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训练样本评估的CSP滤波器增量更新方法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04-24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由于脑电图(electro encephalo gram,EEG)能反映不同状态下大脑的思维活动,因此,基于EEG的运动想象识别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为了降低低质量样本对CSP(common spatial pattern)滤波器模型的组间传输性能的影响,提高正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筛选的CSP滤波器增量更新方法。首先通过样本筛选的方法对EEG数据进行质量评估,然后剔除低识别率对应的单次训练数据,最后对优化后的样本所设计的CSP滤波器进行增量更新。实验室环境下,对EEG信号进行运动想象识别,其平均正确率达到80.92%,相比传统的CSP方法,五位受试者测试集的平均识别率分别提高了5.4%、5.6%、1.5%、8.6%和7.7%,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 脉冲频率对锆薄膜表面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8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用脉冲激光气相沉积法在金属钼基底上制备锆薄膜, 并用SEM, AFM, XRD等手段分析薄膜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 研究了脉冲激光频率对薄膜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激光脉冲频率的提高锆薄膜表面液滴数目增加, 液滴尺寸增大, 薄膜的沉积速率显著降低。薄膜表面的平均纳米颗粒尺寸, 随着频率的提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从XRD数据发现, 较高的脉冲频率极大地促进了薄膜的结晶性生长; 但是, 频率变化对Zr 薄膜晶体结构、晶面择优生长的影响并不明显, 薄膜呈现典型的hcp结构且不随频率的变化改变。

  • 不同水分处理下喀斯特土层厚度异质性对两种草本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1-20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水分处理下草本植物对喀斯特土层厚度变化的叶片形态建成和光合生理响应,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水分受控试验,研究了3种水分处理[正常供水(Wck),减水1组(D1)和减水2组(D2)]下3种土层厚度[浅土组(SS)、对照组(SCK)和深土组(SD)]对两种草本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正常供水下(Wck),黑麦草和苇状羊茅在浅土组(SS)的气孔密度和气孔限制值(L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CK),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降低;在深土组(SD),两种植物的气孔密度都有所下降,黑麦草的叶脉密度、Pn和Tr均低于对照组,而苇状羊茅的叶脉密度和Pn表现出增加;(2) D1水分条件下,黑麦草在浅土组的气孔密度较对照组增加,叶脉密度、Pn和Tr均降低,而苇状羊茅的气孔密度有所降低,叶脉密度、Pn和Tr未受到显著影响;在深土组中,黑麦草的气孔密度不变,叶脉密度增加,而Pn和Tr均降低;苇状羊茅的气孔密度降低,但叶脉密度、Pn和Tr均升高;(3) D2水分条件下,两种植物在浅土组的叶脉密度较对照组均增加,气孔密度、Pn和Tr均受到抑制;在深土组,黑麦草的远轴面气孔密度较对照组下降,两种植物的其他指标未受到明显影响。可见,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对不同土层厚度的响应不一,且不同物种间也有差异。总体上随着水分减少,土层厚度降低对植物的光合抑制作用增强,而厚度增加对深根植物的光合促进作用和对浅根植物的光合抑制作用先增强后减弱。植物气孔和叶脉性状特征随水分条件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与叶面积和叶片宽度的变化有关。

  • HBV转基因小鼠体内淋巴细胞表型特点及干扰素α对其的影响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体内淋巴细胞表型特点及干扰素α对其病毒学指标和免疫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 选取HBV 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采用ELISA检测HBV转基因小鼠血清HBsAg和HBcAb水平及两组小鼠血清IL-21及IL-6水平,分离肝、脾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和CD19+B细胞频数;给予9只HBV转基因小鼠重组鼠源性干扰素α(rmIFN-α)皮下注射,同时9只HBV转基因小鼠相应注射PBS,观察其血清HBsAg、HBV DNA、IL-6、IL-21水平的变化以及外周血CD4+T和CD19+B细胞频数变化。结果 HBV转基因小鼠的血清HBsAg水平较高并能检测到HBcAb,其血清IL-21及IL-6水平较WT小鼠显著升高(P<0.05);HBV转基因小鼠外周血、肝脏以及脾脏淋巴细胞中CD4+T细胞频数较WT小鼠均明显低下(P<0.05),但其肝脏CD19+B细胞频数明显高于WT小鼠(P<0.05);HBV转基因小鼠肝内CD4+T细胞频数与血清HBsAg水平呈负相关,而肝内CD19+B细胞频数与血清HBcAb水平呈正相关;rmIFN-α处理可显著提高HBV 转基因小鼠外周血CD4+T和CD19+B细胞频数以及血清IL-6水平(P<0.05)。结论 HBV转基因小鼠体内淋巴细胞亚群频数异常,外源性干扰素α可通过调节淋巴细胞亚群频数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 饲粮锌水平对生绒期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能、产绒性能及绒生长相关激素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锌水平对生绒期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能、产绒性能及绒生长相关激素含量的影响,旨在确定生绒期陕北白绒山羊饲粮适宜的锌水平。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32只体况良好及体重相近的8月龄陕北白绒山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锌水平为28.57 mg/kg DM),3个试验组(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饲料级硫酸锌的试验饲粮,试验饲粮锌水平依次为50、70和100 mg/kg DM,预试期15 d,正试期45 d。结果显示:1)饲粮锌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干物质采食量(DMI)及料重比(F/G)均无显著影响(P>0.05)。Ⅲ组山羊的平均日增重(ADG)最高且与Ⅰ组差异显著(P0.05)。2)饲粮锌水平对试验初期和试验末期羊绒细度及产绒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末期羊绒长度Ⅳ组显著大于Ⅲ组(P0.05)。3)随着陕北白绒山羊生绒期的推进,血清褪黑激素(M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生长激素(GH)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而血清催乳素(PRL)含量则呈降低趋势。饲粮锌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血清试验期内MT、PRL及试验中期GH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中期Ⅲ组血清IGF-1含量显著高于Ⅳ组(P<0.05)。试验末期Ⅲ组血清IGF-1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及Ⅳ组(P<0.05)。试验末期Ⅲ组血清GH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综上,生绒期陕北白绒山羊饲粮适宜的锌水平为70 mg/kg 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