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深度学习语言模型的研究综述

    提交时间: 2024-04-03 合作期刊: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摘要: [目的/ 意义]深度学习语言模型是当前提高机器语言智能的主要方法之一,已成为数据资源自动处理分析与知识情 报智能挖掘计算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在图情领域利用其进行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仍存在着一些困难。本研究通过系 统梳理与揭示深度学习语言模型的研究进展、技术原理与应用开发方法,以期为图书馆员及同行从业者深入理解与应用深度 学习语言模型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路径。[方法/ 过程]系统地调研和梳理了深度学习语言模型的产生背景、基础性特征表示 算法、代表性应用开发工具,揭示其演化发展的动态历程及技术原理,分析各算法模型与开发工具的优缺点与适用性;深入 地归纳总结了深度学习语言模型应用开发面临的挑战问题,提出两种拓展其应用能力的方法策略。[结果/ 结论]深度学习语 言模型应用开发面临的重要挑战包括参数繁多,精度难调;依赖于大量准确的训练数据,变化困难;可能引发知识产权和信 息安全问题等。未来可考虑从面向特定领域和特征工程两方面入手以拓展和提升其应用能力。

  •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4-1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作为一种新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入径,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较经桡动脉入径,经远端桡动脉入径在提升患者和术者舒适性、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前臂动脉损伤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穿刺成功率较低、学习周期较长、穿刺部位疼痛感较为明显、桡动脉痉挛发生率较高等。目前,经远端桡动脉入径亦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复杂冠状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入径,但其是否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仍需进一步验证。本文主要总结、分析了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势、劣势及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期为临床科学、合理地应用经远端桡动脉入径提供参考。

  • 基于开放获取论文推送转发服务系统iSwitch的机构知识库内容建设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将开放获取论文推送转发服务系统iSwitch 分发的本机构知识产出数据自动同步存缴到机构知识库中。【方法】使用定时任务调度与FTP 协议进行数据同步, 通过文件包、文件解析将数据预加载到数据库, 同时提供导入管理、已导入数据管理、审计等功能。【结果】实现数据的自动同步与半自动化导入。已完成对Web of Science 超过6 万条数据的接收与存缴。【局限】iSwitch 推送数据的准确率与及时性有待提高, IR 需进一步优化数据导入功能提高自动化程度。【结论】基于iSwitch 的机构知识库内容建设, 大大减轻了科研人员、机构知识库管理人员的负担并保证了数据质量。该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优势、挑战和未来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1-0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远端桡动脉入径作为一种新的冠心病介入治疗入径,目前在临床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开展,相对于桡动脉入径,远端桡动脉入径在提升舒适性、降低并发症、减少损伤等方便具有明显优势,但同时也具有很多的局限性,其穿刺成功率相对更低、学习周期更长、穿刺疼痛感更为明显、痉挛发生率相对更高等。远端桡动脉入径已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入径,但是否适合大规模推广仍需进一步验证。本文对远端桡动脉入径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与挑战进行综述,以期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入径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基于 CSpace 的科技信息可配置化自动监测 功能设计与实现*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2-05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实现对多源异构科技信息的长期监测、自动采集发布与存储管理, 以满足专题领域科技研究的需 求。【方法】结合 CSpace 的应用扩展需求, 设计开发了基于 CSpace 的可配置化的科技信息自动监测功能, 着重 研究和解决了多源异构科技信息采集内容规则的可配置化实现、与 CSpace 交互的自动采集发布接口的可配置化 实现等关键技术问题, 并以海洋科技信息的自动监测采集为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能够实现对多源异构科技 信息的自动监测采集, 为科技平台建设提供良好支持。【局限】采集内容规则配置过程比较复杂; 不支持对一些 需要登录的复杂站点的自动监测。【结论】该功能方法较大程度上扩展了 CSpace 的数据采集集成功能, 且具有 一定的通用性、可配置性与松耦合性, 可应用于多个科技信息监测领域。

  • 基于 CSpace 的科技信息可配置化自动监测 功能设计与实现*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30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实现对多源异构科技信息的长期监测、自动采集发布与存储管理, 以满足专题领域科技研究的需 求。【方法】结合 CSpace 的应用扩展需求, 设计开发了基于 CSpace 的可配置化的科技信息自动监测功能, 着重 研究和解决了多源异构科技信息采集内容规则的可配置化实现、与 CSpace 交互的自动采集发布接口的可配置化 实现等关键技术问题, 并以海洋科技信息的自动监测采集为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能够实现对多源异构科技 信息的自动监测采集, 为科技平台建设提供良好支持。【局限】采集内容规则配置过程比较复杂; 不支持对一些 需要登录的复杂站点的自动监测。【结论】该功能方法较大程度上扩展了 CSpace 的数据采集集成功能, 且具有 一定的通用性、可配置性与松耦合性, 可应用于多个科技信息监测领域。

  • 机构知识库三维模型检索与展示技术研究与实践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根据机构知识库功能的扩展需求, 研究三维模型检索和展示技术, 设计并实现基于内容的三维模型检索以及Web3D 展示与交互功能。【方法】在台湾大学开源的三维模型检索算法的基础上, 改用离屏渲染的方法获取模型的正交投影, 提取三维模型特征, 采用Java3D 生成三维模型缩略图, 使用Three.js 实现三维模型Web 在线展示与交互。【结果】用户可通过提交三维模型URL 或上传的方式, 检索三维模型, 在三维模型浏览页面可通过鼠标对模型进行旋转、缩放操作以详细查看。【局限】模型检索的结果和效率可满足当前的基本需求,但模型的查全率和查准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需要持续关注三维模型检索相关技术, 优化和补充三维模型检索功能。【结论】将该模型应用于CSpace 系统后, 可有效扩展三维模型的支持能力, 为用户提供更为多样的三维模型检索和应用方式。

  • 机构知识库三维模型检索与展示技术研究与实践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根据机构知识库功能的扩展需求, 研究三维模型检索和展示技术, 设计并实现基于内容的三维模型检索以及Web3D 展示与交互功能。【方法】在台湾大学开源的三维模型检索算法的基础上, 改用离屏渲染的方法获取模型的正交投影, 提取三维模型特征, 采用Java3D 生成三维模型缩略图, 使用Three.js 实现三维模型Web 在线展示与交互。【结果】用户可通过提交三维模型URL 或上传的方式, 检索三维模型, 在三维模型浏览页面可通过鼠标对模型进行旋转、缩放操作以详细查看。【局限】模型检索的结果和效率可满足当前的基本需求,但模型的查全率和查准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需要持续关注三维模型检索相关技术, 优化和补充三维模型检索功能。【结论】将该模型应用于CSpace 系统后, 可有效扩展三维模型的支持能力, 为用户提供更为多样的三维模型检索和应用方式。

  • 风蚀区137Cs与有机质剖面分布及其关系—以新疆准东地区为例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8-09-0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通过对新疆准东地区沙地、裸地、戈壁、耕地和草地进行土样采集,分析了土壤137Cs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估算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量并对其进行验证,同时探讨137Cs与有机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非耕地土壤137Cs基本分布在地表15 cm以内,耕地土壤137Cs主要分布在犁耕层;非耕地137Cs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耕地呈现均匀分布;草地土壤有机质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减少趋势,戈壁和裸地有机质含量变化不明显,耕地有机质含量呈均匀状态分布;各土地利用类型下137Cs含量总体表现为:草地>固定沙地>戈壁>耕地>裸地>半固定沙地,而有机质含量呈现为:草地和耕地>戈壁>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裸地。各样点利用137Cs示踪法估算土壤侵蚀速率之间的差异,137Cs示踪技术在风蚀地区测定的土壤风蚀并不可靠。准东土壤137Cs与有机质呈现为弱相关或不相关,在准东风蚀区用137Cs监测土壤有机质动态的效果并不明显。

  • 长新冠危险因素和主要症状调查及对后续研究的思考:以天津地区为主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长新冠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感染)患者恢复期常见问题,对其的防治成为新冠感染相关领域的重点。因此明确国内长新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后续研究思路以便为临床提供循证证据至关重要。目的 探究国内长新冠特点,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于 2023 年 1—8 月,采用自拟长新冠调查问卷调查国内长新冠现状,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等一般信息,以及治疗期望、急性期及后遗症状等问题。结果 共收集 1001 份问卷,901 名受访者曾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585 人存在长新冠(发病率为 64.9%);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000,95%CI=1.477~2.705,P<0.05)、肿瘤病史(OR=4.424,95%CI=1.316~14.868,P<0.05)、退休(OR=1.527,95%CI=1.048~2.224,P<0.05)是长新冠发病的危险因素。在 19种长新冠症状中,患病人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疲劳(341 人)、记忆力理解力注意力降低(274 人)、失眠(217 人);腰背痛在疼痛类症状中发病人数排名第一(201 人);脱发在自愈难度中排名第一(58.57%)。在治疗方式的选择意愿方面,人数占比从高到低排序是针灸(55.73%)、中药汤剂(53.68%)、中成药(47.01%)、西药(24.79%)、静脉滴注(12.14%)、住院治疗(11.97%)。结论 我国长新冠发病率较高,针灸疗法受患者青睐,建议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以提升针灸疗法预防和治疗的临床证据。女性、肿瘤、退休(老年人)是长新冠的高风险人群,免疫功能低是其共同特征,建议以这类人群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开展针灸预防长新冠的队列研究;疲劳、失眠、腰背痛是长新冠更具代表性的症状,建议首先以这 3 种症状为切入点开展针灸治疗长新冠的随机对照研究。