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我国牧草育种现状与展望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高产优质牧草品种是保证我国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我国牧草育种起步晚,工作进程十分缓慢,严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牧草品种。由于牧草一般具有自交不亲和、异花授粉、多倍体遗传、近交退化等特性,很难解析其重要农艺性状,导致牧草育种技术还停留在杂交选育为主的“2.0 时代”。分子设计育种是加快牧草新品种选育的好手段,但目前尚缺乏适用于牧草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为抢占牧草分子育种先机,中国科学院布局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 类)“创建生态草牧业科技体系”,以攻克“牧草复杂基因组功能解析”这一“卡脖子”技术,发展基于分子设计理念的牧草育种新技术,实现从传统育种到定向分子育种的跨越,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牧草品种。

  • 美国放牧地管理政策的历史演变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4-28

    摘要: 摘要 美国经历了草地退化、治理和管理政策调整三个时期。我国在经过放牧地退化和治理阶段之后,目前也正在面临“禁牧”政策适时调整问题。为此,本研究以文献综述方法,回归了美国放牧地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总结其中值得我国制定相关政策的借鉴之处。美国放牧地管理政策演变如下:1, 1862年《宅地法》颁布后,中西部州公共放牧地的私有化面积也限制为160英亩,因此保留了大量公共放牧地。随着中西部畜牧业的高速发展,美国放牧地退化和荒漠化达到非常严重的地步。 2,在罗斯福新政背景下,国会于 1934年颁布《泰勒放牧法》,对联邦放牧法案进行分类管理,要求在公共土地上放牧的牧民申请放牧许可证,并交纳放牧费用,并设立了行政机构对联邦公共土地进行管理。 3,国会在 1944-1962年间组建了土地管理局,上调放牧费。土地管理局开展季节性的休牧和禁牧,合理和规划放牧地,普及可持续的经营方式,并进行补播和围封等具体工程技术,初步遏制了草地退化的势头。 4,在 1960-1980年间,国会通过了《土地分类和多重利用法案》、《联邦土地政策和管理法案》、《公共放牧地改良法案》等一系列放牧地管理法案,确立了放牧地多功能管理原则,稳定了联邦对公共土地的所有权,将公共土地上的放牧权定义为许可证而非产权,具体规定了土地管理局的职责,建立了多部门协调机制,建立了美国放牧地管理政策体系。 5,在 1980年前后,美国中西部牧民发起“山艾树叛乱”,以反对美国放牧地管理政策。随着秉持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里根总统上台,美国放牧地管理2 政策开始回调。草地的放牧用途在草地管理中的地位回升。环保组织此时转向法庭诉讼来推动美国公共土地保护。 6,近期,美国政府通过信贷、保险、补贴等经济手段调节私有草地的生态环境,但是效果不甚理想。美国环保利益集团基于市场化生态补偿的“购买—禁牧”模式,没有取得法律地位。 7,美国放牧地管理政策的创立、发展和回调,与美国政治经济潮流密切相关。 最后,本文总结了美国放牧地管理政策中一些值得我国借鉴的方面。

  • JIPB对标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的卓越之路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4-01-23

    摘要: 【目的】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以下简称JIPB)通过对标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探索追赶、超越发展的对策与举措,为我国加快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采用数据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利用VOSviewer软件构建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通过与植物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以下简称JXB)对标,分析JIPB与JXB的主要文献计量指标,包括期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国际论文比、期刊引文指标、作者分布、学科辐射范围、年发文量和顶尖论文方面的情况。【结果】JIPB 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资助以来,通过采取由国内外一线权威科学家深度参与办刊、发表具有原始创新性的重大成果、建立专业的期刊管理体系、提供高效优质的出版服务等一系列举措追赶并部分超越JXB,建设成效显著。【结论】JIPB在卓越计划的资助下,以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为标杆,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其国际化发展策略以及办刊实践是对建设卓越期刊的有益尝试,探索出了一条我国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卓越之路。

  • STKOS中领域本体模型框架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17-05-10

    摘要: 摘要:[目的/意义] 构建普适的领域本体模型框架和规范的方法体系,为 STKOS 实现动态摘要:[目的/意义] 构建普适的领域本体模型框架和规范的方法体系,为 STKOS 实现动态建模的本体工具集和面向领域应用的本体网络提供建设依据。[方法/过程] 调研分析不同层次的领域本体模型,总结能够为 STKOS 本体建设提供的参考,构建 STKOS 中学科领域本体模型的三层架构,提出各层框架可遵循的方法,并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需求为例,阐述了本文模型框架在构建植物多样性领域本体的应用。[结果/结论] 按照领域本体模型三层架构所构建的植物多样性领域本体,较之其他领域本体,具有知识组织体系清晰、构建过程高效、所支撑应用场景丰富的优点,因此,该研究为 STKOS 快速而有效地构建领域本体提供了实用框架,未来可应用于知识服务平台语义层的建设。

  • 北亚热带山地生物多样性的长期监测研究及生态建设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长期生态学监测和研究揭示了北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维持机制,阐明了干扰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过程;凝练出神农架自然遗产的全球突出价值,构建的“廊道-踏脚石-关键栖息地”保护体系提升了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提出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体系及应用模式。长期生态学研究为我国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

  • 内蒙古26种常见温带灌木的生物量模型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10-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生物量模型是估算灌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采用4种数学模型(一元线性模型、二元线性模型、对数模型、幂函数模型),3个预测变量株高(H)、冠幅(C)、植株 体积(V)对内蒙古地区26种常见温带灌木进行生物量方程的拟合,同时比较不同生境类型间灌木根冠比的差异。结果表明:○1 最优生物量方程以幂函数模型和一元线性函数模型为主,最佳预测变量以冠幅(C)和植株体积(V)为主。○2 有17种灌木不同器官最优生物量方程的形式和预测变量相同,表明物种内的生物量方程形式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各器官生物量方程的系数又各不相同,因此分种进行不同器官生物量的拟合可以更准确地估算生物量。○3 草地灌木和山地灌木的根冠比显著大于荒漠灌木的根冠比。通过建立分种分器官的生物量估算模型,可以为内蒙古地区灌木生物量的计算以及灌丛生态系统碳库的估算提供便利。

  • 北方农牧交错带在保障国家大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对营养健康的更高要求,我国面临的粮食安全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口粮安全,而是逐渐演变为饲料粮安全,为此应树立大粮食安全观。文章分析了 2010—2019 年我国牛羊肉和牛奶的消费量及生产量,发现生产量的增长速度显著低于消费的增长速度,因而导致大量进口国外的牛羊肉和牛奶产品。对比世界和亚洲地区的平均消费量,未来我国的牛羊肉和牛奶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针对我国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 85% 左右、奶源自给率保持在 70% 以上的发展目标,如何实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提高畜牧业生产是一个重要课题。根据“以小保大”原理,通过发展小面积高产人工草地,服务大面积天然草地保护的生态草牧业,过去几年在国内不同区域的实践取得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文章就如何发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区域农牧系统的耦合效应,通过发展生态草牧业服务我国大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从而实现该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提出 4 点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总体规划;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加快优良牧草品种培育;加强草产品加工的科技研发,提高饲草原料的利用效率;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一批由畜产品产业主导的特色乡镇。

  • 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和功能区划助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北方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也是黄河、长江、澜沧江、滦河等江河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区,其对保障我国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在畜牧业生产中重视草地的生产功能,而忽视其生态功能,导致生产功能过度利用,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功能降低,继而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生态安全。开展北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制定北方草地主体功能区划,是构建和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科学配置草地的生态-生产功能,推进生态文明,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家重大科技需求。文章基于北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和资源环境条件的空间分异规律,将北方草地划分为7个功能区、25个亚区。该生态功能区划将为制定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布局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 杜鹃花属植物种间杂交向性的初步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5-2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摘要: 为了探讨杜鹃花属植物种间杂交的向性特征, 依据该属5亚属、3组、12亚组、32种、33对正反交组合与自交性质清楚的186个杂交组合, 对有关向性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杜鹃花属植物种间杂交由双向可育单向不育双向不育的比率变化与其亲本的系统位置由原始进化以及双亲间的亲缘关系由密切疏远同向, 原始的常绿杜鹃亚属(subgen. Hymenanthes)内种间比较进化的杜鹃亚属(subgen. Rhododendron)内易于杂交, 而该两亚属之间存在密切的亲缘关系, 因此其亚属间杂交的可育比率也高于其他亚属间杂交; (2)在进化维度上, 该属植物的种间杂交单向不育通常无固定的亲本搭配方向, 但常绿杜鹃亚属内(Intra-subgen. Hymenanthes)、杜鹃亚属内(Intra-subgen. Rhododendron)和映山红亚属羊踯躅亚属(subgen. Tsutsus subgen. Pentanthera)间的杂交搭配, 有一定的倾向性; (3)种间杂交可育性与自交特性不同的亲本搭配方式相关, 可育性大小的总倾向是SCSC>SISCSCSI>SISI, 其生殖进化方向是从自交亲和到自交不亲和, 并伴随异交生殖隔离的加强; (4)细胞不育和多倍体是引起单向不育的两个重要原因,SI亲本的介入会大幅度地增加种间杂交的不育比率。 关键词:杂交向性,正反交,亲和性,不育性,杜鹃花属 DOI:10.11931/guihaia.gxzw201803003 [1]收稿日期:2018-03-02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技术支撑体系专项(CZBZX-1)和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2013NZ0031) [Supported by Key Special Fund for Strategic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Technolog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CZBZX-1) ; Key Plannin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Office in Sichuan Province ( 2013NZ0031) ]。 作者简介:庄平(1957-),男,江苏武进人,学士,研究员,植物保育(E-mai l)pzhuang@ibcas.ac.cn。

  • 部分国产杜鹃花属植物种间可交配性及其特点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3-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加深认识杜鹃花属植物种间杂交可育性问题, 该研究以杜鹃花属5亚属、3组、17亚组38种, 计91个可育组合及109个不育组合的杂交结果为依据, 通过杂交可育指标频度分析, 初步揭示了该属植物种间可交配性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1)根据育性等级频度的研究, 可得到种间可交配性排序结果, A. 亚属级 常绿杜鹃亚属内杂交>杜鹃亚属内杂交>常绿杜鹃亚属×杜鹃亚属>杜鹃亚属×映山红亚属>常绿杜鹃亚属×映山红亚属>常绿杜鹃亚属×羊踯躅亚属>常绿杜鹃亚属×马银花亚属>杜鹃亚属×羊踯躅亚属, B亚组级 银叶杜鹃亚组×同亚属的其他亚组>云锦杜鹃亚组内杂交>云锦杜鹃亚组×银叶杜鹃亚组>银叶杜鹃亚组×杜鹃亚属各组>三花杜鹃亚组内杂交>云锦杜鹃亚组×同亚属其他亚组>云锦杜鹃亚组×杜鹃亚属各组>常绿杜鹃亚属的其他亚组×杜鹃亚属各组。(2)种间可交配性与亲本间的亲缘关系及染色体倍性有明显的关联, 与分类系统中所反映的类群亲缘关系契合, 原始的杜鹃花属植物类群如常绿杜鹃亚属可能比较进化类群具有更广泛的可交配性。(3)坐果率、绿苗率、绿苗系数和单位可育种子数量及其等级频度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杜鹃花属植物杂交可育性数量特征, 但也分别存在某些局限性, 建立综合评价方案和可育性等级频度指标十分重要。

  • 高通量作物表型监测:育种和精准农业发展的加速器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9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表型是研究“基因型-表型-环境”作用机制的重要桥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作物表型监测平台对于加速育种进程和辅助精准农业监测具有重要意义。Crop3D表型监测系统以水稻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实现了多尺度、多时序作物全生育期的生长动态监测,为育种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文章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表型平台的研究进展,进而介绍了Crop3D系统平台的主要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表型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湖泊变化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湖泊数量多,面积大,占内蒙古湖泊总面积的 58%。近年来该地区湖 泊趋于萎缩,但是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大型湖泊,缺乏对该地区湖泊整体,尤其是小型湖泊(<1 km2) 的研究。通过利用 Landsat 系列(TM、ETM+、OLI)卫星数据,参照该地区湖泊图集、湖泊名录以及 Google Earth 高清影像,分析了 1986—2017 年呼伦贝尔草原地区湖泊数量和面积变化;在此基础上 结合气候和人类活动资料,讨论湖泊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近 30 a 呼伦贝尔地区湖泊显著 萎缩,其中变化最为剧烈的是小型湖泊,新增 5 个,干涸 19 个,总面积减小超过 30%。2000 年前各 类型湖泊面积均有增加,1998 年降水量最大,湖泊面积相应达到峰值;2000—2010 年湖泊面积呈萎 缩趋势;2010 年以后有所回升。将湖泊面积与气候条件(气温、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及人为活动因 子(放牧强度、原煤产量、有效灌溉面积)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湖泊面积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 响,气候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

  • 长期生态学研究和试验示范为草原生态保护和草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8-21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在畜牧业生产中过度利用草地的生产功能,忽视其生态功能,造成草地大面积退化,草–畜关系失衡,传统草原畜牧业难以为继,亟须探索适宜于牧区特点的生态保护与草牧业发展新模式,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草牧业发展。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下简称“内蒙古站”)自建站以来,立足于我国温带草原,长期开展草原生态系统水、土、气、生等要素监测,草原生态学基础研究,以及退化草地恢复、人工草地建设和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通过示范推广为内蒙古草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技支撑。基于长期监测、养分添加和放牧控制试验,揭示了内蒙古草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机制,主要发现:(1)不同物种和功能群之间的补偿效应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的重要机制;(2)物种和群落水平的化学计量内稳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的基础,由化学计量内稳性高的物种占优势的群落,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和稳定性;(3)混合利用方式(放牧和打草轮换)有利于多样性、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基于以上基础研究和长期试验示范,内蒙古草原站研发了多年生混播人工草地的草种配置及高效人工草地建植技术体系。该体系提高了多年生人工草地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延长了人工草地的利用年限,提高了牧草品质。为了进一步探索适宜于牧区特点的生态保护与草业发展新模式,内蒙古站提出了草地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合理配置技术体系。该体系通过建设高效人工草地和基本草牧场,解决饲草的生产问题,同时通过退化草地恢复和天然草地合理利用,提升草地的生态功能。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使我国的草地生态学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使得内蒙古站成为草原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和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的重要平台。

  • 于西藏东南部发现桐庐铁线莲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4-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毛茛科的桐庐铁线莲 Clematis tongluensis 原知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印度东北部和孟加拉,今夏在西藏东南部被发现。此种与绣球腾 Clematis montana 在亲缘关系上接近,与后者的区别在于此种的萼片呈长圆形,顶端尾状渐尖和表面被毛,背面无毛。

  • 西藏毛茛属二新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1-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描述了发现自西藏南部的毛茛科毛茛属二新种:隆子毛茛 Ranunculus longziensis 与睫毛毛茛 R. densiciliatus W. T. Wang 在亲缘关系上甚为相近,与后者不同的是此新种的茎无毛,叶也无毛,基生叶不分裂,多具 5 条脉,茎生叶呈披针状条形;单根毛茛 R. uniradicatus与聂拉木毛茛 R. nyalamensis W. T. Wang 在体态上稍微相似,与后者不同的是此新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只具一条须根,茎无毛,花瓣呈狭卵形,子房被短柔毛。

  • 云南银莲花属一新组和一新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4-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描述了自云南西北部发现的毛茛科银莲花属一新组,维西银莲花组Sect. Deinostigma和一新种,维西银莲花Anemone weixiensis。此组与卵叶银莲花组有亲缘关系,与后者的区别在于其心皮较少,约11枚,子房被短柔毛,柱头明显,呈椭圆体形,瘦果被短柔毛,不扁,无肋,顶端具椭圆体形宿存柱头。

  • 康马毛茛,西藏毛茛科一新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4-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描述了自西藏南部发现的毛茛科毛茛属一新种,康马毛茛(Ranunculus kangmaensis)。此种与特产云南的梅里山毛茛(R. meilixuoshanicus Kadota & Ming)近缘,但花葶较高,叶较大,3深裂,花具8枚较大,并具较长爪的花瓣而不同。

  • 云南翠雀花属二新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3-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描述了自云南西北部发现的毛茛科翠雀花属二新种:短葶翠雀花Delphinium breviscaposum与察隅翠雀花D. chayuense W. T. Wang在亲缘关系上相近,与后者的区别在于本种植株具3条簇生短花葶,总状花序的轴和花梗无毛,小苞片较长,萼片较小,退化雄蕊的瓣片不分裂;丝苞翠雀花D. filibracteolum与拟长距翠雀花D. dolichocentroides W. T. Wang近缘,与后者的区别在于本种的花组成圆锥花序,花梗、萼片和萼距均较短,退化雄蕊的爪无附属物,心皮无毛。

  • 四川乌头属一新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8-0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描述了自四川西部发现的毛茛科乌头属一新种,泸定乌头。此种隶属乌头属乌头亚属。

  • 四川毛茛属五新种和一新变种,其中一新种代表一新组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描述了自四川西部发现的毛茛科毛茛属五新种,其中三新种,石棉毛茛、细叉叶毛茛和细裂叶毛茛隶属美丽毛茛组,泸定毛茛隶属毛茛组,第五种,丝茎毛茛(特征为植株平卧,匍匐茎十或十多条辐射状开展,花的花瓣 3 片,雄蕊 2 枚)代表一新组。此外还描述了云生毛茛一新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