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223Ra SPECT/CT模型显像探索研究

    分类: 其他 提交时间: 2024-06-12

    摘要: 探索Carlson 模型、PET/CT 模型、Hoffman 3D 脑模型223Ra SPECT/CT成像参数条件。在研究中,对Carlson 模型、PET/CT 模型、Hoffman 3D 脑模型进行 GE NM/CT 670 ES 质量控制测试,并获取三种模型的质量控制标准图像,然后对这三种模型进行223Ra SPECT/CT成像检查,将获得的图像与质量控制标准图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223Ra SPECT/CT 可以进行断层显像。Carlson模型223Ra SPECT/CT图像线性尚可、均匀性一般、热区分辨率(22.3mm)、冷区分辨率(22.3mm);PET/CT模型223Ra SPECT/CT图像尚可,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图像融合匹配度及衰减校正离散度等指标距99mTc SPECT/CT质控图像有一定的差距;Hoffman脑模型223Ra SPECT/CT图像显示脑内沟回、基底节核团显示欠清晰,需要继续提高图像质量。实验结果表明223Ra SPECT/CT 显像尚可,证明223Ra SPECT/CT可以在临床对患者进行显像,但是为了得到质量更好的图像,具体的显像参数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 圆环非线性恢复力的梁约束模型建模

    分类: 力学 >> 力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17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圆环隔振器是一种以圆环结构为基础的非线性隔振器,圆环结构在压缩变形过程中会受到压力和环面拉伸的耦合作用,从而产生非线性恢复力,对圆环结构非线性恢复力的精确建模是研究隔振器性能的关键。将圆环结构等分为多段曲梁,利用梁约束模型对每段曲梁建立计及几何非线性的力-位移关系模型,结合曲梁间的力传递关系和几何约束关系,建立了圆环整体在压缩过程中的非线性恢复力模型,并计算了圆环变形过程中所有分段点处的正应力。通过电子伺服疲劳试验机对圆环结构在压缩过程中的恢复力进行了测量,验证了梁约束模型的建模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梁约束模型可以表征圆环结构非线性恢复力特性,其建模精度与椭圆积分法相当,而模型表达式和求解过程都比椭圆积分法简洁。圆环在压缩量最大时正应力最大,此时最大正应力在圆环的上下端点。梁约束模型的建模精度随着分段数的增加而提高,当分段数大于12时,梁约束模型的恢复力计算误差小于2%。

  • Effects of interstitial cluster mobility on dislocation loops evolution under irradiation of austenitic steel

    分类: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提交时间: 2024-06-14

    摘要: The evolution of dislocation loops in austenitic steels irradiated with Fe+ is investigated using cluster dynam ics (CD) simulations by developing a CD model. The CD predictions a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the literature. The number density and average diameter of the dislocation loops obtained from the CD simula 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fro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observations of Fe+-irradiated Solution Annealed 304, Cold Worked 316, and HR3 austenitic steels in the liter ature. The CD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diffusion of in-cascade interstitial clusters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dislocation loop density and dislocation loop growth; in particular, for the HR3 austenitic steel, the CDmodel has verified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density and size of the dislocation loops.

  • 装配式方钢管约束混凝土桥墩恢复力模型研究

    分类: 力学 >> 力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17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采用ABAQUS通用有限元软件对装配式方钢管约束混凝土桥墩进行建模,计算了桥墩试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特征值; 以轴压比、长细比、约束系数、方钢管屈服强度、混凝土强度、钢管嵌入深度与桥墩边长比、嵌套钢管直径与桥墩边长比、嵌套钢管厚度与桥墩边长比为拓展参数,研究各参数对装配式方钢管约束混凝土桥墩荷载-位移骨架曲线的影响规律; 借鉴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的计算框架,拟合得出装配式方钢管约束混凝土桥墩各特征值(弹性刚度、水平荷载峰值、峰值荷载位移与下降段刚度)的计算公式; 该计算公式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良好,有限元分析值与公式计算值之比的平均值为1.004~1.035,均方差为0.133~0.162; 选取实际工程对算法进行实例验证,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数值吻合良好。

  • 水凝胶力学性能强化及典型应用研究进展

    分类: 力学 >> 力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17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水凝胶在生物医学、脑机接口、传感器、制动器等高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水凝胶在面对不同应用环境时仍存在力学性能上的挑战,包括易发生拉伸断裂、塑性变形以及疲劳破坏等问题,这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了增强水凝胶的力学性能以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本研究对当前不同组分水凝胶所具备的力学性能以及多种力学强化水凝胶的典型应用进行了综述。首先,对水凝胶的成分构成进行了介绍,包括天然聚合物水凝胶和合成聚合物水凝胶等。进而,通过系统总结不同水凝胶的力学特性和强化方式,深入剖析了抗拉强度、黏接强度和疲劳阈值等力学性能的优化途径。最后,指明了具有优秀力学性能水凝胶相应的应用场景,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综述提供了水凝胶力学性能提升的多元化视角和解决方案,为设计特定需求的新型水凝胶材料提供了科学指导。

  • 多维平行六面体模型非概率可靠性灵敏度分析

    分类: 力学 >> 固体力学 提交时间: 2024-06-17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可靠性灵敏度能够反映基本变量分布参数对可靠度的影响程度,为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提供指导。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平行六面体模型的非概率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方法。首先,给出基本变量域完全位于安全域时采用非概率可靠性指标,而基本变量域与安全域有交集时采用非概率失效度作为可靠性度量的原因。其次,推导结构线性系统的可靠性灵敏度解析式,并进一步探讨所提方法对结构非线性系统的适应性问题。最后,通过3个工程算例验证文中方法有效可行。

  • 父母情感温暖、自我控制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多基因的调节作用及父母差异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15

    摘要: 本研究构建 “环境×多基因—内表型—行为”理论框架,对880名中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研究,考察了自我控制在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地,采用多基因累加分数的研究范式,探讨多巴胺系统、血清素系统和催产素系统基因 (COMT 基因rs6269 、HTR2A基因 rs6313、OXTR 基因rs53576、OXTR 基因rs2254295 和OXTR 基因rs2254298)如何调节该中介机制,并检验其中的父母差异。结果显示:(1) 控制亲社会行为基线水平后,父母情感温暖不仅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还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对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2) 多基因累加分数与父母情感温暖的交互作用不能直接预测亲社会行为,而是通过自我控制影响亲社会行为,且该机制不存在父母差异。在多基因累加分数较高的青少年群体中,父母情感温暖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控制,进而影响亲社会行为;而在多基因累加分数较低的青少年群体中,该中介作用路径不显著。研究结果阐明父母情感温暖对青少年自我控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如何因多基因累加分数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有助于深化对亲社会行为发生机制的认识。

  • 热冲击下四边简支浅壳的动态突跳行为

    分类: 力学 >> 力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17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准确地分析和预测浅壳结构在热冲击下的动态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对于工程中普遍使用的壳结构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非线性浅壳理论,并使用Ritz法和Newmark直接积分法研究了内表面受热冲击作用的四边简支各向同性浅壳的动态突跳(snap-through)行为。分析结果表明:浅壳在足够强的热冲击下会发生动态突跳,而在突跳前后都会发生较剧烈的热振动; Budiansky-Hutchinson准则可用于判定发生动态突跳的临界热冲击条件。

  • 心理学与脑科学研究中的样本代表性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17

    摘要: 心理与脑科学以人类被试作为研究对象,其结果的可推广性(generalizability, 也称为普适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样本的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但心理学与脑科学研究中样本的代表性长久以来受到诟病。当前研究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1) 样本信息的缺失,大部分研究仅报告了被试的性别、年龄与国别,而被试的种族/民族、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等重要信息较少被报告,且从时间上看,这种状况未出现根本性改变;(2) 从已报告的信息来看,当前样本的代表性不足:女性被试多于男生,集中于西方的、年轻的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而中老年人、受教育水平较低人群及低收入人群较少被研究者关注,亚洲人/亚裔、黑人/非洲裔、西班牙裔/拉丁裔人群同样较少受到关注,从国别角度来说,亚非拉国家尤其是非洲、拉丁美洲与中东地区的人群较少出现在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中。以上两大问题的产生可能主要存在如下原因:方便取样法作为主要的取样方法;欧美研究者主导了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研究;整体上忽视文化以及不同人口因素的影响;研究者自身存有偏见。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研究者、学术组织、期刊编辑和基金资助方等多方的共同努力。提升样本代表性将有助于让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科学知识应用于更广泛的群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 抑郁症患者认知灵活性受损的脑电时频特征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17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抑郁症患者在对非情绪性和情绪性刺激是否均存在认知灵活性受损,并探索其认知灵活性受损的脑电时频特征。采用非情绪和情绪性两种任务转换范式,本研究采集被试的行为学和脑电数据,并取theta、alpha和beta频段神经振荡活动作为脑电时频指标,分析事件相关同步化或事件相关去同步化情况。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对非情绪性和情绪性刺激均存在认知灵活性受损,对非情绪性刺激的认知不灵活与较低的θ-ERS、过度的α-ERD和β-ERD活动有关,而对情绪性刺激的认知不灵活与较低的θ-ERS和过度的β-ERD活动有关。其中,β-ERD可能是一个敏感的生物标志物,可反映抑郁症认知灵活性受损。本研究不仅为理解抑郁症认知灵活性受损提供了新的见解,还进一步阐释了其背后的神经振荡机制。

  • 妒忌还是钦佩:员工对同事被授权的心理与行为反应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17

    摘要: 在强调激活个体及其自主性的背景下,授权的作用和意义日益凸显,然而员工如何看待同事被授权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完整的回答。基于社会比较理论,本研究从旁观者视角出发,探讨了不同程序公平感的员工在面对同事被授权时会产生何种情绪(妒忌vs.钦佩; 研究一和二)和行为反应(研究二和三)。研究一采用情景实验(N = 238),结果表明,当程序公平感低时,同事被授权和程序公平感交互对妒忌具有正向影响;当程序公平感高时,同事被授权和程序公平感交互对钦佩具有正向影响。研究二采用基于三时点的实地问卷调查(N = 306),研究三采用经验取样法(N = 1285),不仅再次验证了研究一的结果,还发现妒忌与职场排斥正相关,钦佩与观察学习正相关,并且妒忌和钦佩分别在交互项对结果变量(排斥和学习)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领导者正确认识授权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基于静态凝聚法的蜂窝芯轴向变胞元非均匀排布优化

    分类: 力学 >> 固体力学 提交时间: 2024-06-17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为了有效改善蜂窝结构的强度与刚度,提出利用静态凝聚法实现变胞元的几何参数和非均匀排布同时优化的方法。根据卡氏定理,推导胞元的等效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沿轴向均匀划分蜂窝芯为若干列子结构,利用有限元法得到子结构的刚度矩阵; 采用静态凝聚法建立超单元刚度矩阵,依据超单元节点编号装配获得蜂窝芯的整体刚度矩阵; 计算蜂窝芯在剪切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变形,并与ANSYS结果比较分析。以子结构的个数以及胞元的夹角、夹板宽与斜壁长之比为设计变量,胞元的等效弹性模量最大和蜂窝芯的变形最小为设计目标,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并研究蜂窝芯优化前后的静、动态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变胞元非均匀排布优化后,最大的位移、应力、应变均明显减小,且激励频率等于第二阶固有频率时振动最为强烈。研究结论可为蜂窝结构变胞元排布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 含表面双裂纹的钻杆管体断裂性能研究

    分类: 力学 >> 固体力学 提交时间: 2024-06-17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钻杆刺漏是钻杆在服役过程中最常见的失效形式,而钻杆表面裂纹的扩展是钻杆发生刺漏的直接原因。为更有效地评估钻杆表面含有多条裂纹时的安全性能,以某超深直井G105钻杆井口段为研究对象,建立管体外表面双裂纹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拉扭载荷下裂纹间距、次裂纹尺寸以及走向对环向主裂纹前缘J积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向排列的环向次裂纹是相对最安全的,可大幅消减钻杆主裂纹前缘的J积分; 环向排列的环向次裂纹相对最危险,可大幅增大钻杆主裂纹前缘的J积分; 轴向次裂纹可增大钻杆主裂纹前缘或部分前缘的J积分,但增幅相对环向排列的环向次裂纹来说要微弱得多。次裂纹对主裂纹前缘J积分的影响强度随两裂纹间距的增大或次裂纹尺寸的减小而减小。因此在对含表面双裂纹的钻杆进行分析时,在次裂纹尺寸较大且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应考虑次裂纹的影响; 在次裂纹尺寸较小或距离较远时则可忽略次裂纹,将模型简化为单裂纹钻杆模型进行分析。

  • 基于楔入劈拉试验的橡胶混凝土软化本构模型

    分类: 力学 >> 固体力学 提交时间: 2024-06-17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为确定橡胶混凝土的软化本构模型,对2种缝高比和5种橡胶掺量的混凝土试件进行楔入劈拉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依据试验结果,采用规范公式及能量守恒定律计算混凝土试件的断裂韧度和断裂能,并求解出PETERSSON、欧洲混凝土规范、XU和REINHARDT3种软化曲线的相关参数。根据3种软化本构关系得到黏聚韧度理论值,并与黏聚韧度试验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橡胶集料可提高混凝土的断裂失稳韧度和断裂能; 3种典型的混凝土软化模型均不能很好地描述橡胶混凝土的黏聚韧度; 对XU和REINHARDT软化关系式进行修正后,得到了橡胶混凝土的软化本构模型,可用于研究橡胶混凝土材料的抗裂特性。

  • 加热方式对花岗岩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分类: 力学 >> 固体力学 提交时间: 2024-06-17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为了对比微波加热和传统加热对花岗岩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微波加热和传统加热两种方式对花岗岩进行了不同温度加热处理(分别是300、500、600、800 ℃),对加热后的试样分别进行密度、纵波波速测量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两种加热方式下密度、波速、应力应变曲线、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规律,讨论加热方式对花岗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加热方式下,花岗岩的密度、波速、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随加热温度升高而降低,并且在500~600 ℃范围内降低速率最大。在相同加热温度下,微波加热会使花岗岩的密度、波速、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下降得更多。两种加热方式诱导的差异性随加热温度升高而增加。相比于传统加热,微波加热时间更短,一般仅为传统加热时间的1/7,微波加热在降低花岗岩性能方面效率更高。

  • 计算社会层面的死亡凸显及其对文化和经济决策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17

    摘要: 恐惧管理理论认为,死亡凸显会使个体在无意识中产生严重的焦虑感,并引发度改变。绝大部分基于恐惧管理理论的研究采用了实验方法,这些研究大多关注实验启动死亡想法所产生的结果,但很少考虑现实环境中死亡信息引发的效应。本研究基于文本大数据和大型社会调查结果探讨了现实社会环境中的死亡凸显效应。我们首先利用一个大型词向量库生成了与死亡相关的词语,根据报纸词频建立了各省的死亡凸显指数,发现省份死亡凸显水平与人口密度、突发环境事件、自杀率、文化紧度相关 (研究一)。然后使用跨时间的出版物文本,检查了死亡凸显对集体主义和文化紧度的影响,向量自回归结果显示死亡凸显对文化紧度具有较强的影响 (研究二)。最后,我们检验了省份死亡凸显对个体和家庭经济决策的影响,多层线性模型结果表明死亡凸显提升了家庭的储蓄率并降低了个体的代际合作意愿 (研究三)。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死亡在当代社会的影响,为恐惧管理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为理解文化与社会态度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

  • Geometric phase for twisted light

    分类: 光学 >> 量子光学 提交时间: 2023-02-19

    摘要: Polarization vectors of light traveling in a coiled optical fiber rotate around its propagating axis even in the absence of birefringence. This rotation was usually explained due to the Pancharatnam-Berry phase of spin-1 photons. Here, we use a purely geometric method to understand this rotation. We show that similar geometric rotations also exist for twisted light carrying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 The corresponding geometric phase can be applied in photonic OAM-state-based quantum computation and quantum sensing.

  • Compass-free migratory navigation

    分类: 光学 >> 量子光学 提交时间: 2023-02-19

    摘要: How migratory birds can find the right way in navigating over thousand miles is an intriguing question, which much interested researchers in both fields of biology and physics for centuries. There several putative proposals that sound intuitively plausible all remain contested so far because those hypothesis-models of magnetoreceptor to sense geomagnetic field need either extremely high sensitivity or humankind-like intelligence to guide. Here we explore theoretically that the birds can navigate to their destination through an entirely new scenario to sense the geomagnetic field. Our proposal is based on separate peaks of the resonance-fluorescence spectrum of a four-level system derived from the ferric sulfide cluster which exists in a protein complex (Drosophila CG8198) of migratory birds. As the separation of spectral peaks contains information about geomagnetic field at both current location and birthland, the change of such separation cues the bird to choose a right direction to move and double-resonance emerges once arrived the destination. Our theoretical mechanism can explain previous experiments on the disorientation of migratory birds caused by oscillating magnetic field naturally and more precisely. This work provides insight to explain migratory navigation and motivates possible manmade practical devices.

  • Coherent control of wave beams via unidirectional evanescent modes excitation

    分类: 光学 >> 量子光学 提交时间: 2023-02-19

    摘要: Conventional coherent absorption occurs only when two incident beams exhibit mirror symmetry with respect to the absorbing surface, i.e., the two beams have the same incident angles, phases, and amplitudes. In this work, we propose a more general metasurface paradigm for coherent perfect absorption, with impinging waves from arbitrary asymmetric directions. By exploiting excitation of unidirectional evanescent waves, the output can be fixed at one reflection direction for any amplitude and phase of the control wave. We show theoretically and confirm experimentally that the relative amplitude of the reflected wave can be tuned continuously from zero to unity by changing the phas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beams, i.e. switching from coherent perfect absorption to full reflection. We hope that this work will open up promising possibilities for wave manipulation via evanescent waves engineering with applications in optical switches, one-side sensing, and radar cross section control.

  • Revisit the Poynting vector in PT-symmetric coupled waveguides

    分类: 光学 >> 量子光学 提交时间: 2023-02-19

    摘要: We show that the time-averaged Poynting vector in parity-time (PT ) symmetric coupled waveguides is always positive and cannot explain the stopped light at exceptional points (EP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aradox, we must accept the fact that the fields E and H and the Poynting vector in non-Hermitian systems are in general complex. Based on the original definition of the instantaneous Poynting vector, a formula on the group velocity is proposed, which agrees perfectly well with that calculated directly from the dispersion curves. It explains not only the stopped light at EPs, but also the fast-light effect near it. This investigation bridges a gap between the classic electrodynamics and the non-Hermitian physics, and highlights the novelty of non-Hermitian op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