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陈香碧
  •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对喀斯特坡地坡位与灌木物种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明确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侵染率对喀斯特坡地坡位 与物种的响应及其关键影响因子,是合理利用土壤 AMF 促进喀斯特植被恢复的前提。该文 在充分调查喀斯特峰丛洼地典型灌丛坡地环境背景信息的基础上,采用曲利苯蓝染色-镜检 法检测并计算典型灌木黄荆(Vitex negundo)、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和火棘 (Pyracantha fortuneana)根系 AMF 侵染频度、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等侵染率参数。结果如 下:(1)相同坡位火棘的侵染频度和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均显著低于红背山麻杆和黄荆;下 坡位黄荆和火棘的侵染强度均高于中/上坡位,而中坡位红背山麻杆的丛枝丰度显著高于上/ 下坡位(P<0.05)。(2)物种显著影响 AMF 侵染频度、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坡位显著影 响 AMF 侵染强度,物种与坡位的交互作用仅对 AMF 丛枝丰度有显著影响(P<0.05)。(3) 影响 AMF 侵染率的关键土壤因子是土壤深度和全钾含量(P<0.05)。因此,合理利用土壤 AMF 促进喀斯特区植被恢复需要考虑地形与物种的选择,且应注重兼顾喀斯特区的水土保 持。

  • 秸秆还田替代化学钾肥对喀斯特峰丛洼地春玉米产量及土壤钾素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1-2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基于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站2006年开展的玉米/大豆套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 利用2010—2014年监测数据, 研究等量氮磷钾投入条件下, 不同处理[对照(不施肥, CK)、全量化肥(NPK)、秸秆还田替代30%化肥钾(C7S3)、秸秆还田替代60%化肥钾(C4S6)]间秸秆还田与化肥施用的效果差异, 以期为喀斯特峰丛洼地农田生态利用秸秆还田替代化肥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1)施肥处理5年春玉米平均产量是不施肥处理的4.12~4.17倍, C7S3和C4S6处理产量分别是NPK处理的98.3%和98.7%, 施肥处理玉米产量及秸秆量均随时间呈增长趋势。2)施肥使玉米秸秆中含钾量、春玉米籽粒吸收氮磷钾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 但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3)在钾素回收率、钾素吸收利用率、钾肥农学利用率以及钾肥偏生产力方面, C7S3和C4S6处理与全量化肥NPK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NPK处理年均钾素盈余量为3.00 kg∙hm-2, 高于C7S3处理(-1.90 kg∙hm-2), 而C4S6处理钾素年均盈余量最大, 为8.22 kg∙hm-2, 实际平衡盈余率为7.4%。5)与试验初期相比, 不施肥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了15.9%, 施肥处理极显著增加了土壤中速效钾含量(PC7S3>C4S6, 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6)经过8年耕作, 土壤缓效钾表现为不施肥处理中呈10.9%的下降趋势; C4S6处理中则有不超过5%(为4.9%)的降幅; 化肥NPK处理中基本持平, 增幅1.3%; C7S3处理中达22.4%的较大增幅。综上所述, 秸秆还田替代部分化肥钾的施肥措施运用在喀斯特峰丛洼地可保持春玉米较高产量的同时, 还能维持土壤钾素动态平衡; 其中60%秸秆钾替代量更有利于维持钾素表观平衡, 而30%的秸秆钾还田量则更有利于土壤缓效钾的积累。

  • 等氮配施有机肥对喀斯特峰丛洼地农田作物产量与养分平衡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基于自2006 年在广西喀斯特峰丛洼地区开展的长期玉米/大豆套作定位施肥试验, 选择2010—2014 年监测数据, 探讨等氮量投入条件下, 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无机氮肥对喀斯特峰丛洼地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为喀斯特峰丛洼地农田作物高效施肥及提高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4 个处理:对照(不施肥, CK)、平衡施用化肥(NPK)、有机粪肥替代30%化肥氮(C7M3, 按氮素计算, 不z30%的PK 用无机肥补充, 肥料总量与NPK 处理相同, 有机粪肥为牛粪, 下同)、有机粪肥替代60%化肥氮(C4M6, 按氮素计算, 不足60%的PK 用无机肥补充), 每个处理4 次重复。于2010 年、2012 年、2014 年大豆收获后采集土壤样品, 测定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 1)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均高于CK 处理, 其中C4M6 处理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NPK 处理(PNPK>C7M3, 但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3)长期不施肥CK 处理玉米产量随着试验年限推移呈下降趋势, 降幅为5.45 g·m2·a1, 大豆产量却表现出增加趋势, 增幅为1.50 g·m2·a1。长期施肥处理中, 玉米和大豆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4)施肥处理中, 玉米季表现为钾素亏缺(NPK 处理除外), 大豆季表现为氮素亏缺。综合两季作物, 只有C4M6 钾素表现亏缺, 亏缺量为7.9 kg·hm2。磷素在各施肥处理中盈余量较大, 分别为81.2 kg·hm2(NPK)、83.4 kg·hm2 (C7M3)和74.8 kg·hm2 (C4M6)。综上, 在喀斯特峰丛洼地玉米/大豆套作制度下, 基于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特征提出有机粪肥可以代替部分化肥施用, 在玉米季适当“减氮、稳磷和增钾”, 大豆季“稳氮、减磷和减钾”的施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