、使用利尿剂(OR=4.019,95%CI=2.140~7.548,P<0.001)是CHF患者发生AF的危险因素;Ccr升高(OR=0.985,95%CI=0.975~0.996,P=0.006)、TC升高(OR=0.587,95%CI=0.445~0.775,P<0.001)、使用ACEI/ARB类药物(OR=0.427,95%CI=0.253~0.718,P=0.001)是CHF患者发生AF的保护因素。充分调整混杂因素后,与Q1水平相比,TyG指数Q2、Q3、Q4水平CHF患者AF发生风险分别是Q1水平的1.902倍、2.060倍和2.841倍(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TyG指数与AF发生风险呈线性正相关(P非线性=0.494)。TyG指数及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CHF患者发生A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95%CI=0.608~0.724,P<0.001)、0.843(95%CI=0.803~0.882,P<0.001)。此外,TyG指数与AF的相关性在不同亚组中一致。结论  在CHF患者中,TyG指数与AF发生独立相关,且在识别该类患者AF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CT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对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6-1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目前,血流储备分数(FFR)值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的功能和生理学“金标准”指标,与之相比,CT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反映的冠状动脉病变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在区分病变特异性缺血方面,都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和鉴别能力。目的 评价CT-FFR对冠状动脉梗阻性稳定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1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因稳定性胸痛行CCTA检查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2(0,25)个月。按照随访期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研究对象分为MACE组(55例)和非MACE组(61例)。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和CT-FFR值之间差异性;再分别根据狭窄程度及CT-FFR中位数将患者分类,比较不同分类患者MACE总发生率和随访6个月MACE的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CT-FFR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狭窄程度、CT-FFR及二者结合后对冠状动脉梗阻性稳定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的ROC曲线,并依据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指标的预测性能。结果 116例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中位数为70%(60%,80%),中位CT-FFR为0.79(0.74,0.85)。MACE组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高于非MACE组(Z=-4.41,P0.8患者(χ2=30.025,P0.8患者,狭窄程度70%~90%+CT-FFR≤0.8的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其他分类(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CT-FFR呈负相关(r=-0.487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OR=3.085,95%CI=1.147~8.298,P=0.026)、CT-FFR≤0.8(OR=6.527,95%CI=2.560~16.641,P<0.001)是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联合CT-FFR预测患者发生MACE的价值更高(AUC=0.812,95%CI=0.731~0.892,P<0.001)。结论  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CT-FFR≤0.8可能是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与狭窄程度相比,CT-FFR对预测冠状动脉阻塞性稳定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具有增益价值,狭窄程度与CT-FFR结合后的预测性能更佳。

  • 分子生物技术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诊疗中的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6-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性脂质代谢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进而增加罹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个体、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影响。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筛查、诊断和治疗均至关重要。本文系统总结了基因检测技术,特别是第二代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筛查的效率和诊断的准确性,但同时也引入了许多意义不明的突变。与药物治疗不同,转基因技术或基因编辑技术可纠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体内的分子缺陷,有望在分子层面根治此病。但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治疗方式存在肝损伤等不良反应,并且仍需长期随访明确其疗效。因此,本文综述了基因检测和基因治疗等分子生物技术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诊疗中的最新进展,旨在为后续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 外周血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对肺癌预后的评估价值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6-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世界范围内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且呈升高趋势,目前针对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已有许多研究,但仍缺乏早期评估肺癌预后的简便、有效手段。目的 探讨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对肺癌患者的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5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评估患者是否出现疾病进展,随访至2023年5月。将出现肿瘤复发、转移或死亡的患者纳入预后欠佳组,余纳入预后良好组,并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通过组间差异性比较筛选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子并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讨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绘制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评估肺癌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其预测价值;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汇总数据和国际肺癌研究联盟分别收集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肺癌的相关数据集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评估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肺癌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 按照肺癌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72)和预后欠佳组(n=80),两组患者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肺癌生存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HR=1.58,95%CI=1.03~2.44,P=0.037)。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组的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618.44±72.57)d]短于正常组的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842.32±76.04)d](P=0.048)。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预测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34。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得出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能是东亚人群中肺癌的总体风险因素,且为不利因素(OR=1.07,95%CI=1.01-1.13,P=0.03)。结论 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不利因素。

  • 慢性病患者云随访服务体验量表的研制及其信效度检验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6-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随访是慢性病患者疾病管理的必要步骤,云随访作为新型的随访形式可能有助于提高随访质量,但目前缺乏从患者角度出发的云随访服务质量评价工具。目的 研制慢性病患者云随访服务体验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旨在为云随访服务质量的评价提供工具。方法 以服务质量(SERVQUAL)评价模型为指导,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函询及预调查形成量表;于2022年8—10月在杭州市某三甲医院和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慢性病患者(n=480)进行调查,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 形成慢性病患者云随访服务体验量表包含5个维度、37个条目,从患者的感受和期望两个方面进行评定。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62,折半信度为0.732,重测信度为0.844。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980;量表和满意度评分相关系数为0.754(P<0.01);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量表拟合度良好;量表各条目的载荷系数为0.514~0.988(P<0.001),各维度组合信度为0.947~0.987,平均提取方差值(AVE)为0.693~0.947;维度之间相关系数均小于所对应的AVE平方根。结论 本研究研制的慢性病患者云随访服务体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慢性病患者云随访服务体验的评估。

  • 新形势下上海社区母婴保健服务开展现状的质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6-1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随着我国出生人口的断崖式下降及生育政策的接连调整,重新审视母婴保健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是必然的,但这也给母婴保健服务的重要供给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的 了解上海社区母婴保健工作开展的现况,以期为提升基层母婴保健服务水平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 2022年8月—2023年4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在上海市中心城区的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参与式观察期间,对10位母婴保健服务提供者开展个人深度访谈,并组织上海市城乡结合区的12位社区母婴保健服务提供者进行焦点小组访谈。此外,邀请8位进入妇产科医联体建设的三级医院产科工作人员开展2场焦点小组访谈,从不同角度获取信息。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11个亚主题:(1)部分保健项目落实不佳:心理保健缺乏、避孕指导难达效果、中医保健落实难度大;(2)人力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人力资源不足、专业知识技能欠缺、工作积极性差、家庭医生团队作用甚微;(3)服务执行过程困难重重:跨区管理难度大、居民参与度低;(4)服务整合协作有待完善:上级医疗机构定位偏离、各机构间沟通协调不足。结论 当前上海地区社区母婴保健服务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应充分利用医联体建设机遇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建立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各层级机构任务分工的同时,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真正激发社区母婴保健服务人员的士气和服务热情。多措并举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社区母婴保健任务需求。

  • 中国共病加权指数与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关联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6-1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慢性病共病给老年人卫生服务带来挑战,探索老年人慢性病共病负担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病加权指数(CMWI)是中国已开发的用于衡量我国中老年人群共病负担的指标,目前尚缺乏CMWI与卫生服务利用关联性的队列研究。目的 探索老年人慢性病共病负担与卫生服务利用的关联,为改善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干预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12月—2024年1月,以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为例,收集该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中2017—2021年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建立老年人健康体检自然人群队列。以该时间段内首次体检时间为基线,使用CMWI衡量老年人基线的慢性病共病负担,采用负二项回归分析个体基线的CMWI分别与其在随访时间内利用的总门诊次数、慢病相关门诊次数、总住院次数以及慢病相关住院次数的关联性。结果 39989例老年人中,有14991例(55.18%)患有慢性病共病,CMWI值为[1.3(0,2.3)];在平均1268d随访时间内,26141例(65.37%)利用过门诊服务,总门诊次数为[2(0,6)]次,慢病相关门诊次数为[1(0,4)]次;7332例(18.34%)利用过住院服务,总住院次数为[0(0,0)]次,慢病相关住院次数为[0(0,0)]次。不同年龄段、性别、文化程度以及CMWI的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年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协变量后,负二项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MWI是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次数增加的危险因素(IRR>1),CMWI每增加1个单位,总门诊次数增加1.210次(95%CI=1.196~1.224),慢病相关门诊次数增加1.276次(95%CI=1.259~1.292),总住院次数增加1.277次(95%CI=1.244~1.312),慢病相关住院次数增加1.286次(95%CI=1.252~1.321)。结论 CMWI是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次数增加的危险因素,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次数随着CMWI值的增大而增加,应重视老年人的慢性病共病负担,为改进我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干预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预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机器学习预测模型为例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5-2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给患者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预测模型在患者的诊治决策、预后管理以及卫生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其价值也愈发重要。机器学习方法是预测 AIS 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之一,且已广泛应用。本文以机器学习方法为重点,就AIS预后预测研究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并提出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 AIS 患者预后结局早期评估与预测在方法上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 农村老年人臂间血压差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5-2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臂间血压差(I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但IAD与MCI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农村老年人IAD与MCI的关系,为明晰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9年7—8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2个县(区)5个乡镇的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一般体格检查、认知功能检查及双臂血压测量。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估日常生活功能状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老年人IAD与MCI的关联性。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95份,排除问卷信息不完整、未进行血压测量、未进行血液检查对象,最终纳入1088名参与者的数据进行研究。1088名农村老年人中,共检出MCI患者138例(12.68%),臂间收缩压差(sIAD)≥10mmHg者99例(9.10%),臂间舒张压差(dIAD)≥10mmHg者80例(7.35%)。与IAD<10mmHg人群相比,IAD≥10mmHg人群的MCI患病率更高,MMSE总分、定向力、语言能力和延时回忆力得分较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IAD与MMSE总分(rs=-0.094)、定向力评分(rs=-0.082)、语言能力评分(rs=-0.065)和延迟回忆力评分(rs=-0.104)呈负相关(P<0.05);dIAD与MMSE总分(rs=-0.080)、定向力评分(rs=-0.094)和注意计算力评分(rs=-0.063)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AD每增加1mmHg,MCI发生风险增加8.80%(OR=1.088,95%CI=1.046~1.131;P<0.001);sIAD≥10mmHg(OR=2.169,95%CI=1.262~3.728;P<0.05)和dIAD≥10mmHg(OR=1.926,95%CI=1.047~3.542;P<0.05)是老年人发生MCI的影响因素。结论 农村老年人MCI患病率为12.68%,其IAD升高与MCI发生风险增加相关,IAD≥10mmHg人群MCI患病风险高于IAD<10mmHg人群。

  • 误诊为肺炎的中高危肺栓塞继发肺梗死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5-2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尽管近年来肺栓塞继发肺梗死的病例不断见诸报道,但该病的误诊仍较普遍,其中最常被误诊为肺炎。尤其是存在中高危风险患者,延迟诊断、未能及时接受治疗将会影响患者的预后。目的 总结中高危肺栓塞继发肺梗死误诊为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早期诊断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2023年确诊为中高危风险肺栓塞继发肺梗死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误诊情况,根据诊断情况分为误诊组(曾误诊为肺炎离院回家)和对照组(门诊或急诊科首次就诊即正确诊断)。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中高危风险肺栓塞继发肺梗死误诊为肺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中高危风险肺栓塞继发肺梗死误诊为肺炎的预测价值,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共纳入患者101例,其中70例中高危肺栓塞继发肺梗死患者误诊为肺炎。2017—2023年中高危肺栓塞继发肺梗死患者误诊为肺炎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依次为100.0%、83.3%、74.1%、71.4%、63.2%、66.7%、50.0%,P=0.010)。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8.271,95%CI=4.373~76.339,P<0.001)、发热(OR=16.073,95%CI=3.510~73.786,P<0.001)、胸痛(OR=6.660,95%CI=1.571~28.233,P=0.010)和不伴有呼吸困难(OR=9.027,95%CI=2.049~30.249,P=0.003)是中高危风险肺栓塞继发肺梗死被误诊为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变量联合模型 =-6.624+0.095×年龄 +2.510× 发热 +2.683×不伴有呼吸困难,联合模型预测中高危风险肺栓塞继发肺梗死被误诊为肺炎的AUC为 0.880(95%CI=0.802~0.959),最佳截断值0.854,灵敏度0.871,特异性0.806。联合模型预测价值优于单因素指标如年龄(Z=2.771,P=0.006)、发热(Z=4.653,P<0.001)及不伴有呼吸困难(Z=4.014,P<0.001)。结论尽管2017—2023年中高危肺栓塞继发肺梗死患者误诊为肺炎的比例有所降低,但当老年肺栓塞患者出现发热、胸痛并且不伴有呼吸困难时,临床医生应注意肺梗死与肺炎的鉴别诊断。

  • 以患者为中心的慢阻肺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的实施现状:一项范围综述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5-2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质量改进中,将患者从医疗服务的接受者转变为合作者,将患者在医疗全流程中的体验和需求整合到医疗服务实践中,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有效性、效率和质量。然而,已被证明有效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策略在我国慢阻肺领域中如何实施尚有待探索。目的对国内外慢阻肺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策略的实施现状进行范围综述,旨在为构建适合我国环境的慢阻肺患者参与实施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的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 2022-11-29。采用主题分析法梳理慢阻肺患者参与的实施现状。结果 共纳入37篇文献。根据参与类别分为直接参与诊疗、参与组织层面的设计与管理、及参与临床研究三类。根据参与强度分为咨询、参与和合作领导三层。参与强度与类别交叉为 9 类参与行为矩阵。慢阻肺患者参与实施主要体现在5类8项行为:包括直接参与诊疗类的参与(患者对治疗计划提出意愿和偏好);组织管理层面的咨询(调查了解患者治疗体验、组织患者讨论其关注的问题)和参与(参与医疗质量改进工具开发);以及患者接受临床研究层面的咨询(倾听患者需求)和参与(对干预措施提出意愿和偏好、参与评估工具开发、参与研究设计与实施讨论)。调查患者治疗体验(10/37,27.03%)及收集患者对研究干预措施的意愿和偏好(10/37,27.03%)是实施较多的两类慢阻肺患者参与行为。结论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的行为措施较多,但在慢阻肺领域落地实践的尚较少,且极少见患者参与对临床结局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评估,如何促进我国乃至全球慢阻肺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的实施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 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的治疗惰性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5-2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慢性病,基层医生是高血压管理的主力军,而医源性治疗惰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高血压控制的达标情况。目的 调查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的治疗惰性现状,并分析治疗惰性成因,为改善我国高血压控制率提供参照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于2023年7-8月向天津市32家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基层医生发放调查问卷,从高血压诊疗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软理由”“高估治疗效果”“医保政策”这3个维度评价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的治疗惰性现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治疗惰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07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有效回收率97.96%。(1)基层医生高血压诊疗知识得分为6(0.5),得分率为61.19%(5.50/9.00);高血压治疗惰性总得分为48(7.0)分,得分率为56.55%(45.24/80.00)。(2)“软理由”维度得分为26(4.8),得分率为51.97%(25.89/50.00);“高估治疗效果”维度得分为10(2.0),得分率为65.42%(9.81/15.00);“医保政策”维度得分为6(2.5),得分率为44.64%(6.96/15.00)。3个维度治疗惰性平均得分比较,“医保政策”维度得分相较于其他两组得分最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涉农区域、高血压诊疗知识掌握程度较低以及每周接诊高血压患者人数≤10人的基层医生治疗惰性倾向更高(P<0.05)。结论 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普遍存在治疗惰性,高血压诊疗认知水平较低、“高估治疗效果”和“软理由”是导致基层医生在高血压诊疗过程中存在治疗惰性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针对高血压治疗惰性的教育,开展多样化的诊疗知识及管理培训,同时推行临床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决策系统,或可有效改善基层医生的高血压治疗惰性。

  • 糖尿病自我护理指数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5-2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糖尿病难以治愈且患病过程漫长,自我护理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转归和健康结局至关重要,迫切需要理论指导下内容全面的糖尿病自我护理水平评估工具,以便及时掌握患者的自我护理情况,对应开展精准化护理。目的本研究旨在对糖尿病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ODI)进行汉化,并检验中文版SCODI的信效度,为中国糖尿病患者提供自我护理的科学评估工具。方法采用Brislin翻译模式将原版SCODI翻译成中文,并进行文化调试。采用连续抽样法,选取 2022 年 12 月—2023 年 6 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附属逸夫医院的 261 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使用研究者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汉化修订之后的中文版 SCODI 进行资料收集。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估中文版SCODI的结构效度。采用 Cronbach's α系数、折半信度和组合信度描述量表的信度。本研究以生理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作为效标检验中文版 SCODI 的效标关联效度,采用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探讨中文版 SCODI 得分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中文版 SCODI 包含 4 个分量表,共 40 个条目:自我护理维持得分为(75.94±13.15)分,自我护理监测得分为(70.65±18.71)分,自我护理管理得分为(69.16±18.24)分,自我护理信心得分为(85.41±13.63)分。自我护理维持分量表提取出 4 个因子(并发症筛查、运动锻炼、卫生保健、饮食服药),自我护理监测分量表提取出 2 个因子(身体监测、症状识别),自我护理管理分量表提取出 2 个因子(自主管理、咨询管理),自我护理自信分量表提取出 2 个因子(监测与管理信心、健康维持信心)。中文版 SCODI 总量表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15,折半信度为 0.836,组合信度为 0.912,4 个分量表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709~0.908。以生理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作为效标,各量表得分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s=-0.160、-0.300、-0.177、-0.192,P<0.001)。结论 基于慢性病自我护理中层理论开发的中文版 SCODI 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估中国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

  • 成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基层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5-2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高血压、2 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被统称为“三高”,常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中,显著增加了患者的住院和死亡风险,以及相关疾病负担。因此,有必要对三者进行共同风险管理和规范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慢性病防治的“主战场”,现有临床证据对“三高”人群的基层预防、治疗及管理具有重要启示,但目前国内外尚无适用于基层的“三高”共管规范、共识和指南。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等 4 家学 / 协会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并邀请心血管、内分泌、药学及公共卫生等诸多领域专家 / 学者共同参与,广泛征询基层医务人员临床实践需求,在整合与评价“三高”基层防治相关证据的基础上,经过多轮讨论、修订与投票表决,形成了包含 21 条推荐意见的“三高”基层防治专家共识。本共识的推荐意见旨在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三高”防治意识和能力,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三高”防治提供科学的策略支持,为实施具有基层特色的“三高”共管奠定坚实基础。

  • 基于三维分析框架的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量化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5-2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全面推进不足7年,仍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问题,保障机制不健全是阻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的关键问题,亟须科学且合理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来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目的 对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文本内容进行量化分析,探究现有政策的侧重点及不足,为后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发展和优化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 于2023-01-10,检索中国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官方网站,获取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的政策文件15份,检索时限为2015-01-01至2022-12-31。构建政策工具-利益相关者-政策力度三维分析框架,对政策文件进行分类、编码及分析。结果 政策工具维度中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工具分别占30.5%(69/226)、19.0%(43/226)、50.5%(114/226),利益相关者维度中家庭医生、签约者、未签约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二级及以上)、政府分别占29.2%(123/422)、14.7%(62/422)、9.2%(39/422)、21.3%(90/422)、13.3%(56/422)、12.3%(52/422),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平均力度值为2.2分。政策工具-利益相关者交叉维度中,利益相关者在供给型、环境型工具中的分布情况欠佳,子工具存在缺位现象;政策工具-政策力度交叉维度中,环境型工具随着政策力度的加大受到更多使用;利益相关者-政策力度交叉维度中,各利益相关者的政策力度匹配分数具有较大差异,家庭医生主体分数最高(311分),未签约者主体分数最低(90分)。结论 政策工具角度,应合理配置政策工具,不断调整使用比重,优化内部结构,并提升利益相关者间政策工具分布的合理性;利益相关者角度,应统筹兼顾所有利益相关者,明确各自定位,着重关注未签约者需求;政策力度角度,应强化政策监督管理能力,持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执行力度。

  • 程序性评价在全科临床诊疗思维课程评价中的应用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5-2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全科临床诊疗思维是全科医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诊疗服务的关键,但因其属于无法被直接观察的抽象能力,所以并不适合用传统的方法来对该能力进行评价。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优化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来提高全科医生临床诊疗思维培训效率、丰富医学教育评价。方法 于2022年9~12月,以同济大学医学院38名全科方向硕士研究生为对象,根据生源类别分为在职组16人与住培组22人。课程包含核心、案例、结果3个模块,采取混合式教学方法开展实践。定量评价的内容为技能评分表、PBL评分表与案例评分表,主观评价的内容来自多源反馈。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学员核心和案例模块首次课程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个模块末次课程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全班以及两组学员在核心和案例模块首、末次课程的定量评价得分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观评价性质分为肯定性评价与改进性评价,发现随着课程的深入,核心模块与案例模块的肯定性评价数量与百分比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改进性评价数量与百分比则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结论 程序性评价能够丰富全科思维评价体系、推动学员循序建构全科思维,同时也发现了“翻转课堂”是程序性评价的呈现形式。

  • 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患者用药习惯的价值观与偏好:一项探索式混合方法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5-2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药物治疗是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重要基石,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价值观及偏好尚不清楚。目的探索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患者用药习惯的价值观及偏好,有助于减轻药物治疗负担,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方法本研究为探索性序列设计混合方法研究。首先采用分层目的抽样法,于 2021 年 11 月—2022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成都市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筛选符合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标准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访谈对象。通过焦点小组访谈法收集定性数据,了解受访者用药相关的行为、价值观与偏好。并应用 MAXQDA 2020 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类,用 Colaizzi 七步分析法进一步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炼访谈主题。完成定性研究后,结合访谈归纳的主题,再设计定量问卷。其次采用方便抽样法,于 2022 年 11 月—2023 年 2 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肾脏内科和神经内科门诊,以及成都市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符合心血管疾病一级及二级预防标准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一步就受访者用药相关的价值观与偏好的量化情况做出分析。结果定性研究共纳入 21 例受访者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共提炼出 4 个主题:(1)对药物的认知及行为;(2)用药的阻碍因素;(3)用药的促进因素;(4)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定量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 186 份(回收率93.5%),结果提示漏服药的行为普遍存在,并进一步证实定性研究中社会污名化和用药负担的存在。尽管用药的偏好具有高度异质性,调查对象普遍更倾向于更少的用药种类和频率,同时不倾向于使用注射制剂。结论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临床实践中,可考虑增加复方制剂的使用,同时将药物治疗方案与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整合,以减少用药负担。同时还应积极干预患者对疾病及药物的错误认知及行为,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 创新医防融合 共筑健康中国——2023 年健康中国研究网络专家共识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创新医防融合机制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针对当前医防相对割裂的现状,健康中国研究网络通过汇集专家智慧,以医防融合的内涵、理念、体系、制度为基本框架提出“创新医防融合 共筑健康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指出,创新医防融合是以贯彻预防为主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引,以促进治疗和预防服务的有效协同为抓手,实现健康促进、预防、治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全链条服务的有机衔接,构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健康服务模式。创新医防融合在理念上应从单向的干预或治疗向综合式的健康管理转变,从供方决策向需方共同参与式决策转变,从短暂的医患关系向连续长期的责任制关系转变;在体系上应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协同,加强医疗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协作;在治理上应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与工作机制;在制度上应优化医防融合考核评价、筹资支付、薪酬绩效、人才培养使用制度,同时加快医防融合智慧赋能与宣传引导,推进医防人员通、资源通、信息通,打破医防分离,实现医防融合,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